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考上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令人唏噓

説起北大,這應該是無數學子的夢想,很多家長也覺得只要孩子考上北大,一定會成為人中龍鳳。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有一個人,明明考上了北大博士,卻在家失業十幾年,只能靠低保生活,你敢相信嗎?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例,主人公叫做張進生。

寒門學子考上醫科大學

張進生來自湖南常德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一家四口非常貧窮。他知道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所以一直在刻苦讀書。1984年張進生憑藉出色的成績考上了湖南醫科大學,他也是家鄉第一個考上本科的學子。

1989年,張進生畢業後就被分配工作,在天津的一家大醫院上班,他的未來應該是前途無量才對。

可惜的是,他因為性格孤僻,一直無法融入集體。

更誇張的是,他作為醫學專業高材生,一直不敢見血,所以始終做不了手術。工作多年後,他也只是普通的住院醫師。

學業出色,考上北大醫學博士

善於學習的他,在1992年考上了北大的醫學專業研究生,之後更是考上了北大醫學博士,讓親戚朋友羨慕不已。可是就在這時,命運逆轉。

1998年他幸運地獲得了一次前往英國留學的機會,可惜他家境貧窮,交不起20萬天價學費,只好放棄了這次機會。這番經歷讓他非常痛苦,最終得了嚴重的抑鬱症,無心讀書,被北大無奈勸退。

北大博士,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

離開北大的他處處碰壁,進入蘭州一家小醫院,月薪只有1000元。

工作失敗,加上後來失戀的痛苦,他選擇辭職回了老家。

再後來,他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甚至只能依靠姐姐生活。在失業18年後,當地政府體恤他,就為他辦了低保户。這讓他更加懷疑自己的價值,變得更加孤僻,甚至出現了精神問題。

分析:

這位寒門學子的人生經歷,背後的原因真是令人唏噓不已。由此可見,想要做出一番出色的成就,只有高學歷是不夠的。高學歷不代表高情商,也不能代表成功。

這位寒門學子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在啓示所有的家長,孩子的情商和心理健康對他們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對於很多寒門學子來説,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佳方式,但是讀書不能只限於看書學習,還要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

否則就可能成為一個書呆子

身為家長,如何才能避免孩子成為書呆子?

1、培養孩子堅強獨立的性格

父母要告訴孩子一味地傷心難過是沒用的,應該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家長要培養孩子堅強獨立的性格,這樣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才不會自暴自棄。比如,孩子這一次考試考砸了,不願意看書了。父母就應該安慰他,每個人都有發揮失常的時候,重要的是不斷學習,彌補錯誤。

父母平時不能總是打擊否定孩子,而是應該耐心地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消除負面情緒,形成堅強獨立的性格。

2、培養孩子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家長要重視孩子情商和社交能力的培養,主動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條件。如果孩子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家長不妨舉辦一些集體活動,把所有小朋友聚集到一起。同時,鼓勵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聊天、玩耍。

有空的時候,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比如,帶孩子去其他大城市旅遊,哪怕玩一次,也會讓孩子眼界變得寬闊很多。

3、讓孩子學會投資

家長平時可以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孩子學會投資。家長要告訴孩子,只有學會投資自己的人生,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如果孩子在某個方面有出色的天賦,家長不妨重點培養,不要讓孩子留下人生遺憾。

大家對此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5 字。

轉載請註明: 寒門學子考上北大醫學博士,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令人唏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