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小學生寫的作文,初中生寫的作文可能要更好一些,但也很難真正寫出生活的感受,因為他們還沒有那麼多感受去談。
但是下面這一篇初中生作文,卻成功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氣息,以及什麼叫“夾縫中求生存”。那麼,這篇初中生作文到底都寫了些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鑑賞吧!
首先,我先來交代一下這篇初中生作文產生的背景。寫下這篇初中生作文的學生,是一名初三學生。他們學校是寄宿制學校,有一個年級的學生五點起牀,十點回寢室,一天時間基本都在教室。然後這名初三學生就寫下了這樣一篇作文,題目為《笑談初三生活》。
雖然這名初三學生的作文題目是《笑談初三生活》,但是從作文中我們卻能感受到,他們真的不能夠“笑對初三生活”。因為這名初中生在第一自然段中就寫了這樣一句話,“初三的我們是夾縫中求生存”。在後續的第二自然段,這名初三學生還解釋了他們的“夾縫中求存”之道,就是“必須學會耗子的生存之道。”
那麼,什麼是耗子的生存之道呢?接下來,這名初三學生把老師比作了貓,也就是他們的剋星。而要生存,他們就必須“與之做不懈的鬥爭”。
再然後,這名初三學生描述了他們在課堂上的狀態,“老師講課就像在唱催眠曲,倒不是因為聽課沒意思,只是我們根本沒精神。”所以他們雖然知道要尊重老師,但是瞌睡一上來,就擋也擋不住。比如説他“意志薄弱”的同桌,就會不做任何抵抗趴下呼呼大睡。而被叫醒的時候,“往往不知身在何何處,魂在何方。”
看完這名初三學生在作文中的這一段描寫,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他們生活的氣息呢?再接下來,這名初三學生繼續寫道,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他同桌那樣的魄力,所以像他這樣“膽小如鼠”的,就只能“以平生的意志力與睡魔做艱苦卓絕的鬥爭”。但是他們卻往往無法戰勝洶湧而來的睡意,“眼皮越來越下垂,以最後一絲清醒死守最後的一條小縫。”
而他們此時的姿勢可謂巧妙、絕妙—昏昏欲睡,但又不能睡,嘴微張,酷似嬰兒索食,兩眼則外翻,從微小的縫裏露出魚肚白。人還是坐着的,頭開始慢慢低下,頭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速度越來越快,與桌子越來越近。最後與桌子幾乎要碰上的時候,突然虎軀一震,兩眼一瞪,醒了。
這名初三學生的這一段描寫,有沒有讓你想起那個熟悉的場景呢?我覺得他這一段描寫,簡直把那個場景寫活了,就像我們在實際經歷一般。可能這就是他們的生活吧!所以他才能把這一場景描寫地如此活靈活現。
最後,這名初三學生説:如果不是沒有懸着房梁的一條辮子,説不定中國古代那寒窗苦讀的一幕便會重現了。
所以看完這名初三學生的作文後,你有沒有感受到他們生活的氣息,以及他們那種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生活感受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