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平板電腦才能進“智慧班”,何談教育公平?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買平板電腦才能進“智慧班”,何談教育公平?

文|邢妍妍

近日,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一督查組在山西省調研發現,當地多所學校以是否購買平板電腦為標準來分班。據報道,有學校向家長推銷與第三方合作的“智慧課堂”,暗示誘導學生家長購買平板電腦資源服務,繳納費用8800元。家長如果購買,合作公司就會“贈送”一台定製平板電腦,而且孩子也能進入“智慧班”。

看似是“自願購買”,但不少家長擔心不買會影響孩子學習,甚至產生自卑心理,只好硬着頭皮掏腰包。督查組結合實地走訪情況初步統計估算,2017年至今,太原市近5000名學生購買了“智慧課堂”服務,相關幾家公司以此收費約2400萬元。

買平板電腦才能進“智慧班”,何談教育公平?

家長與第三方公司簽署的協議。(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一督查組供圖)

這一醒目數字的背後,有太多問號需要被拉直。為何學校會如此執着於學生擁有一台定製的平板電腦?是否利用了家長“一切為了孩子好”的心態,實行着變相的“強買強賣”?學校與第三方合作機構背後又是否存在着某些“貓膩”?這些問題,不妨都攤到明面上來,説個清楚。

教育信息化的時代,學生們應該擁有更廣闊更豐富的教育資源,但這種資源成本顯然不該如數轉嫁給學生和家長。對此,相關部門早就有過規定。

2019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出台《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強調“作為教學、管理工具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移動應用,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2020年,教育部等五部門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教育收費管理的意見》,要求“不得強制或者暗示學生及家長購買指定的教輔軟件或資料”。

買平板電腦才能進“智慧班”,何談教育公平?

圖為太原市某中學校教室內的充電櫃。(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一督查組供圖)

但值得警惕的是,“智慧班”現象並非偶發。浙江嘉興、雲南思茅等不少地方都曾出現過類似情況,被督促整改。如此看來,這其實已經不只是某一個省份、某一所學校的問題,而是三令五申之下,依然屢禁不止的一種亂象。

而這種亂象所破壞的,首先就是教育公平的某種秩序性。成績優異與否、家境優渥與否,都不該左右這一公平。學校有義務去保證,每個孩子得到的教育資源都是平等的。而顯然,按是否購買平板電腦將學生分在“智慧班”和“普通班”,恰恰用一種自以為智慧的“普通”標準擊穿了這一底線。

如果説,曾經按成績高低分班,尚且有那麼一些激勵學生努力上進的意味,那如今按“平板”分班意味着什麼?不是我比你成績好,我就能進“智慧班”,而是我家比你家有錢,我父母比你父母更捨得這8800塊錢,我就能進“智慧班”。在孩子們還普遍對金錢沒有更成熟觀念的時候,他們就被無形灌輸了這樣一種思維,即有錢就能擁有更優秀的老師和更便捷的網絡資源。這種導向下的教育,給孩子們心裏播下的是怎樣的種子,想必大家都不難想象。

買平板電腦才能進“智慧班”,何談教育公平?

太原市某學校在新生家長會上介紹“智慧班”相關情況。(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第一督查組供圖)

事關教育無小事。無論其他學校是否還存在有未被曝光的“變相收費分班”等問題,都應以此來警醒反思:何為教書育人,何為教育公平,何為真正的為學生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8 字。

轉載請註明: 買平板電腦才能進“智慧班”,何談教育公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