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即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學習者尤其是社會上相對弱勢的羣體只有通過接受教育來積累人力資本、縮小能力差距,才能有助於他們真正實現向上流動,進而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主動超前佈局、有力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強國,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建設教育強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們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教育。建設教育強國要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引導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要教育引導少年兒童成長為有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懂感恩、懂友善,敢創新、敢奮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兒童。要教育引導青年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
中華民族要實現民族復興,就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就要培養造就一批善於研究中國問題和善於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人才,矢志奉獻國家和人民。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中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儲備人力資源。
建設教育強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建設教育強國,不僅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體現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教育強國,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即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學習者尤其是社會上相對弱勢的羣體只有通過接受教育來積累人力資本、縮小能力差距,才能有助於他們真正實現向上流動,進而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領導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根本保證。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改革創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深入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完善教育治理體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要聚焦人民羣眾對多樣化優質教育的期盼和需求,繼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積極破除辦好人民滿意教育過程中遇到的體制機制弊端,破解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難題、堵點痛點,努力提高辦學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羣眾對享有高質量教育服務的需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就要堅定不移推進教育公平,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價值追求,彰顯了教育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教育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三大核心內涵,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最佳選擇。
建設教育強國,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着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着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重要目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的基礎性、支撐性力量。要推動基礎教育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培養其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要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堅持高中教育優質多樣化發展;推動教育經費堅持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困難羣體傾斜,統籌協調好不同資源支持教育。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並構建相應的新體系,有序有效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高等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實現內涵式發展,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作為重中之重,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
要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加快建成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發展的教育,努力使教育選擇更多樣、成長道路更寬廣。高質量教育體系聚焦推進教育實踐變革中的戰略性、緊迫性和人民羣眾關切的重大問題,充分發揮教育服務國計民生、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育人功能,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提升全體國民素質,提高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契合度,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建設教育強國,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豐富人民精神世界
現代化歸根結底是人的現代化,要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人的全面發展最終是要通過人的精神世界的富有呈現出來的。中國式現代化把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統一的奮鬥目標,發展物質文明要不斷實現創新,創新發展使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使中國逐步在諸多重要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使科學技術為創造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服務,進而不斷增強現代化的物質基礎,為人民幸福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
同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要讓人民在享有充足物質條件的同時不斷豐富其精神世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價值追求,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精神根基、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精神資源、以理想信念教育為精神引擎來豐富人民精神境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式現代化以人的現代化為基礎性要素和核心內涵,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指向,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強化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加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力量。
(劉先春系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董麗系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教育部社科司重大委託課題“教育強國的內涵、指標和實現路徑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劉先春 董麗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