揭秘瑪麗·安託瓦內特,被處決的12個真正原因
作為法國大革命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瑪麗·安託瓦內特是一個引人注目、複雜的人物。不過讓我們疑惑的是,瑪麗·安託瓦內特為什麼會被處決?
瑪麗·安託瓦內特出生於1755年,1774年她的丈夫成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瑪麗·安託瓦內特也成為了法國王后。不過這對年輕的國王和王后,繼承的是一個日益麻煩不斷的法國。18世紀80年代,隨着不滿情緒的醖釀,許多法國民眾將他們的不滿,直接指向瑪麗·安託瓦內特,因為在當時,她以看似輕浮的頹廢和時尚而聞名。而所有這些不滿情緒,在1789年爆發為法國大革命。
究竟是什麼迫使瑪麗·安託瓦內特走上了不歸路的呢?多年的違規行為,以及公關災難,再加上大量的仇外心理和厭女症(指歪曲、貶低女性的形象,表現為對女性化、女性傾向及與女性相關事物的厭惡),損害了這位王后的聲譽,最終成了革命者心中的惡魔。雖然有些針對她的行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但不管合理與否,對瑪麗·安託瓦內特不斷積累的敵意,使她無法在法國大革命中倖存下來。
她是個局外人瑪麗·安託瓦內特出生在奧地利,是一位大公爵夫人。她的母親瑪麗亞·特蕾莎皇后在維也納統治着神聖羅馬帝國。1770年,十幾歲的瑪麗·安託瓦內特離開祖國,成為法國的新娘,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歷史學家托馬斯·凱澤(Thomas Kaiser)稱,奧地利大公爵夫人轉變為法國王后的消息,震驚了許多法國人:
奧地利是法國兩個多世紀以來最持久的敵人,因此,兩國雖然聯盟卻未能消除雙方根深蒂固的恐懼和怨恨,也就不足為奇了。
凱澤寫道,瑪麗·安託瓦內特與下一任法國國王的婚姻,在法國的許多觀察家看來,是奧地利企圖削弱和扳倒法國的又一個計謀。人們普遍認為,作為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會對她的丈夫施加最大的影響,並執行從維也納傳來的命令。”
儘管瑪麗·安託瓦內特大半生都生活在法國,但她無法完全動搖她的仇外臣民們的信念,即她是一個可疑的外國人。因此,她的批評者有時會使用充滿排外和厭女症的語言,稱她為“奧地利婊子”。
路易十六和瑪麗·安託瓦內特開始統治法國時,都只是十幾歲的孩子當瑪麗·安託瓦內特抵達法國時,她正式扮演了法國王妃的角色,也就是王位繼承人的妻子。當時她還不到15歲,而她的新丈夫剛滿16歲。
這對皇室夫婦沒等多久,就成為了法國的新國王和王后。1774年,國王路易十五,瑪麗·安託瓦內特的外祖父去世了,然後她19歲的丈夫路易十六成為新國王。
路易和瑪麗·安託瓦內特最初在法國很受歡迎,但很快就消失了。由於瑪麗·安託瓦內特和路易都在努力尋找自己的立足點,因此他們的年輕最終對他們是不利的。
她以奢侈而聞名在她去世的幾個世紀後,瑪麗·安託瓦內特仍是奢侈的代名詞。
瑪麗·安託瓦內特的確沉迷於奢侈。她不僅在凡爾賽宮的小特里阿農莊園(Petit Trianon)擁有一處獨立的住所,包括一所豪華住宅和耕作的農場。她還沉溺於昂貴的巧克力和高級時裝。歷史學家卡羅琳·韋伯説,瑪麗·安託瓦內特的時尚選擇,並非全是無趣和輕浮。它們還具有政治意義,因為她“把自己的衣服和其他裝備,變成了自主和威望的表達。”
在革命前的幾年裏,法國陷入了嚴重的金融危機。諷刺作家和媒體將責任完全推到這位王后身上,稱她為“赤字夫人”,因為她的揮霍無度。然而,實際上王后的放縱生活,對法國金融的影響微乎其微。事實上,瑪麗·安託瓦內特在國家金融危機期間,還削減了自己的開支。
她反對民主思想瑪麗·安託瓦內特有很多優點,但民主的捍衞者不在其中。當國民議會試圖通過某些改革,如廢除封建制度和削弱王權,瑪麗·安託瓦內特並不同意他們的意見,並支持使用武力結束革命。
與此同時,她歡迎君主立憲制的理念,儘管她希望看到革命結束。
不過瑪麗·安託瓦內特對民主作為一種政治制度的不信任,並不意味着她對平民的輕視。事實上,她同情窮人,儘管她處於極端優越的地位。
許多人認為,路易十六和瑪麗·安託瓦內特,根本不知道他們臣民的苦難無論瑪麗·安託瓦內特和路易十六有多善良,他們所處的高度特權地位,意味着他們無法完全理解18世紀法國的現實生活。18世紀80年代,社會變革、饑荒和金融危機撼動了整個王國。
然而,批評家們誇大了瑪麗·安託瓦內特對法國政治的影響。特別是到了18世紀80年代,法國的國家危機加劇,革命道路明朗,王后憑藉自己的力量成為了一股政治力量。
小冊子作者無情地批評她,把她描繪成一個浪子諷刺作家和評論家們很快就把瑪麗·安託瓦內特描繪成野蠻的人。他們嘲笑她,誹謗她,並最終將她牽連到國家的災難中。
其中一份小冊子把王后描繪成通姦者,描述她的母親曾這樣建議瑪麗·安託瓦內特:
我的女兒,應該生下個繼承人,而孩子的父親是誰並不重要,只要他能成為王位的繼承人。
根據歷史學家林恩·亨特(Lynn Hunt)的説法,有關王后通姦的淫穢小冊子表明,她已經變得極其不受歡迎:
瑪麗·安託瓦內特無疑是這類攻擊的最佳目標。而關於她的小冊子,不僅比其他任何一個人物多,而且還產生了最持久的邪惡影響。
有關她的小冊子和墮落的謠言,不僅僅是一場公關噩夢,它們還助長了反君主制情緒,把王后變成了革命憤怒和怨恨的特別目標。
她對國家事務的影響瑪麗·安託瓦內特可能因她的連衣裙和輕浮,而被人銘記,但如果把她解讀為一個不關心政治的人物,那就錯了。事實上,王后在法國政治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一位普魯士外交官輕蔑地指出,到1787年秋,瑪麗·安託瓦內特:
她放棄了輕浮的社交生活,一心忙於國家事務,但由於她沒有一個系統的頭腦,因此她總是反覆無常。
這位外交官的判斷“她沒有一個系統的大腦”是不公平的——瑪麗·安託瓦內特證明了自己是一個比她丈夫更自信的領導人和政治家。在隨着路易在政治壓力下垮掉,他的妻子變得更加強大。她有自己的觀點,參加內閣會議,甚至試圖策劃一位財政部長的興衰。根據傳記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説法,隨着革命的展開,瑪麗·安託瓦內特承擔了越來越多的政治責任:
瑪麗·安託瓦內特代替了她的丈夫,與大臣們和大使們開會,監督他們的行動,修改他們的簡報。
在18世紀90年代,女王參與國家事務的事實,讓新革命政府的成員們感到不安,他們認為王后無權干涉國家事務。此外,用歷史學家托馬斯·凱澤(Thomas Kaiser)的話説,“在這個關鍵時刻,她在政府中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這似乎讓她對君主制的緩慢崩潰,負有很大責任。”
在他們逃亡瓦倫尼斯失敗後,皇室剩下的支持也消失了瑪麗·安託瓦內特看到了君主制的不如意,主動安排家人逃離法國,而路易十六卻猶豫不決。在馮·費森伯爵(一位很可能是王后情人的瑞典軍官)的幫助下,他們一家試圖秘密逃離瑞典,加入國際力量鎮壓革命。但他們並沒有走遠,革命官員們在離巴黎100多英里的瓦倫鎮,發現了偽裝的王室隨從。
正如歷史學家勞拉·奧布萊恩(Laura O'Brien)所説,王室失敗的逃脱“讓國王和革命之間的妥協,變得不可能”。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瑪麗·安託瓦內特試圖幫助她的家人逃離革命的控制,但逃到瓦倫尼斯卻反而使革命牢牢地控制了他們的命運,並進一步玷污了瑪麗·安託瓦內特作為不忠於法國的名聲。
激進的革命者向她拋出毫無根據、誹謗性的指控,以敗壞她的名聲1793年10月,瑪麗·安託瓦內特被帶到一個革命法庭,面臨一系列政治和個人指控。其中一些指控是有事實根據的——其中包括陰謀反對法國,她確實與外國交流過王國正在發生的事情——而其他一些指控則是偽造的。
但也許最傷人的,也是毫無根據的,是指控她與自己八歲的兒子路易斯·查爾斯亂倫。正如歷史學家林恩·亨特(Lynn Hunt)所説,檢方的動機很明顯,因為母子之間不正常的關係,證明了“王室的犯罪本質”。
控方還騙那個男孩作證,然後瑪麗·安託瓦內特莊嚴地回答了這個錯誤的指控:
大自然拒絕回答對母親的這種指控。我向法庭上所有在場的母親們,提出上訴。
法國人指責瑪麗·安託瓦內特,發動了對奧地利的戰爭法國大革命立即成為了一個具有國際意義的事件——尤其是因為瑪麗·安託瓦內特的弟弟統治着奧地利,密切關注着她和整個國家的動向。
革命官員希望他們可以利用瑪麗·安託瓦內特,來緩和與奧地利的關係。但事情並非如此——瑪麗·安託瓦內特用不那麼光彩的語言描述了革命,並試圖計劃皇室逃離法國,甚至與奧地利分享情報,比如法國即將宣戰。
1792年與奧地利的戰爭開始後,法國遭受了損失——許多人認為這是瑪麗·安託瓦內特造成的。
革命者認為她“體現了她政權的所有邪惡”在法國大革命前的幾年裏,法國搖搖欲墜的舊遺蹟的後果暴露無遺——包括教會和貴族的特權和腐敗,他們在享受税收減免和繼承權的同時,更貧窮的法國人還在掙扎着生存。
諷刺的是,瑪麗·安託瓦內特最初是作為舊政權腐敗的解毒劑出現的。根據歷史學家托馬斯·凱澤(Thomas Kaiser)的説法:
一開始非常受歡迎,特別是自從她在政治上與“愛國者”力量聯合起來,與皇家所謂腐敗和“專制”作鬥爭以來。她無數的善舉,被瑪麗·安託瓦內特的經紀人大肆宣傳,並試圖通過引導她遠離宮廷政治,來維持她“美德”的形象。但這種形象並沒有持續下去,尤其是在她於1774年成為王后之後。
然而,瑪麗·安託瓦內特看似自我放縱的品味、社交生活方式和任人唯親,產生了相反的效果,“共和黨人認為瑪麗·安託瓦內特是貪得無厭的寄生蟲,體現了她政權的所有邪惡,”用朱迪思·瑟曼(Judith Thurman)的話來説。
隨後,瑪麗·安託瓦內特成了法國政府所有失敗的替罪羊。
“鑽石項鍊事件”震驚了整個社會在瑪麗·安託瓦內特被送上斷頭台前的幾年裏,她經歷了許多公關災難,其中一些與她無關。其中一樁醜聞就是所謂的“鑽石項鍊事件”,雖然瑪麗·安託瓦內特沒有參與這一醜聞,但卻揭示出她不受歡迎程度,已經變得多麼嚴重。
1785年,一位被解職的紅衣主教,希望恢復他在宮廷的地位。一個騙子嗅到了機會,誘使紅衣主教替女王買了一條奢侈的鑽石項鍊,甚至偽造了瑪麗·安託瓦內特的信件。紅衣主教急切地買下它後,騙子帶着它逃走了。
儘管女王對這一安排一無所知,而且實際上已經拒絕購買這條項鍊,因為她認為從王室錢包裏拿出的錢,用在別處更好。但這樁醜聞使她名譽掃地。隨後瑪麗·安託瓦內特對紅衣主教的行為感到憤怒,並迅速要求逮捕他,並將這一醜聞公之於眾。
與公眾情緒一致,審判紅衣主教的法官們,甚至將整個災難歸咎於無辜的王后:
由於她的輕浮和輕率,我們發現完全有可能是紅衣主教德·羅安擅自推測(她秘密委託他為她買了項鍊)。
紅衣主教被無罪釋放後,公眾開始嘲笑王后。之後她的名聲從未真正恢復過,而這樁醜聞又為反瑪麗·安託瓦內特的火焰上澆了一把油,並最終將她吞噬。
關注公眾號:Like歷史,分享更多有趣歷史。關注後發送“圖片社區”,分享更多歷史圖片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