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奮鬥者説】
用鼠標輕輕點擊校園數據門户,就可以清晰地通過各類可視化圖表,實現學校人事、教務、科研、財務和招生就業等方面具體數據的查詢、分析、彙集、整合和共享;用一個賬號一次登錄校園信息門户,就可以暢享數字校園服務,使用校內33個分散獨立的應用系統、7個與個人相關應用系統以及獲取14類校內服務信息;通過智慧教學應用系統,就可以隨時隨地實現課堂一鍵建羣、視頻直播錄製,並將校園資源門户的公開課、影視劇、軟件工具、電子書籍、素材模版等各類30000餘項資源進行下載存儲、課堂展示和師生共享。
這是我在中央民族大學新校區教室中的一次普通教學操作過程。
十年來,我見證了學校從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27號到豐台區魏各莊路27號的變遷,見證了學校在辦學規模、校園建設方面的歷史性躍升,清晰地感受到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教育結構體系優化、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和教育教學水平提升的巨大變化。
作為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的民族高校,我們學校肩負着服務國家戰略發展和服務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雙重使命,這就要求全校師生紮根中國大地,為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奉獻力量。十年來,我和我的同事們走遍全國,立足課堂、紮根田野,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十年來,一批批我教過的學生朝氣蓬勃地走進校園,又充滿信心地走出校門,他們受益於“大思政課”平台建設、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學科專業與課程結構優化調整以及人才培養範式改革,成長為“聽黨話、跟黨走”、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我願意做一個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的人。
講述人:中央民族大學教師 王雲芳
記者李玉蘭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