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是對日本傳統刀劍的統稱,與中國刀不同的是,日本刀的刀柄與刀刃比例是1:4,使用時雙手握柄,以劈砍之術見長,堪稱是攻守兼備,抗倭名將戚繼光曾讚歎日本刀為“長兵不捷,短兵不接,身多兩斷!”
日本刀源自於日本本土的蕨手刀,早在日本古墳時代的中期,就已經出現了鐵製的日本刀劍(也有學者認為是唐二代)。
日本歷史上有記載的刀劍鍛造,自古墳時代(公元4~7世紀)就已經開始了。然而真正被稱為“日本刀”的則是平安時代(公元194年~1192年)末期出現併成為主流的彎刀。在狹義上包含了刀(太刀、大刀)、肋差、短刀等,而廣義上又包含了剃刀、長卷、槍等一系列兵器。
另外關於“日本刀”這一稱呼,事實上最早是由外國人(主要是中國人)提出的,日本刀一詞直到幕末以後才廣泛被日本人使用。
日本刀作為一種武器,它也顯示出了日本軍政體系的變化。
鎌倉時代,在日本歷史上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公元1194年,源賴朝在鎌倉建立幕府政權,取代了日本的文官政治,確定了武士掌權的局面,自此,武士政權在日本綿延持續了700餘年。
武士政權的建立,使得日本刀及刀工的地位大幅提高。當時日本的後鳥羽上皇*設立了御番鍛冶,每月召集刀工鍛造刀劍,上皇親自為刀覆土燒製,大肆獎勵技術嫺熟的刀工。這一時代的日本刀,以實用為第一要素,逐漸把身幅寬度改為通體一致,並且大量使用平肉的構造以提高斬切力。
鎌倉時代是日本刀大步發展的時代,後世的日本刀流派的“五傳”就是在鎌倉時代逐漸成形的。而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刀工,岡崎五郎入道正宗,就活躍在鎌倉時代中後期。正宗的制刀風格對後世日本刀工影響非常深遠,正宗手下的弟子也不乏出類拔萃的刀匠,被後世稱為“正宗十哲”。
隨着時代的發展,到了日本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公元1336年~1392年),這一時期最為流行的形制是長度較大的太刀或大太刀,這些刀在後世往往被後人送到研磨師處修改尺寸成普通長度的太刀,或是調整彎曲度改造成大刀,這也帶動了研磨師的興起。這一時期也留存有許多的小太刀,被認為是後世打刀的原型。
早在宋朝時期,當時的中國人就已將日本刀稱之為寶刀了,歐陽修曾經作過一首《日本刀歌》:
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
寶刀近出日該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閒雜鍮與銅。
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兇。
傳聞其國居大島,土壤沃饒風俗好。
其先徐福詐秦民,採藥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種與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貢獻屢往來,士人往往工詞藻。
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
令嚴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鏽澀短刀何足雲。
關於日本刀的優劣,在日本的《懷寶劍尺》一書之中,將日本刀分為了:最上大業物、大業物、良業物和業物四個等級。
需要説明的是,日本軍官用刀除了刀裝有制式要求外,刀條大都為定製刀條或古刀條,且刀裝、刀條均為軍官自費定製、購買或家傳而來,因此軍官所持軍刀為其私人物品,因此並沒有正式的命名稱謂,在日本戰敗後軍刀收藏者為了便於對日本軍刀進行區分,根據刀裝樣式的不同將其稱為九四式、九七式、九八式、三式等。
但是,下士官(軍曹)使用的刀為兵工廠制式兵器,由軍隊為下士官配發,按照制定年號是有正式稱謂的。這和軍官私有軍刀是不同的。日本陸軍下士官刀分為兩種,一種為明治32年制定的陸軍三十二年式軍刀,一種為昭和10年制定的 陸軍九五式軍刀。
“村正妖刀”:日本三十六把名刀之一。
古今中外,人們都對武器即喜愛又憎惡,愛它能夠禦敵自保、開疆擴土,恨它殺人無數、令人傷殘。在這種心理的催化下,人們會賦予某些武器一些不好的寓意。其中最典型,莫過於日本的“村正妖刀”。
“村正”,其實是日本一個造刀的家族或者説流派,一連三代造武器,並且給產品打上“村正”的銘文。
他們家經營範圍很廣,從短刀、長刀到長槍都有生產,而且鋒利無比,製作精良,在當時有“寶刀”之稱。
一代雄主德川家康的剋星,德川家族死於“村正妖刀”的不計其數。
德川家康是松平廣忠之子,松平清康之孫,他後來結束了日本的戰國時代,使得日本進入了一個和平時期。德川家康曾經下令“禁刀”,禁止無主武士佩刀,禁止無目的的持刀決鬥,並且對刀的長度、裝具做出嚴格的規定。“村正牌”這個多年老店,也在這一時期走向消亡。
久而久之,人們將“禁刀”和德川家康父親、祖父死在“村正牌”刀下聯繫在一起。
人們認為“村正”刀會促使武士背叛主公,並且使用“村正牌”刀的人都不得好死,
德川家康的禁刀,就是怕“村正”刀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村正妖刀”的説法,不脛而走。
在這之後,各種傳説就來了,比如哪哪兒有個武士,買個把刀就瘋了,雖然沒有刻銘文,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村正刀;還有哪哪兒一個武士,不信邪買了把村正刀,回家莫名其妙的就把自己的老婆給砍了。
古代的日本只有武士才有資格佩刀,武士的佩刀分為一長一短,而這兩把刀的使用上也有分別,長刀是主要武器,短刀則是備用武器,只有是在長刀損壞時,才會使用短刀。
日本武士均已自己的佩刀為榮耀,自己的佩刀視若生命。眾所周知,日本人都是靠左邊行走,那是因為他們的刀佩帶在左面,這樣即使是兩個武士在狹巷中相遇,他們的刀鞘也不會互相碰觸。更有甚者,日本武士到朋友家探訪,也會先在玄關把刀解開,然後用右手提着進入屋內。因為用左手提刀表示可以隨時用右手拔刀,是不信任、不禮貌的表現,所以你必須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除非你是左撇子。
在日本的刀劍史上,鎌倉時代被認為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高峯,在這一時代,湧現出大批流傳千古的著名刀匠,是他們奠定了日本刀的基礎。而到了戰國時代,日本刀逐漸開始走下神壇,逐漸從小作坊精工製作走向了大規模生產。而隨着歷史的進步,日本刀走下歷史的舞台幾乎成了一種必然。
德川家康在大阪夏之陣上一舉殲滅了豐臣家族的殘餘勢力,確立了德川幕府對日本的統一,日本也隨之進入了一個長達三百年的和平時期。在這一時期,日本刀的鍛造工藝逐漸衰落,而相應的,日本刀的裝具等方面則有了很大的發展。日本刀逐漸變得華麗,遠離了使用本位的思想之後,成了貴族手中的玩物。
到了幕末時期,日本政局風雲激盪,維新志士和幕府之間相互暗殺,使得日本刀有了一次短暫的復興。然而隨後的兩次廢刀令,徹底的終結了日本刀。
這裏所説的終結,指的是日本刀已經走下戰爭舞台,僅作為一種工藝品和日本精神文明的象徵而存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士兵廣泛使用的軍刀,其實是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產物,徒具其形,卻沒有傳統日本刀的精神,只是屠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