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下課後服務需求暴漲,但做好這門生意並不容易
圖源:視覺中國
儘管已提倡數年,但直到“雙減”之後,仍有不少學校是第一次開展課後服務。
根據教育部披露的數據,截至2021年5月底,全國共有10.2萬所義務教育學校開展了課後服務。到了9月22日,全國有10.8萬所義務教育學校填報課後服務信息,其中有96.3%的學校(近10.4萬所)提供了課後服務。
8月30日開學前夕,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新聞發佈會上提出,新學期課後服務工作要實現校校開展全覆蓋,保障時間“5+2”,豐富內容,吸引學生廣泛參與。此外,教育部已建立了課後服務直報系統,將定期通報各地工作進展情況。
課後易教育創始人賴偉坤告訴芥末堆,“雙減”之後,政策要求推進全覆蓋的速度很快,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門與學校面臨不小挑戰與壓力,因為缺乏開展經驗,“手忙腳亂”的情況並不少。
據瞭解,課後易從3年前開始在廣州從事課後服務,搭建面向教育局、學校、培訓機構、家長四方的課後服務平台。在“課後易”平台裏,家長與孩子可自主選擇第三方機構上架的課程。
提供“菜單式”課後服務選擇與學科類的統一學習不同,課後服務面對着成百上千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隨着課後服務的推行,適當引入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菜單式”的課程選擇成為共識。事實上,北京、上海、浙江、山東等多省份都推出相應政策提出向社會徵集優質課程資源,可引入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提供服務。
但這涉及如何進的問題。黃博彥介紹,如果學校的規模大、學生的需求多樣,為滿足這些需求,一所學校可能要對接二三十家機構,而這帶來管理的難題。如果不增加人手,原有的教師則需要在前期就面對複雜的報名、排班、對賬等工作,增加工作壓力。
課後易以此切入課後服務。賴偉坤和黃博彥對“課後易”平台的設想,是課後服務版的“美團”與“滴滴”。學生與家長的端口、機構的端口、學校的端口、教育部門的端口,“匯聚到信息平台,就是大家的信息更透明、更高效。”
“課後易”平台上架學校以及第三方機構的各類課程,家長與學生則通過“課後易”微信公眾號或微信小程序下單課程。一些地區如需家長繳納服務費用,也在微信公眾號與微信小程序上完成,繳費賬户受銀行監管。
在課程質量的監管方面,課後易選擇加入了家長與學生的評價。“最好的一個反饋,是家長的反饋,孩子在課上學不學到東西,學不學得好,家長是可以比較直接感受得到的。”黃博彥説,家長們在平台上的總點評打分,能作為判定課程質量水平的依據,哪家機構能留下,哪家機構要退出,一目瞭然。
“雙減”之後,對課後服務執行情況的監督與評價,無論是頻率還是重視程度,都有所提高。黃博彥提到,原來一些學校上報課後服務工作情況,是間隔性地打包文件用郵箱發送,教育部門則需要處理這樣的海量信息,監督工作費時費力。
課後易面向教育部門的端口,可以呈現課後服務實時的執行情況,具體到課程班級數量、學生佔比、課程滿意度等開展數據,“就像開車時看到的儀表盤。”
異地調配培訓師資在與教育部門與學校合作的過程中,兩者也對課後易提出了要求,即能否為當地與學校帶來更好的培訓師資。
芥末堆了解到,課後易進入地方後,首先需要了解當地的第三方機構的情況,對其進行整合。哪些培訓機構能夠進入學校提供服務,課後易需要協助教育部門與學校進行規範,商討制定准入的規則,形成一份第三方機構的白名單。
這又面臨一個難題:如果地方優質的培訓師資不足怎麼辦?事實上,這個矛盾在課後易的創業初期顯得尤為突出。
在進入課後服務賽道之前,賴偉坤與黃博彥從事教育行業已將近20年。兩人大學時期就一起創業,“我們開始做的是培訓機構,從家庭輔導開始,也進入了公立學校。”週末及寒暑假,賴偉坤和黃博彥就租下學校的空餘場地,“一個一個學校去跑”,賣教輔材料、辦英語培訓與夏令營。
2018年,瞄準課後服務的政策優勢,賴偉坤和黃博彥決定轉入課後服務的賽道中。但在“雙減”之前,課後易要打開市場並不容易,一些地方與學校仍在遲疑要不要辦課後服務,機構對進校市場的熱情也不高,提供給學校的課程選擇可能都不夠。“我們就硬着頭皮上了一些(自己的課程)。”
而依靠團隊在課後服務前後積累的課程經驗,以及各類教育機構資源,現在課後易面對培訓資源不均衡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提供自有師資資源對地方機構進行培訓,甚至調配其他城市的師資進入異地的課堂中。
黃博彥舉了一個例子,以課後易目前服務的城市江門市蓬江區為例。當地無人機、編程等類別的教育資源較薄弱,不足以支撐家長與學生的報名需求。課後易從鄰近的廣州、佛山等城市調配有意向的培訓機構派遣老師到江門的學校教學。
對於機構而言,異地教學固然成本不低,但進入校園與學生建立聯繫,相當於尋找潛在的客户。“在這個過程中,遴選一些有中高端需求的家長出來,在寒暑假的高端班裏實現利潤的轉化。”在黃博彥看來,這是一種雙贏的利好,機構投放廣告的獲客成本並不低,將這些成本用到異地的課堂裏,可以讓地方以優惠的價格接觸到原來只有在一、二線城市才能體驗到的課程。
用加盟方式進行擴張前3年,課後易主要紮根廣東省內發展,服務廣州、江門、河源、韶關等城市,省外目前則開拓了南寧、昆明兩地的業務。隨着課後服務的覆蓋率進一步提高,課後易計劃繼續走出廣東省外,通過招攬加盟的方式入駐其他城市。
7月13日,教育部在新聞發佈會上明確提出,各地各校要從實際出發,“一校一案”制定完善課後服務具體實施方案。這意味着,在統一的政策指導下,各地各校的實施具有一定靈活性。
“(課後服務)產品不像課本一樣,從南到北都是一個版本,這種產品存在大量的不一樣。”黃博彥表示,每個地方的課後服務需求是個性化的。搶奪市場,真正比拼的是誰能更好地滿足需求。
要服務好地方與學校,除了提供線上平台,還需要線下大量的運營和管理。如確定開設的課程前,需要向學生與家長做問卷調查,根據需求確定最終上架的課程名單。日常也需要有駐校人員監測課程質量與運營。
此外,課後服務的准入高度依賴教育部門與學校的決策。“憑我們一個公司是接觸不了這麼多教育部門和學校的,我們一定要發展合作伙伴。”賴偉坤錶示,尋找當地有資源的夥伴加盟課後易,把平台介紹給當地的教育部門與學校,是課後易今後主要的擴張方式。加盟夥伴可採用課後易的品牌,也可採用自有品牌與課後易品牌聯合的形式。
黃博彥表示,“雙減”之後,課後易的定位也將更加明確。過去課後服務的覆蓋率還不高,需求有限,課後易只能自己介入課程與線下運營。現在,“從學生的參加人數,從學生在課後服務上花的時間來看,課後服務是把原來在校外培訓的活平移進校內。”
“現在已經有很多人進來,市場也有很大的需求,那我們就做好我們最核心的工作,把我們的系統、平台做好。”黃博彥説,全面招攬加盟以後,線下的運營工作將轉交加盟商負責,課後易專注於平台的技術開發工作。
“雙減”之後,課後服務需求大漲。公司另一位創始人黃博彥表示,這兩個月的業務諮詢量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0倍,成交量則增加了3倍。課後易今後的目標是,未來一年服務100個城市,3000個公立學校;未來三年服務1000個城市,30000個學校。
在黃博彥看來,目前課後服務領域依然是一片“藍海”,希望更多公司能加入這個賽道,一起把市場做大。“我覺得還是有8成以上的學校與教育主管部門,沒認識到信息化系統的好處,或者還沒來得及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