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東漢末年我國有名的分裂時期。自董卓亂政以來,中央政權式微,各地軍閥為了爭奪地盤,擴大自己的勢力,常年紛爭不斷。最終曹魏、蜀漢、東吳三大勢力在角逐中強勢勝出,得以各踞一方,成三國鼎立之勢。
三國之間為了一統天下贏得最終勝利,常年也是混戰不已。而自古以來,每當中原地區局勢混亂之際,便是邊疆外族趁機進犯之時。華夏民族最為黑暗和慘烈的歷史——“五胡亂華”,就是西晉王朝王族內部爆發了“八王之亂”,被胡人趁虛而入而導致的滔天災禍。
中國古代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輕則百姓被傷,財物被掠奪;重則政權顛覆,橫屍遍野。但在三國時期,東漢以來一百多年的亂局裏,環伺邊疆的外族勢力卻始終沒有掀起較大的波瀾。
是他們善心大發紛紛龜縮不出,還是洗心革面恪守本分收斂了狼子野心?當然都不可能。事實上,各個割據政權對領土的強勢維護,眾多優秀的邊關將領浴血奮戰,才是三國時期外族一直沒能掀起風浪的主要原因。
三國“分而不弱”
中原豐富的物質資源,一直讓生存環境相對較為惡劣的外族勢力垂涎不已,從沒有放棄過對中原政權的騷擾。
東漢末年,漢王朝衰微,天下大亂之際,外族勢力自然也想入主中原分一杯羹。但三國時期雖然各路軍閥間彼此混戰,也沒放棄過對外族的戒備,邊疆地區都有邊關大將鎮守。
而且,三國時期共分天下的三大勢力都是軍事上強有力的政權。雖然處於分裂狀態,但自漢以來打下的軍事組織訓練基礎加上各軍閥之間又常年對戰,所以士兵的軍事素質都很高,擁有着強大的戰鬥力。而漢王朝還強大的時期,外族就在漢朝抵禦外族的過程中遭受過嚴重打擊,先天不足。
各外族間和各族內部也是處於分裂狀態,沒有形成有強有力的軍事組織,沒有統一強大的戰鬥力,在武器裝備、人口、物資等方面都十分匱乏和落後,軍事實力與中原軍隊來説並無優勢。而三大政權的的領導核心人物在對待外族入侵勢力都持嚴厲打擊的強硬態度。
北方匈奴、烏桓及鮮卑等族由曹操坐鎮的曹魏政權主導反擊,西部外族羌族戎族由劉備坐鎮的蜀漢政權抵擋,南部山越則由以孫權為首的東吳政權鎮守。
在長期征戰的背景下,各國精兵能將層出不窮,其中就不乏有對打擊外族有經驗的大將。因此在魏國、蜀國和吳國強勢反擊下,外族勢力不得不偃旗息鼓,屢屢敗退。
三大政權的反擊
東漢末年,外族勢力時有騷擾,為保疆衞土,魏國、蜀國、吳國都組織過數次針對外族入侵勢力的反擊戰。
當時實力最為強大的曹魏政權面對的也是民風尤其彪悍的北方各族,其中就有“搗亂屆祖師爺”——匈奴。匈奴從古老的西周時期就時常南下作亂,三國時期也不例外。
後曹操派遣了多名大將,逐步瓦解了匈奴的勢力。曹魏面臨的另一個外族勢力,是在東漢末年強大起來就對中原騷擾不斷的烏桓一族。
其實在被曹魏軍隊反擊之前,早有先前駐守北邊的將領公孫瓚在多次抗擊烏桓的對戰中均大獲全勝,削弱了其作戰能力。但幾年後烏桓族不服輸再次向中原發起挑釁。最終,曹操派出曹彰、田譽等大將一舉擊破烏桓,斬殺其首領,烏桓大軍潰敗,政權瓦解。
蜀國地處西南,因此多受西方羌族和南邊異族(也稱“西南夷”)的侵犯騷擾。為抵禦外族,蜀漢政權組織了多次抗擊南蠻的戰鬥,諸葛亮“七擒孟獲”便是其中經常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次戰役。
後來,劉備去世之後,建興三年,南中地區部族叛亂,蠻夷兇狠,蜀國新帝即位,為穩定政權,捍衞蜀國領土,諸葛亮親率大軍平亂。
在諸葛亮卓越的軍事才能的領導下,蜀國大軍成功平亂,並安撫了南中地區人民,收攏民心,保南境安寧。
東吳要抵抗的外族勢力則主要是南部山區的百越異族。百越人懂得製作武器,會耕種,有較強的物質基礎。加之長居山林之間,這些外族熟悉山林環境,驍勇善戰,故頻頻騷擾漢族人聚集居住處。後吳國孫權派大將陸遜征討百越,嚴厲打擊了百越一族,護衞了一方百姓。
功名赫赫的“馬家軍”
東漢建都洛陽,與各邊界地區距離都十分遙遠,長久以來對各邊境地區疏於管理,各外族勢力逐漸強大,威脅中原政權。
由此引發了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為保衞疆土的一系列反擊戰,戰爭中湧現了一大批優秀將領。而提到保衞邊疆的優秀將領,不得不特別提到的就是數十年來鎮守邊關,讓外族人聞風喪膽的馬氏父子——馬騰和馬超。
由於自然環境原因,北方遊牧民族四處遷徙,地處寬廣,導致北方一線防守陣線連綿數千公里。遊牧民族善長途奔襲善騎射,機動能力強,作戰難度很大。
而馬騰長期鎮守邊關,經驗豐富,深知其中利害關係,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有效地牽制了北方異族。這支騎兵部隊在抵抗外族的鬥爭中戰功赫赫,威名在外,無往不利,被稱為馬家軍。而馬騰的兒子馬超也是有名的邊疆大將,是“五虎上將”之一。
在父親被曹操斬殺後,馬超投奔西南的蜀國。馬超投奔蜀國後,作戰勇猛,對如何維護邊疆安定也有經驗,因此劉備仍派其駐守邊疆。
因馬超的軍事才能和馬家軍所向披靡的威名,馬超所鎮守的邊疆一線無外族敢於來犯,維護了蜀國邊疆穩定。
小結:
三國時期三大勢力割據,魏、蜀、吳三國政權各自為政,戰亂頻頻。百姓們陷於戰亂之中,流離失所者有之,飢餓困頓者有之,戰死傷殘者有之,可謂苦不堪言。
但不幸中的萬幸,中原雖戰火紛飛,但各個政權仍有抵禦外侮之心之力,使中原百姓免遭外族入侵的浩劫,不致釀成“五胡亂華”時幾乎使漢族滅族的悲劇。
在抵抗外族入侵的一線的將領們,雖然可能各自陣營不同,立場不同,但都是為了保衞我國領土、護衞百姓盡忠職守、浴血奮戰,於民有利,於國有功。他們是三國亂世中當之無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