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敗者項羽:下場很悲催,項羽很悲劇
楚霸王項羽離開我們已兩千多年了,但他卻給後人留下了永遠也説不完的話題,供一茬又一茬的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謀略家作為相互吵架的一種引子,也供散人這樣的鄉野百姓茶餘飯後侃侃談論。
項羽,名籍,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典型的名門之後,貴族血統。
項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他天生的威儀令很多人感到害怕。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項羽跟隨自己的叔父項梁聚集八千精兵也順勢而起,一路攻城略地,並擁立楚國王族後裔熊心為楚懷王,很快就成為眾多諸侯中的一支強大力量。
其叔父項梁死後,在奉楚懷王之命救援趙國的途中,身為次將的項羽,殺了畏縮不前、遲遲不肯發兵的主帥宋義,楚懷王不得不封他為上將軍,年僅二十四五歲項羽從此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項羽當了主帥之後,更是把率軍作戰才能發揮到極致、發揮到任性的程度,見神殺神,遇鬼殺鬼,以秋風掃落葉之威,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很快消滅了秦軍主力,率領四十萬大軍進入咸陽,殺了已投降的秦王子嬰,秦朝就此滅亡。
項羽於是成了真正能號令諸侯的一代霸主——西楚霸王。
項羽一生經歷七十餘戰,未嘗敗北,實力強大到無邊無際。
但項羽卻遇到了一個自己想也想不到的對手——一個出身卑微、名聲不佳的街頭混混,一個逆襲的屌絲劉邦。
楚漢戰爭中,項羽敗給了劉邦。
本來他的兵力及各方面的綜合實力要比劉邦雄厚得多,強大得多,但他卻最後敗給了劉邦。
本來就連劉邦自己都承認,從個人能力來説,自己很多方面都不如項羽,但項羽最後還是敗給了劉邦。
項羽敗得一塌糊塗,敗得徹徹底底!他自己更覺得敗得太慘,敗得很羞愧,於是自刎而死了,就連軀體也被人爭相踐踏爭搶,最後被分成了五塊。
下場很悲催,項羽很悲劇!
二、神勇的項羽:“成王敗寇”一説,並不適合項羽
項羽成了一個標標準準的失敗者!
中國有句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俗語,叫做“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句俗語似乎也早已成了亙古不變的真理。
但散人覺得,這個真理比照在失敗者項羽身上,卻似乎打了大大的折扣。甚至來説,它完全不能套用在項羽這個失敗者身上。
儘管歷來人們對項羽都褒貶不一,説他是真英雄、真豪傑、真漢子、純爺們也好,説他是“婦人之仁”、“兇殘暴虐”、“匹夫之勇”、“有勇無謀”、“僄悍滑賊”、“多行不義”也好,但即便是觀點截然不同之人,對他還是有一些高度一致的共識——那就是項羽的氣勢、威猛和神勇。
項羽那氣吞山河之勢,攻城略地、百戰百勝之才,“手襲天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之威,不僅令當時的諸侯豪傑聞風喪膽,敬畏賓服,不敢仰視,更令後世無數熱血男兒敬而仰之,嘆為驚止。
司馬遷老先生雖然對項羽的殘暴有所批評,但他依然帶着幾分疑惑、幾分敬佩、幾分惋惜地評價項羽道:“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若是意譯成白話文,那就是:我曾聽周生説起舜的眼睛大概是兩個瞳仁。又聽説項羽的眼睛也是兩個瞳仁。項羽他該不會是舜的後代吧?不然的話,他興盛的怎麼那麼突然,那麼輝煌呢!秦朝政令失序,陳涉首先發難,揭竿而起反抗暴秦,各路諸侯豪傑蜂擁而起,你爭我奪,相互吞併,一時之間在全國境內冒出來的英雄豪傑多得數都數不清。可是,項羽也並不是一個有權柄、有靠山的人,他趁秦末大亂之勢從民間崛起,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時間,就率領原戰國時的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滅掉了秦朝,劃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一切政令全都由項羽一人發出,項羽也自封為“霸王”,他的權勢和地位雖然沒能保持長久,但自從近古以來,還真不曾有過像項羽這樣厲害的人啊!
清代才女李晚芳更是非常直接地評價項羽説:“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其“喑嗯叱吒之雄,縱橫馳騁於數頁之間,驅數百萬甲兵,如大風捲籜,奇觀也。”以至於自己每讀《史記》讀到有關項羽的內容,則會立馬“正襟讀之”。
其實,不僅李晚芳這麼一個弱女子有這樣的感受,就連散人我這個堂堂七尺男兒也是如此。每次讀史讀到項羽的記傳之時,同樣地會“正襟讀之”。
之所以如此,與其説是對項羽“喑嗯叱吒之雄”,“扛鼎拔山”之氣概的由衷欽佩,倒不如説是對他那“驅數百萬甲兵,如大風捲籜”之神勇威猛感到發自心底的強烈震撼,感到一腔熱血在身體之內汩汩奔流直衝頭頂!
若從個人威力而言,項羽的確是千古無二的蓋世英雄,這一點,從古至今無人能否認,也無人敢否認。
雖然他是一個失敗者,但他的名字依然在歷史的天空中閃爍着熠熠光輝,照耀過無數人曾經暗黑的心靈暗黑的路程。他的不懼強敵,他的英勇無畏,他的氣勢如虹,他的所向披靡,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熱血男兒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百折不撓,奮勇前行!
無數人在曾經遭遇的挫折和強大競爭對手面前,都曾拿他做過楷模,做過榜樣,鞭策自己勇於進取、勇於拼搏,從而使自己走出內心的苦痛,驅趕對強敵的畏懼,即便處於人生最低谷,面臨生死絕地,也能奮力一搏,絕處逢生,從此走向人生的輝煌。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到底激勵過多少有志之士?誰人能夠數得清?
這,就是項羽留給後人的豐厚的精神遺產!
項羽,他就是一個真漢子,純爺們,一個雖然失敗,但卻令無數人敬仰、崇拜的真豪傑,真英雄。
“成王敗寇”之説,真的不適合項羽!
三、無畏的項羽:一個威名遠揚、霸氣側漏的蓋世英雄
在項羽的字典裏,似乎從來不存在“怕”這個字!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對血氣方剛的年輕小夥項羽來説,是心中憋了一肚子火氣的一年:
待自己親如父親般的叔父項梁剛被殺死不久,項羽很悲痛;
叔父和自己辛辛苦苦帶出來的隊伍被楚懷王收編了,項羽很無奈;
請求跟劉邦一起西進入關搗毀秦朝老窩為叔父報仇,懷王的老將卻在背後説自己的壞話,不讓自己去,項羽很受傷;
被派往營救趙國,卻只能當個次將,給只會耍嘴皮子的宋義當副手,而宋義之所以受到楚懷王的青睞,被委任為上將軍,併成為統領各路部隊的''卿子冠軍'',就是因為曾預言過叔父項梁必然會失敗,這讓項羽覺得很憋屈。
宋義率領部隊抵達安陽,停留四十六天不發兵前進,項羽很着急!
於是項羽就找到宋義進言道:“我聽説秦軍把趙王包圍在鉅鹿城內,形勢非常危急,我們應該火速率兵渡過黃河,楚軍從外面攻打,趙軍在裏面接應,打垮秦軍就是一定的了!”
沒想到宋義非常不屑地説道:“我認為並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卻損傷不了小小的蟣蝨。如今秦國攻打趙國,若是打勝了,士卒也會疲憊;我們就可以利用他們的疲憊之機發起進攻;若是打不勝,我們就率領部隊擂鼓西進,一定能殲滅秦軍。所以,現在不如先讓秦、趙兩方相鬥。”
説完這些,宋義還覺得不夠盡興,於是又非常傲慢地嘲諷挖苦項羽道:“若論身披鎧甲、手持鋭利的武器衝鋒陷陣,勇戰前線,我宋義比不上你;但要是説若論運籌帷幄、制定策略,你比我宋義可就差遠了。”
宋義説完這些不就得了?項羽該忍也都忍了,但宋義依然覺得意猶未盡,還沒把一個主帥的威風耍足耍夠,於是又向全軍下了一道通令:“凡是兇猛如虎,違逆如羊,貪婪如狼,倔強不服從指揮者,一律斬殺。”
説誰呢這是?明眼人或許一看就能看得出來,這道通令有很明顯的指向性,幾乎字字都能跟項羽的脾氣性格對得上號。對,那就是針對項羽的。
項羽很窩火!心中積累了很久的怒氣、怨氣、窩囊氣幾乎要撐破胸膛!一忍再忍,實在忍不下去了!
那就不能再忍了,該是爆發的時候了!
於是項羽就一大清早來到宋義的軍帳殺了宋義,斬下他的頭之後,走出來號令軍隊。將領們都怕得要命,沒有一個敢抗拒的,於是大家一起立項羽為代理上將軍。項羽又派桓楚去向懷王報告。楚懷王也拿項羽沒脾氣,只能給項羽扶正,委任他為名正言順的上將軍。
此後不久,項羽率軍到達鉅鹿縣南的漳水(一説是黃河),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將軍率兩萬人馬渡過漳水,結果初戰告捷。接着,項羽率領全軍渡過漳水,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只帶三日干糧,以示以死作戰的決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鉅鹿,擊敗章邯部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王離部的糧道,並一舉包圍了王離的軍隊。
主帥項羽的決心和勇氣,極大地鼓舞了手下將士們的士氣,面對敵人數倍於己,而其他諸侯同盟軍坐壁上觀,不施援手的情勢之下,楚軍將士以一當十,越戰越勇,呼聲震天,直殺得秦軍屁滾尿流,丟盔卸甲,狼奔豕突。一場在他人看來毫無取勝可能的戰役,被項羽轟轟烈烈地給打成了完勝的結局。
鉅鹿之戰與其説打得慘烈,不若説是項羽贏的悲壯,贏的威猛,贏的霸氣!項羽之威,楚軍之猛,不僅令當時的“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諸侯軍的將領們見項羽時,“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即使是後世無數男兒,讀到這段歷史時,又有哪一個不欽佩、歎服項羽的威猛雄壯的氣勢?又有哪一個不為之熱血沸騰呢?
項羽,你真正神勇!項羽,你真夠霸氣!項羽,你太厲害了!
四、悲情項羽:英雄末路,威風不減
鉅鹿之戰可以説是項羽真正的成名之戰,立威之戰,那時候的項羽,還正是鋭氣正盛,爆發力超強,神勇威猛正處於直線飆升階段。可即便到了窮途末路時期,項羽的霸氣,項羽神勇,項羽氣貫長虹的威勢也同樣令敵軍膽寒,令後世之人欽服!
在兵少食盡的情況下,項羽被漢軍及諸侯軍隊重重包圍在垓下。項羽率領八百壯士衝出垓下之圍,逃至東城時,部下只剩二十八騎。
處於窮途末路的項羽自知難以脱身,但依然雄風不減,霸氣側漏,他不甘心就這麼窩窩囊囊地就這麼做個喪家之犬,更不甘心從此就這樣讓劉邦的人馬整天在屁股後面追着,而自己東奔西逃地成為一個失敗的流寇。
他想要讓生命再怒放一次!
即便是死,也要快意一戰;
即便是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
即便是死,也要讓鮮血綻放成絢爛的花朵,讓靈魂飛昇到璀璨的星河。
於是項羽對手下二十八名忠勇之士説道:“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今天我本來就已決心戰死沙場,(但在臨死之前)我願意給諸位打個痛痛快快的仗,一定勝它三回,給諸位衝破重圍,斬殺漢將,砍倒軍旗。
項羽隨即把二十八名騎兵分成四隊,面朝四個方向。此時漢軍已把他們層層包圍起來。項王則不怯不懼、霸氣十足對騎兵們説道:“我給大家先拿下一個漢將的項上人頭!”
項羽命令四隊騎士出擊敵人,並約定衝到山的東邊分三處集合,一聲令下之後,四隊騎士、二十八名視死如歸的勇士催動戰馬,如颶風般地呼嘯着飛馳而下。二十八名勇士的威猛,以及那慘烈悲壯的場面,散人只在冰冷的書本上讀來就覺得蕩人心魄:那馬蹄踏踏之聲,二十八名勇士的怒吼聲,漢軍哭爹叫娘聲,夾雜在一起,似乎能震破耳膜;在馬蹄揚起的滾滾煙塵之中,勇士們橫刀立馬,衝向重重包圍的敵陣,以閃電旋風般的速度快意殺敵的背影,卻又如此地震撼心靈。
而我們霸氣的蓋世英雄項羽則更是表現得氣貫長虹,他如虎嘯般地怒吼着驅馬衝入敵陣,漢軍則完全被項羽的吼聲項羽的氣勢嚇破了膽,如同隨風倒伏的草木、彷彿決堤的江河一般紛紛潰敗,項羽在萬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馬蹄踏處所向披靡,於是在千軍包圍之中殺掉了一名漢將。
身為漢軍騎將的赤泉侯楊喜在後面追趕項王,項羽回過頭來怒瞪着眼睛大聲呵叱他,楊喜連人帶馬都給嚇得魂飛魄散,連連倒退了好幾裏才算稍微穩住了心神。
項羽於是和他的騎兵勇士們在約定的三處地方完美地再次會合在一起。被嚇得找不到北的漢軍,具有千軍萬馬之強大的兵力居然把項羽給跟丟了——完全不知道項王的去向,於是急劉邦、韓信急忙把部隊兵分三路,最後終於找到了項羽,又重新烏壓壓地把項羽和他的勇士們包圍起來。
項羽和勇士們驅馬又衝入敵陣。轉瞬之間,項羽又斬殺了一名漢軍都尉,殺死百十來個敵人就有人,等到和他的騎兵勇士們再次聚攏在一起時,二十八名騎兵僅僅損失了兩個人。項羽於是問他的勇士們道:“怎麼樣?我沒説錯吧?”那些騎兵勇士都非常敬服地回答道:“真給您説得一樣,大王您真威武! ”——唉!項羽大王啊!這話還用問嗎?不光是您的勇士們覺得您威武,連散人我就覺得您威武,威武得無敵,威武得爆表!
劉邦的千軍萬馬居然奈何不了項羽和他的二十八位騎兵,不,還剩二十六個!後世之人又有哪個不佩服項羽的神勇威武?歷史上那麼多英雄豪傑,又有哪個能超過項羽的神勇威武。
因此來説,清代才女李晚芳評價項羽的神勇是“千古無二”,散人覺得是恰如其分、名實相副、毫不誇張。項羽雖然失敗了,但在後世許多人眼裏,他依然是氣吞山河、霸氣十足的蓋世英雄。“成王敗寇”一説並不適合項羽;雖然最後失敗了,雖然他早已離我們而去,但他卻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英勇無畏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敬佩。(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