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本是明朝大將,為何投降了清軍?並不是簡單為了陳圓圓

歷史車輪滾滾,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到大漢大唐王朝,中原地區歷經戰爭洗禮不計其數,更是見證了多代多朝的興衰起伏,而目光放至明朝末期,自又是一番別樣的“景色”。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本次的主人公——吳三桂,走進了歷史的長河中,並於其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可以説明末清初的學界“魁首”吳梅村大筆一揮,寫下的一句“慟哭三軍皆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是對吳三桂性情的一次真實寫照了。這其中的“紅顏”指的是便是名噪一時,吳中名優、“秦淮八豔”之一的陳圓圓陳大美人兒。而這陳圓圓,也正是吳三桂傳奇一生中不可忽視的一位關鍵性人物。

吳三桂本是明朝大將,為何投降了清軍?並不是簡單為了陳圓圓

要説這陳圓圓呢,原姓邢,名為沅,但由於出身卑微,生於當時的一名貨郎之家,且自幼母親亡故,無奈寄育姨夫家中,遂更改姓氏,跟隨姨夫之姓為“陳”。然而雖然家中不幸,但陳圓圓個人則自幼冰雪聰明,姿色優美,更是在居住江蘇桃花塢後,跟隨“梨園”學習才藝,加上自身天賦異稟,稍加努力雕琢之後,便可謂色藝雙絕,更是在初登舞台,扮演《西廂記》中的“紅娘”一角之後,便名動全場,經過口口相傳以及“經紀人”運作後,更是名滿全國,獨冠一時。然後歷經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後,陳圓圓最終在京城,崇禎帝田妃的父親田弘遇家中,遇到了真正的依靠,吳三桂吳大將軍。

此時的吳三桂,正處於事業的巔峯期,靠着一些本就具有的家族條件(其父為錦州總兵吳襄、其舅舅為明朝知名武將祖大壽)及自身的後期努力,在京城算是名望極其之大,再加上自己手握重兵,可謂是在城中不可一世,眾多勢力皆想與其成為緻密好友,以期幫扶。而此時家道中落的田弘遇便是如此,故而藉着吳三桂驚詫於陳圓圓的美豔之姿時,順勢將其贈於吳三桂。此後,吳三桂與陳圓圓一起家中恩恩愛愛,美煞眾人,但這一切隨着明朝的軟弱無能,李自成起義率領農民軍攻陷北京後,戛然而止,此時的陳圓圓則被李自成麾下的劉宗敏所奪。

吳三桂本是明朝大將,為何投降了清軍?並不是簡單為了陳圓圓

當然,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吳三桂遇到了自己人生中很重要的選擇點。

其實本應有三,選擇一是忠心於明朝。面對李自成的起義軍,不慌不懼,率領部下死命相抗,大不了戰死沙場,為國捐軀。但是必須知道,這時早已處於明朝末期,此時的明王朝內憂外患,且因為過於重文輕武,打壓朝中武將,早就岌岌可危,覆滅實乃時間問題,所以這個選擇一狡黠如吳三桂是不可能去選擇的。

選擇二則是去投降於李自成。此時的李自成聲勢浩大,率領眾多的農民起義軍輕輕鬆鬆便可攻破北京城的防守,不可謂不強大。而且根據史冊,吳三桂本身也是計劃投降起義軍的,畢竟雖會改朝換代,但至少同為“漢軍”,並且可以避免激烈作戰,方便保存自身實力。

選擇三則是投降於清軍。而這一選擇本身並不在吳三桂的計劃之中,實乃為後來形勢被迫,無奈所選。當然,對於吳三桂來説,這個選擇三也是最不應該去選擇的,然而,此乃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吳三桂本是明朝大將,為何投降了清軍?並不是簡單為了陳圓圓

其實吧,要説這李自成本身不滿於明朝的統治,故而揭竿而起,率領一眾農民起義軍,一路打至京城,並攻破北京城,安安穩穩稱帝改國號,建立新的王朝,招降前朝舊將,就算是大功告成,,羨慕旁人了。但虧就虧在他的部下紀律不嚴,瞎搞一通,尤其是這劉宗敏,千不該萬不該去私自搶奪吳三桂的美人兒陳圓圓。也正是這一行為,徹底惹怒吳三桂,從而直接導致吳三桂毅然決然改變主意,放棄選擇二,憤而轉身離去。而後,吳三桂最終降於清軍多爾袞,利用計謀,假裝答應與李自成議和,以求暫時保全家父吳襄及愛人陳圓圓等眾多親人的性命,畢竟此時他們均在李自成手中充當人質的。然後接着私下聯繫多爾袞,並以黃河南北分治為條件,尋求多爾袞的援助。

後來再加上李自成因前期一系列手到擒來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對敵我雙方軍事實力認識嚴重不足,貿然率兵進軍山海關。結果被吳三桂假派麾下六人“輕身紿賊”,製造一個你李自成儘管來,我吳三桂絕對不防守,靜等投降的假象。然後再緊急派人送書信至多爾袞處,告知其自身計劃,讓多爾袞“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領取戰爭勝利的果實。而這多爾袞倒也確實給力,率領一眾人馬,歷經一晝夜不停不歇的強行軍,及時趕到山海關近處。

吳三桂本是明朝大將,為何投降了清軍?並不是簡單為了陳圓圓

而後又經歷了吳三桂、李自成、多爾袞三人的幾番勾心鬥角之後,最終以吳三桂聯合多爾袞,擊潰李自成軍隊,清軍入關,攻破北京,並將之前清朝朝廷由東北盛京遷至北京,建立清王朝為結局。而這一系列的事件,在顛覆了明朝統治,結束戰亂,開闢清王朝的同時,也造就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的歷史事件,讓我國古代的歷史車輪繼續向前而去。

而之前談及這選擇三理論上是吳三桂最不應該選擇的,是因為吳三桂一旦放棄了前兩個選擇,進而投奔多爾袞,就會讓我中原的門户徹底大開,令清軍順利進入關中,推翻中原人民自我管理的局面。而且相較於清軍的那些統治者,李自成在智商這一方面真的只能算是個“弟中弟”,不妨你我再試想一下,假如吳三桂姑且忍氣吞聲投降於李自成,然後再想辦法召集舊部,重整旗鼓,發動新的戰爭,那這個李自成他吃得消不?還真説不準吧。然而,抉擇就是如此,既然選擇了就沒有回頭路。

吳三桂本是明朝大將,為何投降了清軍?並不是簡單為了陳圓圓

當然,在清王朝建立之後,吳三桂經過不斷的思想轉變、征戰賣力,討得了清朝統治者的一時喜歡,並被允許開藩設府,坐擁雲南一方,權利和聲勢再一次到達頂峯。然而,好景不長,通過幾位皇帝的再接再厲,勵精圖治,清王朝實力不斷強盛,終於於康熙皇帝在位期間,下令“削藩”,這一命令直接損害了吳三桂的權益,故而導致後者起兵反叛,戰亂再起。雖然反叛前期,吳三桂藉着“興明討虜”的旗號,令其餘“二藩”也應聲而起(史稱“三藩之亂”),一時間對清王朝的統治造成了不小的威脅,但世事難料,開局大好的戰況卻隨着吳三桂最後因病不治身亡而發生了急劇轉變,最終以康熙帝成功平叛,恢復統一為結局,草草收場。

至此,吳三桂的人生也於無奈之中被劃上了句號,僅留下了那“一怒衝冠為紅顏”的佳話和“三藩之亂”及衡州稱帝(僅做五個多月的皇帝)的經歷。而至於所謂的“好”與“壞”,自交於後人去進行評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75 字。

轉載請註明: 吳三桂本是明朝大將,為何投降了清軍?並不是簡單為了陳圓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