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注意了,“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差別竟然這麼大

從古至今,對於中國的教育都奉行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説法,人們都覺得孩子只要捱打才會長記性,才會明事理,因此許多家長和老師,對於不聽話的孩子,都會選擇捱打的方式來進行教育。但是棍棒教育真的好嗎?孩子們真的能夠更加牢記於心嗎?

家長們注意了,“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差別竟然這麼大

有這麼兩個家庭,他們的教育方式大不相同,一個家庭的父母提倡棍棒教育,而另一個家庭的父母提倡温和的教育,那這兩個家庭出來的孩子是怎麼樣的呢?有什麼差別呢?

家長們注意了,“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差別竟然這麼大

第一個家庭的孩子名叫靜靜。靜靜的爸爸就是和傳統的父親一樣,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他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只要靜靜有哪一點不聽話,有哪一點做的不好,他就會拿起棍棒懲罰孩子,讓孩子長記性。而許多鄰居也一直在勸這位父親,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只會讓她更加恨父親。但這個父親並不聽勸,一昧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能夠讓孩子長記性。而他的孩子最後也考上了名牌大學,這讓靜靜的爸爸倍感驕傲,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交易方式是正確的。雖然成績好,但靜靜的人生可謂讓人大跌眼鏡。上了大學之後的靜靜擺脱了家庭,脱離了父親的管教,她變得非常的自由,可以隨意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因此她也開始放肆了。她不愛學習,想着在大學把以前沒有玩的時光都補回來。曾經被限制早戀,現在也大膽交男朋友,可是卻導致了未婚先孕的悲劇。這讓靜靜的父親感到非常的氣憤,也非常的後悔。

家長們注意了,“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差別竟然這麼大

第二個家庭的孩子名叫小玉,小玉的父親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採用温和的方式,他用温暖去感化女兒,耐心的告訴她許多的道理。有人會覺得這麼寵愛孩子會不會造成孩子擁有公主病,但恰恰相反,她不僅沒有公主病,還非常的懂事,為人處事的道理懂得很多,也非常有責任感。小玉也同樣考上不錯的大學,上大學期間也時刻記住父親的教育,不荒廢學業,依舊努力學習,畢業之後也順利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

家長們注意了,“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差別竟然這麼大

這兩個孩子的不同結局,也讓我們感受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的重要性。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我們需要根據孩子們的特點因材施教,而不能一昧的根據我們認為對的方式去教育。棍棒出孝子固然不錯,這樣的確能夠讓孩子長教訓,記住自己的錯誤,但是這樣的教育卻很容易造成孩子們的心理扭曲,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因此並不利於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而相反,用温暖去教育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孩子也是有情感的,耐心的培育和教養有利於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有利於讓孩子明白過多的道理,而同樣也有利於家庭關係的和睦相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0 字。

轉載請註明: 家長們注意了,“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差別竟然這麼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