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當成為美的代言人

全文長約 3400 字,閲讀大約需要 5 分鐘

教師,應當成為美的代言人
《教育,向美而生》分為兩輯,第一輯“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與第二輯“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第一輯關注教師自身,第二輯關注學生之心。關注教師自身,為的是如何更好地引領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之心,亦與教師如何作為緊密相關。

教育之美在哪裏?教育之美必然源於教師之美。教師如何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鄭英認為:“其實,教育之中,美的資源無處不在,只是如何發現和利用,需要教師的一顆詩心,以及一顆匠心。”

何為詩心?詩心是善感的、熱忱的、妙悟的、求美的、沉潛的、灑脱的。何為匠心?匠心是執着的、創造的、極致的、自由的、寧靜的、有情的。

放眼周遭,最讓人擔憂的並不是教師沒有詩心與匠心,而是隻有濃到無以復加的功利心。相反地,詩心與匠心不帶絲毫的功利色彩,它們有的是把每個日子都過得莊重,把每個重要時刻過得充滿儀式感,在成人之美的同時也實現自己的成長。

每次接手新的班級,鄭英都會用全班孩子的名字串編成一篇妙趣橫生的短文。在教室講台上,鄭英會每週更換一束鮮花。每個節日,鄭英都會和孩子們帶着儀式感去過,讓這些日子成為最為獨特的那一天。

教師,應當成為美的代言人
鄭英説:“真正意義上的教育,不是始於教師走上講台的那一刻,而是始於他與學生的交互活動。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會意的眼神、一句關切的問候、一個無言的讚許,或者哪怕是借用一支筆後的感謝,都可以是深具教育意義的交互活動。”鄭英為想要有所作為的教師樹立起切近可學的榜樣,原來美就在身旁觸手可及的地方,美就在心中等待喚醒的地方。只要你願意,美就會成為你身上的精神印記。

每週五,鄭英的班上都要舉行“一週心語”的活動。它是融洽彼此關係、增進彼此情感的重要方法。“每位同學寫下本週自己最感謝的人和最欣賞的人,並由我當場隆重宣讀。於是每週的這一天成了班級‘奧斯卡頒獎典禮’的閃亮時刻,不斷有同學被讚美、被描述,幾乎每個孩子都經歷過這樣的閃耀時刻。”這樣的班級,哪個同學會不喜歡?這樣的班主任,哪個學生會不愛戴?

教師,應當成為美的代言人
“學生參加崗位競選,無論成敗,都要發表演説,勝出的是就職演説,落敗的是敗選演説,為的是將他們培養成鋭氣而博大的人。”我們總是鼓勵學生要無懼困難,迎難而上,常常忘了如何面對失敗、重新振作是同樣重要的。在看似尋常的教育全過程中,只要用心尋找、細心探求,總會找到大有可為的細微之處。端看你細心不細心、實踐不實踐。

中途轉學來的女孩很喜歡畫漫畫,上課時幾乎從不聽講,自顧自地畫畫。鄭英得知情況後,請女孩的媽媽發來女孩畫得最好的一張作品,並當面誇獎她的畫技。而且趁機建議,讓她給班上的每位同學畫一幅畫。一個學期後,女孩完成了老師交代的美好任務。“我於是大張旗鼓地為她開設了一個展覽,隆重地將這些私人訂製的作品展出。”置身畫展中的女孩,面對同學們鼓勵與欽佩的神情,她會有怎樣的心潮澎湃呢?

身處這種處境中的女孩,我們是否也曾遇到過?她身上存在的缺點,我們是否心平氣和地琢磨過?她身上擁有的特長,我們是否欣喜地仔細思量過?如何用她的特長喚醒她對自身不足的認識,我們是否用心規劃過?

不管資質如何、經驗多少、職稱高低,任何教師只要用心付出,都可以創造出美的教育。這種美的教育雖是受到鄭英啓發而來,卻不是鄭英的翻版,而是獨一無二的絕版。美的內涵是深邃的,美的外延是寬廣的。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在美的天地裏獨飲自己的一杯醇醪。

在我讀過的諸多教育類書籍中,《教育,向美而生》是其中最為特別的一本。它之所以特別全在於第一輯中的《閲讀大地之書》一章。在這一章中,鄭英去除社會高度現代化的阻隔,拋去教育教學的職業設限,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裏,並且把遍佈自然之中卻極易被現代人忽略的美儘可能地呈現給學生。

教師,應當成為美的代言人
“在那裏,我與每一種作物對視,與每一朵野花神會,與每一株樹木對晤。舒緩而深鬱的大地,給了我無盡的美的陶冶和智慧的啓迪。”在這一年裏,鄭英跟隨二十四節氣的腳步走進八卦田裏,感受生命的節奏和時序,並用相機為它們定格住。

在她的影響下,孩子們組成一個小隊每個節氣走進校園的自然深處,從小暑開始直至第二年夏至,剛好走完二十四節氣。於是乎,他們在藤蘿長廊下聊關於樹的神話,在樟樹下論樹木對人的價值以及人對樹木應有的態度,在銀杏葉上觀察它們的脈絡、深味秋天的氣息。

在這樣的討論與薰陶中,樹木和自然、大地就這樣走進他們的生命裏。對從小就與自然隔絕的多數學生來講,這是多麼具有深遠意義的一課。

人,從自然中,終將回到自然中去。人的身上如果沒有自然元素的賜予與成全,豈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對鄭英也好,對他的學生也好,對所有讀者也好,大地都是成長的終極家園。我以為,《閲讀大地之書》對教師來講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啓示錄。在渴求便捷、習慣快速、信息發達、功利心強的現代社會中,回望故土守望大地愈發顯得必要與可貴。鄭英的閲讀大地,意在讓自己和學生成為一個有根基有原則有氣度的人。

只要仔細讀這本書,讀者不難發現鄭英的小點子、好點子真多,這無疑可以給身處困境中的教師帶來啓發。然而,這些點子或者方法如果沒有一顆愛生之心、向美之心作為鋪墊,最多隻能曇花一現,不復再現。

教師,應當成為美的代言人
鄭英在《後記》中説道:“教育,不只有艱辛和困頓,也應有美好和動人。發現美,並創造出新的美,這是教育的應有之義。”讀過鄭英的書,我深覺教師必須是一個大寫的頂天立地的“人”。擁有了美,我們便可以坦坦蕩蕩地行走人世間,不圖名、不畏權、不貪利。美是精神的護身符,美是現實的保護傘,美是給予身心温暖與呵護的家園。可以説,美,是教師營造精神家園的必需品。

美在相逢時,美在離別後。鄭英在二零一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寫給孩子們的詩中寫道:“對所知的好,我會記憶到老。那是一個教師的教育人生,最美的註腳。”

孩子們在寫給鄭英老師的詩歌中這樣寫着:“我的人師,時時悄然追慕至美:追慕在自然中,日肥方能催發生命,追慕在態度中,一事精緻便能動人,追慕在胸懷裏,大氣而能成就大器。我的人師,時時悄然追慕至美。”

這些話中有學生對教師追求教育之美的理解與回應,反過來講,它們正是鄭英探求教育之美的證據。如果教育之美沒能撞擊學生的心門,何來這些注滿深情的詩句?

在鄭英的班上,科任老師收到的教師節禮物不是賀卡或是別的小物件,而是充滿詩情畫意的一段評語。篇幅有限,我姑且摘取其中的若干句子。

“您以辛勤為槓桿,以知識為支點,為我們撬動起有着無限可能的明天。”這是評價物理老師的。

“您用鉀鈉銀氫,為我們演繹出奇妙的萬象世界,您簡直就是一個高明的魔術師。”這是評價化學老師的。

“您用圈點勾畫在我們的人生冊頁裏題寫箋註和眉批,編織出思想和靈魂的錦繡文章。”這是評價語文老師的。

在定下一八九班班級核心目標——“雅”之後,在老師並不提前知情的情況下,孩子們設計了一棵樹,一棵只有枝幹的樹,然後每個人鄭重地在上面按下自己的指印。“鮮紅的指印襯在枝幹上,宛如開在其上的花,浪漫、唯美。”美的不僅是圖案,還因為心靈。因為“指印代表着承諾,象徵着契約”。

在學生們眼中,如果一個教師成為美的代言人,他們會對教師心生依戀,會對教室充滿眷戀,會對校園充滿想念,會把師生共處的那一段美好光陰牢記於記憶深處,並逐漸幻化為生命的有機部分。

教師,應當成為美的代言人
《教育,向美而生》中的語言是美的,如詩如畫一般的語言極具感染力。我深知,能於筆端流出這樣的文字,必然源於日復一日、甘之如飴的練筆。鄭英的修煉不僅在日常的關注大地,還在平時的如何行文上。前者是精神內涵的砥礪,後者是外在形式的捶打。

“農人把百穀留給黑色的大地,畫家把色彩留給藝術的大地,作家把文字留給文學的大地,身為教師,我把一顆柔軟心留給教育的大地。我心柔軟,教育方得恆久而温暖。”“我深知生活本庸常,需要手動加一點兒想象和審美的力量,於是用鄭重和虔誠的心勾兑,把枯燥的日子和尋常的生活過得浪漫有品。”讀鄭英的《教育,向美而生》,我時常心生恍惚,以為是在讀一冊深情款款的散文詩集。這部教育作品,因為如此美的文字,而擁有文學作品的特質。

教師,不僅可以而且應當成為美的代言人。可以,是能力的體現。應當,既是能力的體現,也是責任的擔當。想要學生擁有美好的外在與心靈,教師則必須先於學生擁有。想要學生日後擁有美好的未來,教師必須已經懷揣着與美有關的一切。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

作者單位:福建省惠安高級中學

圖源:鄭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68 字。

轉載請註明: 教師,應當成為美的代言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