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未來高中什麼樣?為每位學生描摹數字畫像,地下車庫對外開放……高中教育不再是“孤島”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經典

日前,上海市教委等十部門就本市普通高中學校建設提出實施意見。

其中明確,到2025年,基本實現學校校舍建設從行政班教室向學習空間延伸,教育裝備從標準化向個性化轉變,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大規模因材施教,推進基於人工智能的個性化學習和高中教育數字化轉型,形成本市普通高中學校高質量、多樣化、有特色的發展局面。滬上多位高中校長和教育專家表示,這份意見為本市高中教育改革,繪製了一張“精準座標”。

引導高中從“育分”走向“育人”

在寶山區教育局局長張治看來,這份意見的核心要義是,通過學校空間改造、信息技術升級換代等,推動高中學生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的變革。

比如,在此次意見中指出,要重點推進學校體育館、地下停車庫、多種學習及生活空間建設。新規劃普通高中學校按照標準配建體育館,已建學校可新建或改擴建體育館,利用地下及半地下空間增加室內體育用房。

張治告訴記者,這些細緻的要求,正試圖為眼下高中生學業負擔過重、缺乏體育運動、近視眼發病率高等現實困境尋找解決路徑。他説,高中評價方式亟待變革,應從關注學生的分數轉變為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育分”走向“育人”。這份意見重點提及學校體育場館建設,正是學校教育“五育並舉”的生動體現,這對未來普通高中建設和高中教育變革起到正向引導作用。

此外,該意見要求,編制並印發《上海市普通中小學校教育裝備配備指南(高中分冊)》,提升高中學校個性化學習空間的配置。如,推進創新實驗室建設,建設成具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靈活的空間組合、先進的技術裝備、真實的情境模擬、支持學生深度學習的學習空間等。

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黨委書記陳宏觀告訴記者,這份意見為高中對標特色學科建設提供參考,高中學校要從物質空間上進行變革,保障學校的特色化發展。

讓每個孩子都有出彩的機會

“推進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建設,融通各類學生評價數據,為每位學生描摹‘數字畫像’,為促進個性化自主學習、因材施教提供支撐。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建設有機融合,滿足各學科多樣化的教學需求。支持信息化環境下的理化生實驗教學、在線虛擬實驗教學等,使學生在沉浸式、實驗式、交互式學習中獲得體驗。”此次發佈的意見中,通過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探索大規模因材施教成為亮點之一。

上海市實驗學校副校長陳興冶稱,目前,滬上不少學校正在對此進行積極探索,並積累了不少經驗。如,上海市實驗學校的體育課上,學生佩戴的手環能實時記錄下該生的運動密度和平均心率兩個數據,這些運動數據還與學生體質測試數據、學生在食堂用餐的營養數據相結合,更精準的數據輸出,方便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獨特需求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

陳興冶説,提升師生信息素養,建構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推動高中教育從單純關注“教師教學”逐漸轉變為關注“教與學”的結合,目的是促進高中教育全面發展下的個性發展,讓每個孩子有出彩的機會。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高中與大學協同創新,尤其需要大學及研究機構的信息化基礎研究加以支撐。

高中教育不再是一座“孤島”

高中生正處於價值觀念、思維品質、社會適應性形成的關鍵時期,促進高中育人方式的變革至關重要。這份意見對深化高中課程教學改革,構建全面培養體系也提出了明確要求。

其中提及,應嚴格執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各類課程,推進學校課程整體改革。各高中學校要進一步完善學生髮展指導制度建設,將學生髮展指導融合到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幫助學生更好適應高中學習生活,在生涯規劃上正確處理個人與國家、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張治也指出,這份意見指出探索建立地下停車庫對外開放和共享管理機制,是將學校教育融入社區的創新舉措。學校地下車庫對外開放和共享管理,意味着學校並不是一座孤島,學校教育也為解決城市民生痛點提供有益支撐。



  作者:張鵬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唐聞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