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以為,在貧困的地方,孩子們沒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外界事物,心靈是密閉而傷感的。但浩浩(化名)的信卻給了我全新的認知。”在閲讀浩浩的來信時,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劉雅不禁笑了起來,浩浩的信寫得非常認真、誠摯,他的鉛筆字碩大,還在段落前畫了空格,不會寫的字就用拼音代替,比如,他説“要做保護大家的jǐng chá”。
2021年年底,共青團雲南臨滄市臨翔區委與華中科技大學發起“筆‘喻’臨翔,心‘園’夢想”活動,招募大學生與臨翔區第一中學、螞蟻堆中心完小、杏勒完小的中小學生們進行書信交流。
這一活動得到了華中大9個學院 48個黨團支部746名大學生的積極響應,他們與臨翔區3所學校的孩子們在近千封書信的往來中,分享成長的快樂與煩惱。
“當拿起筆來寫信時,感覺陌生又熟悉。”與博士研究生唐一峯書信往來的一名二年級小學生説他以後想當老師。這讓唐一峯非常感慨,因為他也是從大山裏走出來的學生,他的夢想也是成為一名老師。
與體育學院肖希琛通信的四年級學生天天(化名),説自己想成為一名籃球運動員。“巧了,哥哥就是一名籃球運動員。”肖希琛在信裏給天天講述了自己從5歲打籃球到成為大學男子籃球隊隊長的故事。接到信後的天天,驚喜不已,把信讀了一遍又一遍。
在信件裏,中小學生們不僅訴説他們成長的煩惱、天馬行空的想法創意,還對大學生活和大學生的專業非常好奇,提出“想看看華中大是什麼樣子”。
為滿足孩子們的心願,大學生們把印有華中大照片的明信片、書籤,華中大文創筆記本以及拍立得照片等隨信寄上。不同專業的同學,還製作了不同的“愛心盲盒”贈送給臨滄的孩子們。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自己朗讀錄製了65篇歷史故事以及黨史學習視頻;購置了近300本圖書,放到班級的圖書角供孩子們閲讀;體育學院捐贈了跳繩、皮筋、毽子、乒乓球等體育器材;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為杏勒完小二年級和四年級學生製作了印有學生名字和古詩的帆布袋。讀着布袋上的詩句“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小學生們都説“以後要天天揹着這個包來學校”。
在不少大學生看來,“見字如晤”書信交流,是讓他們“有機會去與‘被山阻隔的夢想’進行一場心靈的交流”。
“這封來自2000多公里外的信件,讓我感覺手中握着的不僅僅是一封信,更是一段與邊疆孩子的珍貴感情。”碩士研究生陳雨楠説。
“一封書信,既是對小朋友的鼓勵,也是對自己的鞭策。”碩士研究生江秋説。
“書信作為一種傳統的通信方式,架起華中大與邊疆孩子的‘連心橋’。”共青團臨翔區委的一位負責人説,通信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寫信人都會從中獲得不一樣的感悟。
“一筆一畫寫下的不僅只有愛,還有對山外世界的新奇和對未來的希望,書信讓山區孩子‘走出去’的夢想破土而出。”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