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需要高大上
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學習應該區別對待。比如對幼兒園孩子説“不應該學習”,這話不合適,他們只是不該像學校裏那樣學習。學校每門課都有自己的教學計劃,要按照學校的方式來,但對幼兒園孩子來講,這樣規劃好的學習不一定是最好的。
20年前,我接觸過好些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裏非常優秀的孩子,對我的教育觀產生了一定影響。
當孩子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裏玩的時候,或者就是“傻玩兒”,純粹地玩、忘我地玩,有家長會覺得這種玩沒有意義,玩也要玩得高大上,高雅,但這樣的想法可能會讓孩子錯過一些重要的東西,一些和智力和情感發育密切相關的東西。
孩子進入學齡,學校、培訓機構認為寓教於樂,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習是最好的。可這只是成人的判斷,這種判斷對不對還有待商榷。玩是玩,學是學,玩的時候可以什麼都不學,孩子對一件事產生純粹的興趣,哪怕就是玩泥巴都是好的。這種完全投入地玩對小孩的發育成長、未來學習成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未知的感覺特別寶貴
如今的家長追逐教具、App教學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他們渴望藉此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我覺得特別可怕。
某種程度上,家長其實是比孩子“傻”的。家長以為我比孩子知識豐富,比孩子聰明,真相未必如此。如果近距離觀察孩子的話,你會發現孩子生下來就很聰明,獲取知識的環境也比我們優越。他們對所有事物都充滿好奇,只是沒有方向。孩子這種未知的感覺特別寶貴,需要好好保護,不然隨着年齡增長很容易就消失了。
當然要誇孩子聰明
我認為孩子是需要誇的,他們需要正向鼓勵,需要人們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我小時候只對數學感興趣,別的不感冒。數學上有那麼幾次,別人誇我聰明,讓我有些膨脹,覺得自己真的比別人聰明。但我想説的是,這種誇獎在當時就是一種正向激勵,別人覺得我聰明,都來問我數學題,我就會拼命學習然後將正確答案講給他們聽,這大大促進了我自己的數學學習。甚至可以説,我的數學就是在類似的實戰中練出來的。
為了所熱愛的,
有興趣地投入學習是最好的
要説“熱愛”不一定,但至少要有讓孩子“着迷”的感覺。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可能很普通,比如喜歡做手工,喜歡釘個凳子什麼的,也許他有機會成為工程師。但很多家長覺得做這些小玩意沒用,不如練個證書實在,結果很多孩子就這麼被“廢掉”了。
孩子從小應該要有特別感興趣的事,不必追求高大上,走到自己覺得深的地方就夠了。這段經歷,對孩子本身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習也是如此,自己感興趣,稍加指點就能事半功倍。
比如,我要帶一個孩子做天文項目,要是孩子興趣不強烈,從0開始帶會很累,我可以給孩子出題目、提問題,但孩子不一定會全身心投入。假如孩子本身有興趣,內心帶着問題,事情就不一樣了。有一次一個學生見到我一口氣提了30個問題,他覺得每個問題都很重要,但其中有一半都是成人看來很傻的問題。我不會跟他説問題很傻,而是鼓勵他提出更多問題。
從那個學生提問看來,他的家長給予了很多支持,沒有打擊他的熱情。之後我給孩子做了細緻分析,有10個問題非常棒但已經被人解決了,有1、2個問題是真正的難題,目前還沒有答案。
孩子視角與成人不同,對我來講,我會意識到有兩個問題特別重要,如果沒有人指點,孩子可能會在30個問題上平均花時間。因此我會告訴他為什麼重要,並督促他往那兩個問題上走。因此是他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就會特別投入,即使是小學生,即使要用到中學的知識,他自己也會主動去學。
最關鍵的是讓孩子保持好奇心,孩子感興趣的可能是校內的課,也可能是課外內容,這都沒有問題,家長的責任就是強化興趣,給孩子提供各種條件。很多時候,孩子自己走到某個地方就會激發出另一種興趣,不需要刻意提醒。
當然,不是非得讓孩子當數學家,科學家,音樂家,他們有真正投入的方向,有廢寢忘食的經驗和感受才是最寶貴的,對於未來成長特別重要。
遺憾的是,現在的很多孩子缺乏真正的“熱愛”,對於自己喜歡的事往往達不到“熱愛”的程度。
對超前學習怎麼看?
對於超前學習,最重要的仍然是看孩子的興趣、孩子的方向,而不是家長或老師的判斷。如果孩子真心喜歡一件事,他自己都去琢磨,比如跨學段的知識學習,如果孩子水平已經超過當前學校的高度,超前學習沒有問題,哪怕初中生把大學課程提前學完都沒問題。
有些家長和老師樂於追求讓孩子對每個學科都感興趣,這其實沒有意義。
首先,現在學的東西,從發展的眼光看的話,10年20年後是否有用還是未知數。比如數學,中小學數學主要是培養邏輯思維,並不是奔着培養數學家去的。如果想讓孩子超前學習,那孩子對該領域的興趣一定是前提。
其次,就算家長和老師在學習中處理得比較好,能讓孩子對各領域都保持學習興趣。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我更擔心這樣的處理會讓孩子最終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每門都讓孩子學,甚至超前去學,在有限的時間裏肯定會磨滅掉孩子的熱情和興趣。
談談我對女兒的教育
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有一個觀點,不一定對,但這是我做事的出發點——當一個小孩,被逼着去做一件她不願意做的事的時候,她會變傻,智力發育會受影響。這個命題沒有被證明過,但是我的信念。
因此,我不會讓孩子做她不願意做的事,包括作業。
我自己從小在普通的學校,班裏永遠第一,一門數學就可以保證我的成績。我是那種盼着數學考試的,這次沒考滿分,我就卯足勁兒下次考試一定拿滿分。
但我女兒不一樣,她對課堂學習沒有興趣,她要是對學習有興趣,我就能告訴她數學怎麼學好,教她就太簡單了。
她小時候有些完美主義,比如老覺得自己寫的字不夠好看,對自己要求很高。我看字已經寫得非常好了,她就是要擦掉重寫,有時甚至寫三遍,我就瘋了。
由於這個原因,她從小到大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交不了作業。到初中剛開始還做一點作業,後來完全不做了,一直到高中畢業都沒交過。
憑着小聰明,她能混個大概的成績。但隨着年級增加,小聰明就越來越不行了,成績有時候徘徊在及格、良好的邊緣。
當她差不多還差一年要畢業時,我問她,你以後要幹什麼?她説:我要學物理!理論物理。我當時聽了又瘋了,學物理?
還有一年不到就要考大學,學物理肯定需要很強的數學、物理基礎,她從小到大就英語還不錯,但是數學、物理和其他同學比差距太大,連指數的概念都沒明白就敢説要學理論物理……
我當時跟女兒説:“你學物理,這不可能啊,需要有很強的數學基礎,你數學是0基礎。”但後來沒辦法,女兒堅持,我就説:“要不你學天體物理吧,所有物理裏面最厲害的就是天體物理。”那會兒已經快高考了,我肯定要忽悠她。
她想學天文,好處是她很小就有天文相關的經歷,從3歲開始就去天文台的野外觀測台站。我出去觀測她都在現場,她在現場親身經歷過兩次流星暴雨,兩次日全食,兩次金星凌日,這在全世界她同齡人裏可能也不會有幾個人有這樣的經歷。
後來她非常幸運地被UIUC錄取了,去了UIUC天文系。到了UIUC,學生一般都是學大二大三的數學,她選了最簡單的數學,第一次考得特別慘,但是從第一次期中考試開始,就越來越厲害了,她第一門課開始一直到最後,都是A。
到了大三,她真的喜歡上物理,花了三年拿滿了天文學分,最後一年拿了物理學分,所以畢業的時候拿到天文物理雙學位。她那會兒開始真的認真努力了,雖然還是不寫paper,但最後她畢業的時候,GPA是3.96,學校當年的TOP3%。
其實,我對女兒的教育最重要的還是保持她的興趣,哪怕是打遊戲這樣的興趣。中學那會兒她迷戀過一種電子遊戲,要去遊戲廳玩的。她對那個遊戲感興趣,而且玩的很厲害,據説國內沒幾個能玩過她的。當時這種遊戲不是每個遊戲廳都有的,我就晚上送她去遊戲廳,然後10點或12點去接她回來。
邏輯思維,只能通過數學很好地訓練
女兒研究生考了劍橋大學的天體物理專業,但她最想學的還是理論物理,現在都還在琢磨。理論物理與天文有着某種相似點,它們都與人沒有關係,不關心地球上的事兒。但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天文必須要有很強烈的好奇心,理論物理可能是需要好勝心特別強的。
天文研究的好多都是關於未來的,新出現的問題,弄清楚上一個,後面一定還會出現更好玩的事,天文未知的問題比人多。然而理論物理人比問題多,牛人很多,大家都往一個方向鑽研,它基本上是等待某個人出現解決難題,這個時候其他人就沒有意義了。很多人可能做了80%,90%工作了也不得不放棄。只有第一個研究出來的人有意義,基本是這樣的。
而且理論物理門檻特別高,要求非常強的數學、物理基礎。天文,即便是普通人,哪怕不是高智商的人,仍然有可能做出特別有意思的工作。
中學階段的數學和物理,學生接觸的都是教科書上百分百正確的東西,都是已知的,至少對老師是已知的。一個題目,雖然解法有N種,但答案是唯一的。老師是拿自己已經知道的內容考學生。當然基礎學科的數學特別重要,邏輯思維通過數學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
數學差不多80分就行了
現在的孩子在玩命做題,其實沒有必要,還是要想辦法對數學這個事感興趣,別因為做題做作業讓孩子反感了。
今天孩子數學已經學的夠多了,孩子缺的不是數學題,而是傻玩兒、投入地玩,不受大人影響的,沒有功利性地玩。體育鍛煉,藝術修養等也都很重要。
這個世界上只需要有5%-15%的人去學奧賽,做數學競賽就可以了。這些孩子甚至可以是偏科的:可能85%都是全才,但同樣需要15%左右特別偏科的孩子。
以天文為例,在偏遠地區的孩子,可能沒接觸過別的項目只瞭解天文,但是在北京、上海這樣大城市的孩子,不可能的只喜歡天文,他會受到來自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各種各樣學科或興趣領域的誘惑。
站在天文角度,如果一個孩子在其他領域也有做好的機會,那麼他在天文上花的精力一定有限,即使再喜歡天文,也不一定能願意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天文上。但是有些孩子就可以做到課外的時間都花在天文上,甚至課內時間也用在天文上了。從學校教育角度講,這可能不是學校最想要的孩子,但如果站在更遠的角度,這樣的孩子,可能恰好是天文領域現在最缺的孩子。
全面發展的孩子太多了,我們需要更多偏科的孩子。
除了偏科的,去做數學的那部分極少數的孩子,剩下的孩子數學80分左右就行了,把時間花在其他地方,花在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上,培養自己的興趣,強化興趣,這樣他們在別的領域變得出色的幾率才會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