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這個稱謂説起來好聽,當起來卻很尷尬。因為封建社會,天子代表着最高權力,而太上皇的存在使天子之上又有一人,這樣一來到底誰説了算呢。所以,太上皇即便是天子的親爹,他們之間也存在着不可調和的權力之爭。鑑於這種角色的限制,世上沒有一人甘心情願當太上皇,當然也包括唐玄宗李隆基。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叛軍攻破潼關,唐玄宗倉皇逃往蜀中。途中,太子李亨意圖自立為帝,便與父親分道揚鑣。他北上靈武,高舉起平叛的大旗,當了皇帝,史稱唐肅宗。
肅宗年富力強,就近指揮,對平叛大業十分有利。面對形勢,玄宗展現了大政治家的胸懷,雖不情願,但也無可奈何的當了太上皇。
至德二載(757),肅宗順利收復長安。為盡孝道,請求太上皇迴歸長安。十一月,過了一年半逃亡生活的玄宗,終於回到了令自己魂牽夢縈的長安。
玄宗不愧為玩政治的老手,對兒子的顧慮十分清楚,再三表現出自己無心政治,準備安享晚年的決心。此時已年逾古稀的玄宗,內心深處也確已倦怠。真誠的討好兒子後,肅宗李亨心裏的戒備有所鬆動,答應讓父親居住在興慶宮中安享晚年。
興慶宮是玄宗的龍興之地,在他還是藩王時就居住在這裏,登基之後,在這裏建了興慶宮。這裏還是玄宗與楊貴妃常年居住的地方,有着太多他們美好愛情的回憶。
住進興慶宮後,玄宗有老奴高力士伺候,老將軍陳玄禮護駕,還有女兒玉真公主和當年的宮女如仙媛陪伴。風和日麗之時,玄宗登臨宮城俯瞰長安,路過的百姓們紛紛扣頭,高呼萬歲。玄宗便會興致盎然地賜給大家錢帛酒食。有官員路過時,玄宗還會親自宴請他們,並令玉真公主與如仙媛陪酒,讓那些官員受寵若驚。平時還有梨園舊人們獻藝,藉以打發時光。夜深人靜時,玄宗便默默思念着逝去的漂亮老伴楊玉環。
可以看到,玄宗當太上皇的日子還算逍遙自在。但是,這樣的日子僅僅持續了兩年半,到上元元年(760)七月,玄宗便被強遷到了太極宮甘露殿,雖然還是好吃好喝伺候着,但實質上是被兒子關了起來。玄宗已垂垂老矣,並無再奪大權的野心,李亨為何要這樣做呢?
我認為有兩點原因:
其一,宦官李輔國的挑唆
李輔國是肅宗李亨身邊的頭號紅人,當年李亨與父親分道揚鑣時,李輔國就是策劃者之一,所以肅宗靈武登基,他有擁立之功。當時在朝中的地位,就像當年的高力士一樣,是首席大太監。
但李輔國的出身很低,當年是高力士手下飛龍廄裏養馬的小兒。雖然現如今地位高了,但他在高力士與陳玄禮眼裏,還是那個卑賤的飛龍小兒,連給他們提鞋都不配。所以,平日裏免不了對他呼來喝去,帶着幾分輕蔑。
如日中天的李輔國哪裏受得了這個,便想整治高力士與陳玄禮。於是,便在肅宗面前挑唆:玄宗賞賜百姓,成了收服民心;宴請禁軍將領郭英乂,成了收買禁軍;劍南道的官員拜會玄宗,成了裏外交通。而這一切,都是高力士與陳玄禮慫恿太上皇做的。
肅宗聽後雖不表態,但那顆已經放下的戒備之心,頓時又提了起來,因為他的皇位畢竟來路不正。
其二,戰局不利的壓力
上元元年三月,史思明大軍再度佔領東都洛陽,與李光弼對陣與河陽一線,並派出軍隊進攻潼關,使長安的肅宗與文武百官陷入了緊張之中。
戰局不利的壓力迅速激化了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加上李輔國又不停的挑唆,由不得肅宗不起疑,既擔心太上皇利用不利的局面東山再起,也擔心確有居心不良者利用太上皇的威望興風作浪。
對局勢洞若觀火的李輔國早已猜到了肅宗的心思,大膽提議:將太上皇遷居深宮大內,杜絕小人熒惑聖心。據《資治通鑑》記載,肅宗對此提議的表態是“不聽”,其實,不聽不是反對,而是不用告訴我這麼多,你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吧。
於是,李輔國帶領五百名禁軍將玄宗護送到了太極宮,高力士被流放;陳玄禮被勒令退休,玉真公主被趕回了道觀,如仙媛被安置到了外地別院。
一羣陌生的宮女、太監與侍衞陪伴着玄宗,怎能排解老人內心的寂寞呢!於是肅宗讓兩個妹妹萬安公主與咸宜公主陪伴父親,雖然都是女兒,但十個手指尚且不一般齊,女兒和女兒怎能一樣。
在過了一年零十個月被囚禁的生活後,玄宗駕崩於太極宮神龍殿,享年七十八歲。
一個年近八旬的老皇帝,帶着一個老掉牙的太監和一個老眼昏花的禁軍將領,能掀起多大浪?能有什麼不良居心?生在皇家,親情之中被灌注了太多的功利,面對至高無上的皇權,即便親如父子,也是説翻臉就翻臉。正因如此,原本應該安享晚年的玄宗,卻落了個孤寂而死的悲慘結局。(文:熊魚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