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本為大明薊遼總督 降清後淪為貳臣之首

洪承疇:本為大明薊遼總督 降清後淪為貳臣之首

悠悠青史上,貳臣賊子名

晚明人物寫不少了,但這洪承疇卻一直是不敢動筆,原因不言自明,對這鐵板釘釘地漢奸,論述之文汗牛充棟,史上早有定論,不僅在後世,即使在當時,他也是被列為《貳臣傳》中,如果誰敢為他翻案,自己就必然頂漢奸之名,隨即是一堆地板磚拍來,捱罵是必須的。

對洪承疇的評價現在也是在定論的基礎上,有了點點地異音,根本是不可能為其翻案的。但我覺得,雖然早有定論,還有商榷之處,之所以對他難以評價,其難點還在於對清王朝入主中原取代大明,究竟是野蠻戰勝文明,還是新興替代腐朽,儘管無論是哪種結論,這過程的血腥也是讓人難以接受,所以,如果拒絕這個過程,也就意味着洪承疇是永世不得翻身的。

清人的八旗入關時滿打滿算不過十萬,加上什麼漢八旗和蒙八旗,總兵力肯定是不超過二十萬的,但卻打敗了遠遠超過其兵力和財力的大明朝,其中降將所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而在這些降將中尤以洪承疇為最。

洪承疇:本為大明薊遼總督 降清後淪為貳臣之首

先抬出北京滿學會長,歷史學家,百家講壇主講閻崇年老師為俺檔檔槍。他對洪承疇有過這樣的評價:“評價歷史人物應從多民族的角度出發,要把清代看成是歷史上的重要王朝,俗話説:“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擇主而事出乎於人的一種意願,屬人之常情。洪承疇棄明投清,是明智之舉,對舊王朝起到了瓦解作用。”

從閻老師的觀點可以看出,他對洪承疇是持肯定態度的,而他以此觀點能入講百家講壇,説明認可之人也很是不少,當然,反對和漫罵之聲也洶洶而來,甚至在簽名售書時還被打。因為,這為漢奸翻案之人,必是漢奸一枚嘛,可以理解。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南安人。明萬曆士。崇禎年任兵部尚書,鎮壓農民義軍。俘高迎祥,逼李自成走商洛,後調任薊遼總督。他率八總兵、十三萬人與清軍決戰於松錦,大敗後被困松山城。翌年城陷,俘至瀋陽,降清。隸漢軍鑲黃旗。

洪承疇:本為大明薊遼總督 降清後淪為貳臣之首

順治元年,隨清軍入關。抵京後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又受命至南京招撫江南各省。他討伐與招降並用,平定和剿滅了江南抗清義軍和南明各個政權。回京後入內院辦事。年72卒,諡文襄。

洪承疇是在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大明朝對他寄予很高的期望,想要靠他擋住後金的鐵蹄。但是松錦戰敗後,在皇帝還在給他隆重治喪時,他卻變節降清。

至於在投降過程中所演繹的莊妃色誘一説,自不可信,正史中的洪承疇作風正派,沒有風流好色之記錄,之所以有此一説,那是因為洪承疇的降清,違背了漢族傳統忠君愛國的士大夫精神,所以文人們要寫這麼一段事來醜化他。

洪承疇:本為大明薊遼總督 降清後淪為貳臣之首

作為明朝重臣投降,其影響之巨是難以想象的,洪承疇對大明知根知底,政務軍務皆洞若觀火,瞭如指掌,清人對明朝的進攻較之前期,均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洪承疇對大清來説,最大的功績,除率兵鎮壓各地反抗力量外,是提出了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策略。他在朝為官多年,清名遠播,門生故吏滿天下,他一出面號召,很多地方是望風而降。一方面是清兵強大,但不得不説,洪承疇的影響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洪承疇對堅決抵抗的人士是血腥屠殺為務的,在他的屠刀下,黃道周、金正希、陳子龍、夏完淳和王之仁等都就義殉國。但他在殺戮的同時,卻做了件很得民心之事,那就是減税,只此一招便穩定了底層百姓的生活。當年的大明朝賦税之重,早已超出人民的承受能力,所以才有李闖張獻忠之流的一呼百應,而洪承疇的一個免去苛捐雜税,瞬間就抹平了北方的反抗。

洪承疇:本為大明薊遼總督 降清後淪為貳臣之首

在江南,可以説如果不是後來的“剃髮令”,除了個別地方,如“揚州十日”及後來的李定國,何騰蛟這樣朝廷組織的零星抵抗外,清兵所指,望風而降,一路地順風順水就打到了緬甸,基本上是沒有遇到任何象樣的抵抗,這在世界戰爭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奇怪現象,這也是洪承疇對清王朝的建立所作出的最大貢獻。

我只是掛一漏萬地説了洪承疇對清王朝定鼎所起的作用,説他是除范文程外最大的漢奸也是名副其實的,但相比之下,范文程是很早就投靠了金人,且沒有在明朝出過仕,所以應該還是有所區別的。

國人很多時候是會給自己的行為找出各種理由來自圓其説的,在説“良臣不事二主”的同時,也可搬出“良禽擇木而棲”,在崇尚“為國盡忠為家盡孝”的同時,也能認可“識時務者為俊傑”,就看你站在什麼角度來看待了。

洪承疇:本為大明薊遼總督 降清後淪為貳臣之首

其實,洪承疇同後來攻下台灣,為中華民族統一大業作出巨大貢獻的施琅做的是同一件事,即幫助滿人打漢人,幫助新主打故主。要説漢奸,兩人都是漢奸,要説英雄,兩人都是英雄。是吧

但,現在大陸官方卻是把施琅作為民族英雄來看待的,一大堆的褒獎之辭,光環耀眼,金衣貫身,而洪承疇則是鐵定的漢奸,這個當作何解釋呢?看來,此一時彼一時也。所謂“時者,勢也;勢者,時也”大概説的就是這種情況。漢奸和英雄,有時會隨着時間地推移而轉變的。

所謂時,也就是洪承疇投降時,是雙方對峙,勝負未定之時;而施琅投降時,是滿清入主中原,已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言人,所以。政權姓朱姓李姓愛新覺羅,種族是滿是漢是其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要有飯吃,有飯吃,天下定,沒飯吃,亡天下,至於亡國還是賣國,英雄還是漢奸或是滿奸,統統都是不重要的。

洪承疇:本為大明薊遼總督 降清後淪為貳臣之首

鄭成功同滿人血拼,是抗擊外侮的民族英雄,他兒子鄭經同滿人死磕,是分裂國家的小丑,這就是歷史。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我對洪承疇到底是英雄還是漢奸,真是不好認定的。

“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這是被他殺害的忠烈名臣黃道周送給他的對聯,兩句對聯對的好,一語雙關,前者“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含有抗清名臣史可法的名字,雖然史可法抵抗滿清失敗身死,之後滿清的揚州十日屠城,但史可法寧死不降,足顯民族氣節。而後者“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也是一語雙關,含有投降滿清大漢奸洪承疇的名字,“仇”’又通“疇”,用詞恰到好處。

洪承疇:本為大明薊遼總督 降清後淪為貳臣之首

不過,這洪承疇雖然為清王朝建立了不世之功,但後期卻也很是悲催,直如一隻喪家狗般給拋棄了。他以前的部下,如什麼吳三桂和耿精忠等等都被封了親王爵位,而他卻在清廷反覆討論之後,不情不願地賞了他一個三等輕騎都尉,這叫什麼事兒啊。

這三等輕騎都尉是個什麼鬼?大家知道古代爵位除了封王之外,歷來是“公侯伯子男”等而下之。輕騎都尉大概是正四品,地位低於將軍武官,而且還是三等,連個一等都不給他,可見清廷對這個賣國求榮之人也沒什麼好感。

洪承疇:本為大明薊遼總督 降清後淪為貳臣之首

洪承疇死後兩年,朝廷才為他發下御製碑文,為後世蓋棺定論。碑文中不見溢美褒獎之詞,而是公然的貶抑和羞辱。康熙給他刻的兩行字是:“破明兵十三萬時獲爾…”、“大兵南下,爾圖報豢養之恩”。“獲爾”,就是抓住洪承疇。“豢養”,這個詞用在一個超級重臣身上,怎麼看都是侮辱吧!

最讓他沒想到的是,到了乾隆時,直接把他打入《貳臣傳》!其評價詞是:“雖皆臣事興朝,究有虧於大節”,而當年被他殺害的張蒼水,王之仁,陳子龍等反清義士,都被請進了忠烈祠。永受後世拜祭。

無論哪個朝代都不喜歡變節的能臣,朝代興替需要的是臣子的絕對忠心!不幸地是,這洪承疇被冷血的清廷作為最好的反面教材,如果他地下有知,一定會腸子都悔青滴。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10 字。

轉載請註明: 洪承疇:本為大明薊遼總督 降清後淪為貳臣之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