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期,制空權已經成為左右戰爭勝負的決定力量,各種作戰飛機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峯。德國、英國、美國甚至日本的經典飛機一直被軍迷津津樂道,為什麼蘇聯空軍的飛機卻很少有人提起?
二戰時期,制空權已經成為左右戰爭勝負的決定力量,各種作戰飛機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峯。德國、英國、美國甚至日本的經典飛機一直被軍迷津津樂道,為什麼蘇聯空軍的飛機卻很少有人提起?
其實這個“很少”也是相對而言,姑且不談我們國家和蘇聯曾有很深的淵源,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很關注蘇聯,喜歡蘇聯的武器,包括蘇聯在二戰時的飛機,對其瞭解也肯定超過西方國家的飛機。即使説真的喜歡二戰蘇聯飛機的人不多,喜歡德國飛機的人更多,那麼蘇德戰場作為二戰主戰場,那些名揚四海的德國飛機的戰績如何產生?如何計算?這些難道可以繞開蘇聯飛機?能夠對蘇軍飛機視而不見?
蘇聯飛機在二戰中的遭遇,與精心做好戰爭準備的德軍相比,其實關鍵不在於飛機,而在於人!蘇聯工業產品的特點就是傻大黑粗。在二戰期間,蘇聯的工業水平其實並沒有被各工業強國拉開很大的差距,要知道當時蘇聯是如假包換的工業國家,這是在紅色資本家哈默先生,把大蕭條中的美國基礎工業設備倒騰到蘇聯來,這些基礎設備儘管是二手貨,但技術上並不落後。有了這個基礎,再得益於蘇聯當時社會主力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創業者,這個可以參照我們國家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第一代、第二代建國創業者們的建設熱情,學習追趕先進國家的雄心,所以二戰時在最初準備不足,使用的落後機型幹不過德國飛機,後來應戰爭需求所生產的戰機,相比德國飛機,並不遜色,問題在於德國已經確立了空中優勢,蘇軍飛行員尤其是剛剛補充到部隊的新手很難成長起來,德國空軍擊落戰績過百的超級王牌飛行員,有一百零二位都是在蘇聯的天空取得這樣令人驚歎的戰果,這是什麼概念?!
這意味着僅僅這百來位德軍超級王牌飛行員,就掐死和阻攔了上萬名蘇軍菜鳥飛行員的成長!蘇聯空軍就是在這種條件下,最後靠數量拼消耗打贏了德國空軍,雖然贏得很難看,交換比更沒法拿出來炫,這是事實,但是作為軍迷,但凡略微有點深度,不能這麼來看問題。
喜歡二戰飛機的軍迷,會因個人原因喜歡蘇聯飛機或者德國飛機或者美國飛機,甚至日本、意大利飛機,這都無可厚非,但喜歡是一回事,對於隨便哪個國家的戰機,只要一看性能參數,就知道大致在什麼技術水準,可以怎麼發揮,應該怎麼發揮,這才是合格的軍迷。
看到一個蘇軍大隊的菜鳥飛行員,被德軍一個小編隊王牌飛行員爆揍,就説蘇聯飛機垃圾,這就很低級,很業餘。還有些事情,不能用常理待之,例如蘇聯當時還有一支“暗夜女巫”飛行隊,都是女飛行員,用的是po-2老式飛機,這種飛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產物,在二戰時可以説是性能落後的代表,可是一幫女人,就是開着這種落後的飛機,出擊三萬餘次,不論戰績,這樣的人,這樣的飛機,這樣的戰鬥意志,怎麼可能沒人記得?沒人提起?
知道這麼一件事後,別人不知道,我是很願意去了解,跟別人八卦一下po-2飛機的,這種故事裏面,飛機性能先進與否,外觀精緻美觀與否,重要嗎?
其實在二戰中蘇聯也有一批性能很優秀的戰機,而且非常實用,只是沒有英美德飛機那麼突出就是了。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的主力戰鬥機仍然是伊-15和伊-16。伊-15是老式的雙翼戰鬥機,機動性勉強還算可以,但速度太慢,總體性能早已過時,根本不是德國當時主力戰機Bf-109的對手,甚至在空戰中想要逃走都很困難。至於伊-16,相對還算是先進一些,但設計上存在一定缺陷,同德軍主力戰鬥機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蘇聯飛行員想要駕駛伊-16在空戰中獲勝,就必須要有大大超過德國飛行員的技術和經驗。當然,這是很困難的,誰都知道德國空軍的飛行員訓練有素,又有豐富的實戰經驗,都是高手。
還好,蘇聯在航空科技和航空工業方面,並沒有落後太多,還是擁有相當的水平。而且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後,蘇聯已經開始全面淘汰老舊的伊-15、伊-16戰機,開始裝備更先進的戰機,如拉沃切金設計局的拉格-3與拉-5、拉-7,米高揚設計局的米格-1、米格-3,雅克夫列夫設計局的雅克-1、雅克-3、雅克-7和雅克-9。
其中,米格-3是高空戰鬥機,性能有缺陷,只能用於攔截轟炸機,空戰性能很差,很快退出現役。然而,拉-5和雅克-1戰機,都是性能不錯的戰鬥機,足以同德國飛機正面抗衡。以拉-5戰鬥機和改進的拉-7為例,性能還是很先進的,在二戰中一共生產了1.5萬架以上。拉-5和拉-7機動性比較出色,便於生產也易於訓練。二戰蘇軍十大王牌飛行員,大部分都是駕駛這兩種戰機。西方認為,拉-5和拉-7的性能,可以躋身當時世界一流戰鬥機之列。
德國人曾經在1943年繳獲了1架完整的拉-5NFN戰鬥機。他們用這架拉-5在雷克林飛行測試中心同Fw-190A8和Bf-109G進行了模擬空戰,德國優秀飛行員在報告中寫道:“相比早期的蘇聯戰鬥機,拉-5FN在性能和操控性上取得了值得注意的進展,其在海拔3000米(及以下高度)的性能值得特別關注。不過該機的最大速度在任何高度上都比德國戰鬥機低,其在低空的爬升率完全可以和Fw-190A8及Bf-109G媲美,在3000米高度上的爬升率和轉彎速率完全可以與Fw-190A相比。拉-5FN的副翼效率非常優秀,在速度450千米/時,可在不到四秒鐘之內完成一週滾轉,在600千米時,副翼承受的壓力就變得過大。在1000米高度上,拉-5FN在打開加力的情況下可以在25秒內完成360度的水平轉彎。由於發動機的優點,拉-5FN非常適合於低空格鬥。其低空最大速度可以與Fw-190A8以及打開加力的Bf-109G相比。拉-5FN在加速性能方面是比較平衡的,在任何高度下的最大速度和的爬升率上,使用MW50加力的Bf-109G都比拉-5FN好。俄國戰鬥機在3000米以下優於Fw-190A8,所以當面對拉-5FN的攻擊時,應該採取俯衝脱離。”
顯然,德軍的評價很高。還有雅克系列戰機,性能也是很出色的。
有一種説法,認為雅克-3的靈活性是二戰所有螺旋槳飛機中中最優秀的,絲毫不亞於以靈活性著稱的日本零式戰鬥機。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二戰中蘇聯飛機的性能和飛行員的素質,其實還是可以的,這在蘇聯/俄羅斯自己的影視劇中經常有體現。只不過我們看到的二戰題材電影,多數是西方出品,話語權在西方,難免會放大英美盟軍的戰績,刻意去貶低蘇聯空軍的優秀表現。
蘇軍頭號王牌飛行員伊萬·闊日杜布,平均出擊兩次就擊落一架敵機,而且他自己卻從沒被擊落過。從空戰交換比來看,已經超過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德軍頭號王牌飛行員哈特曼。然而,跟被“神話”的德國同行哈特曼比,闊日杜布的知名度明顯要低得多。而且,在闊日杜布的老家——烏克蘭的去蘇聯化浪潮中,昔日的蘇聯英雄竟然也是被故意淡化。
此外,就是戰爭開始的頭兩年,蘇聯空軍確實沒能充分發揮作用。尤其是在“巴巴羅薩”戰役初期,蘇聯空軍曾經一度非常被動。德軍閃電戰的打法,讓蘇聯空軍措手不及,大量戰機還來不及升空就被摧毀在地面上。僅開戰首日,1941年6月22日,蘇聯空軍的損失就高達2000架戰機,而德國空軍僅僅被擊落了38架。
之後沒多久,四千多架德國飛機就幾乎將一萬多架飛機的蘇聯空軍完全打垮。僅用了幾周的時間,蘇聯歐洲地區內的蘇聯空軍主力就被消滅殆盡,這導致開戰頭一年,德軍取得了制空權,蘇軍因此節節敗退。蘇聯咬牙挺過最困難的時刻,進入1943年,蘇聯空軍逐漸緩過勁來,開始向德國空軍發起挑戰。畢竟,蘇聯自建國之初,就大力發展重工業,到了1940年代,工業基礎和體量還是相當強大的。此時,蘇聯擁有着世界上數量最龐大的空軍部隊。戰爭爆發前,雅克系列戰鬥機、拉-3戰鬥機、佩-2轟炸機等二戰中蘇軍的主力作戰飛機都已經研製出來,尤其是雅克系列戰鬥機,機動性非常好,一度成為了當時的蘇聯空軍的中流砥柱。這些新式戰機,在1944-1945年的大反攻當中,都發揮了關鍵作用。
不過,即便是戰爭後期,隨着新式戰機投入實戰,加上美英盟國“輸血”式的大量援助,蘇聯空軍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戰績,但跟前兩年的“不堪”一平均,一下子就中和了。
比如,據統計,整個二戰中,擊落敵機超過100架的德國超級王牌飛行員共有107人,其中,102人的戰績是在蘇德戰場打出來的。數字擺在這裏,想起來是不是覺得有點小尷尬。
加之,在戰術理念和裝備上,蘇聯跟當年的西方,的確出現過一段時期內的明顯差距。
鑑於蘇聯特有的國情,蘇軍一貫注重軍隊的數量優勢而輕視質量。當然,這也屬於沒辦法的事,蘇聯面積那麼廣袤,首先得保持一定量的龐大軍隊才行,不然其他方面更是無從談起,但實在是國力有限,那麼,數量自然是必須優先保障的。
然而,這種理念,卻嚴重影響飛行員的培養。這導致開戰之初,蘇軍飛行時長只有十幾個小時的菜鳥飛行員面對的,往往是在西線戰場上,早已身經百戰的德軍精鋭飛行員。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積累實戰經驗的蘇聯飛行員,逐漸成了德國空軍極為頭痛的夢魘。
此外,跟精工打造的的德國戰機比,蘇軍戰鬥機製作工藝粗糙,雖然馬力大、火力猛,但論綜合性能,還是差了一截子。
顯然,這還是俄國人向來崇尚的暴力美學傳統,加上戰時非常狀態環境促成的。所以,當年蘇聯戰機普遍壽命短、對飛行員的要求低,更強調上手。
畢竟,當年蘇軍大部分時間是本土作戰,利用主場優勢和更充裕的戰爭資源,發動機壽命短甚至飛行員損失率高,都能用大國的體量彌合過去。
所以,二戰中的蘇聯空軍,雖説也創造了不少經典,但整體上看,還是玩命靠“量大”拼上去的;加上西方主導的新聞及影視行業的選擇性塑造和演繹,在我們後人看來,難免會覺得,當年的蘇聯實在是太低調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