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風起隴西》中的“隴西”到底在哪?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經典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 (ID:gjrwls),作者:雲川,編輯:詹茜卉,校對:秋沙、李棟、張斌,原文標題:《隴西在哪裏?歷史上起了幾次風?》,頭圖來自:《風起隴西》


近日,電視劇《風起隴西》收官。故事以諸葛亮前兩次北伐為背景,講述魏蜀兩國間發生的諜戰風雲。(諜戰部分,詳情見:三國情報戰:真實的魏蜀吳間諜都在幹什麼?


除了波雲詭譎的懸疑敍事,劇中出現的大量地名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如隴西、街亭、南鄭、武都、陽平關、大散關等。眾多地名中,“隴西”最為重要。乍一看劇名,相信不少讀者還有些疑惑:隴西在哪兒?為什麼魏蜀兩國要想方設法將其拿下呢?


劇名中的“隴西”。來源/電視劇《風起隴西》海報


隴西在哪裏?


揭曉謎底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一波社交平台蒐集到的關於隴西位置的“靠譜”回答。


回答A:甘肅省簡稱“隴”,“隴西”大概是説甘肅省西部。

回答B:甘肅省的東南部有個隴西縣,“隴西”是今天的隴西縣。

回答C:古代好像有隴西郡,“隴西”是隴西郡。


這些答案看似在理,但都不夠準確。有些回答顯然是以當代思維先入為主。解釋歷史上某一區域的概念,還得回到當時那個時代。


三國時期,魏國境內雍州設置有隴西郡。劇中“隴西”是説政區層面上的“隴西郡”嗎?


其實不是。三國時期,魏國實行州郡縣三級行政區劃。“郡”類似今天的地級市,下面轄有縣。諸葛亮北伐那會兒,魏國雍州轄有許多郡,包括隴西郡、天水郡、南安郡等。劇中與魏國相關的情節大都與天水郡有關。顯然,劇名“隴西”,不是指政區層面上的“隴西郡”。


陳恭讓天水郡太守以天水為起點,在隴西大展抱負。來源/電視劇《風起隴西》截圖


那麼,“隴西”到底在哪兒?


結合諸葛亮北伐時魏蜀的交戰地點,劇名“隴西”更接近一個地理空間的概念,也就是説,“隴西”指黃河以東、隴山以西的地域。對應到當代版圖,這片區域主要位於今天甘肅南部,其範圍遠不止今甘肅隴西縣,還包括了今蘭州市以南的定西、天水、臨洮等廣闊地域。古人以西為右,因此隴西也可以被稱為隴右。


隴山。來源/紀錄片《六盤山》截圖


隴西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地形來看,隴西位於一片高地之上,即隴西高原。它的四周東為關中平原,南為青藏高原,西為河西走廊,北為蒙古高原。


隴西的東部,與關中平原聯結之地,有一山脈橫亙其間,這便是著名的隴山(也稱六盤山)。從天水一帶發源的秦國,曾在隴西設置隴西郡。古代政區的設置以山川形便為基本原則,秦代隴西郡範圍比三國時期大,範圍大致是隴山以西、黃河以東。秦所設隴西郡中的“隴”字,指的就是隴山。如果置身關中平原西望隴山,隴山是如同西北屏障一般的存在。


秦設置的隴西郡。來源/譚其驤版《中國歷史地圖集》


隴西的南部,是險峻的秦嶺(廣義),即著名南北地理分界線。隴西的西北部則流淌着黃河之水。此外,隴西境內還有一條重要的黃河支流——渭河。渭河發源於渭源縣太白山,一路向東,經隴西、天水、關中平原的咸陽、西安等地,至渭南市潼關縣匯入黃河。河水流經處,也是古人選擇城池位置時會重點考慮的地方。如果查看歷史地圖,能看到許多縣治都臨渭河而置。


隴西示意圖。底圖來源/中圖北斗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編著:《中國國家地理地圖集》


隴西素有“隴右巨藩,鎖鑰重鎮”之稱。結合當時的交通狀況,隴西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隴西宛若十字路口,佔領此地,向西可通往河西走廊,向東可到達關中腹地,向南可抵達蜀漢平原。不管是想要經略邊疆,還是想要完成統一大業,佔領隴西無論對誰都十分關鍵。


諸葛亮北伐爭奪隴西


隴西曾發生過許多著名戰役。諸葛亮北伐時,魏蜀多次在這片區域交戰。《風起隴西》的故事圍繞着諸葛亮的前兩次北伐展開,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一心想與魏國爭奪的正是隴右五郡。


諸葛亮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風起隴西》截圖


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建立魏國。次年,劉備在蜀漢稱帝,國號漢。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格局已大致形成。在基本平定蜀漢南部叛亂後,公元227年,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出師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諸葛亮用懇切的言辭道出了北伐的決心。後諸葛亮駐兵漢中,北伐揭開序幕。


隴右五郡大致示意圖,底圖年份為262年。來源/譚其驤版《中國歷史地圖集》


魏國在隴山以西設置了隴西、天水、南安、廣魏、安定五郡。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的主要目標是奪取隴右五郡。在他看來,奪取五郡之後,便可以此為據,向東抵進關中平原。為了完成目標,諸葛亮對這次北伐做了精密部署,準備採用聲東擊西的策略。表面上,諸葛亮派趙雲、鄧芝等部走斜谷道,佯裝要佔領郿縣,從這裏進入關中,實際上自己卻率大軍走祁山道,攻佔隴右五郡。小説《三國演義》諸葛亮的“六出祁山”,説的也是北伐曹魏的故事,但歷史上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其中也只有兩次走了祁山道。


諸葛亮北伐路線示意圖。來源/羅開玉《四川通史》


祁山位於甘肅省禮縣,扼蜀隴咽喉。很快,諸葛亮便佔領了天水等郡,魏國的安定郡、南安郡也望風而降。失利的魏軍向渭水邊的上郢集結,阻止諸葛亮軍隊沿渭水西進。眼見隴西大片區域丟失,魏明帝曹叡也十分緊張,坐鎮長安,又派張郃部隊攻打街亭,希望以街亭為據點,找機會翻盤。


街亭位於今甘肅省秦安縣城東北的隴城鎮,此地河谷開闊、山勢險峻,連接着關中與隴西。諸葛亮深知街亭地位重要,希望派一名大將前往,抵擋住魏軍援兵。這時,馬謖自告奮勇。古代軍事戰爭中,水源與糧食補給十分重要。馬謖本可以選擇在街亭城寨紮營。可是,馬謖偏偏劍走偏鋒,到了街亭之後,沒有聽同行大將王平的意見,堅持將軍隊駐紮在街亭旁邊的高山上。這樣的舉動給了魏軍突破的機會。張郃率軍將街亭團團圍住,切斷了馬謖軍隊的水源。不久,街亭失守。


大將馬謖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風起隴西》截圖


街亭的丟失令諸葛亮痛心不已,魏軍攻下了關隴之間的咽喉要隘,諸葛亮的北伐計劃遭到重創。蜀漢軍隊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諸葛亮只能放棄已入囊中的天水等郡,退回蜀漢。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風起隴西》開篇就展示了魏國天水郡郡守郭剛重獲隴西郡後、返回城中的畫面。


魏國天水郡郡守郭剛重新獲得隴西郡。來源/電視劇《風起隴西》截圖


這一邊,回到漢中的諸葛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斬馬謖,隨後向劉禪請求降職。蜀漢大軍丟失街亭據點,致使整個伐魏計劃失敗,着實有些可惜。


陳壽在《三國志》中寫馬謖街亭之戰也沒有多費筆墨:


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


寥寥數語勾勒了事件,後人也難以挖掘更多的歷史細節。不過,史書精煉的敍事也給了後人創作的空間。電視劇將街亭失守的原因歸之於魏諜替換了張郃部隊進攻路線情報,蜀軍部署軍隊失誤,也算是一種合理想象。


三國時期,從蜀漢進入關中的交通路線,除了走祁山道(先攻隴西,再取漢中)這條迂迴路線外,還可以選擇走蜀道陳倉道、褒斜道等。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出兵陳倉道。當時,曹魏正與東吳在東線作戰。諸葛亮認為這是進取關中的好機會,便派軍隊出大散關,攻打陳倉城。陳倉是前往隴西和關中的咽喉之地。但可惜,魏國陳倉城守將郝昭早有防備,諸葛亮未能攻破陳倉城。


諸葛亮堅持二次北伐。來源/電視劇《風起隴西》截圖


公元229年,第三次北伐,從路線看諸葛亮的總體方向也是西。諸葛亮攻下武都、陰平二郡,後來為了抵擋魏國軍隊,諸葛亮回到漢中。公元231年,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再出祁山。此時魏國雍州、涼州等地數月無雨,諸葛亮用“木牛流馬”運送糧食,在祁山堡部署蜀國軍隊。諸葛亮率主力還曾到達上郢一地,將魏國未熟的麥田割完,試圖破壞魏軍的糧食補給。北伐後半段,諸葛亮與王平在祁山堡、滷城一帶據守,迎戰魏軍,最後因為糧草不濟,收到劉禪撤軍詔書,退回漢中。總的來看,在諸葛亮北伐計劃中,隴西一直是重點關注地帶。


隴西還發生過哪些戰爭?


除了蜀魏間的戰爭,歷史上的隴西一帶發生了很多重要戰爭,成語“得隴望蜀”就與隴西區域有關。


得隴望蜀的故事發生在東漢光武帝時期。劉秀想要復興漢室,在掃除山東勢力後,立刻進軍西南、西北,隨軍大將是岑彭。建武五年(29),岑彭平定荊州。建武八年(32),岑彭隨劉秀攻破天水,進逼西城。


此時,劉秀擔心朝中局勢變動,趕回洛陽,留下岑彭在隴西一帶。臨走時,劉秀留下一道詔書,讓岑彭奪取隴西后,向南進攻蜀地,“兩城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後漢書・馮岑賈列傳》)“既得隴,又望蜀”一句後來被演變為成語“得隴望蜀”。由此可見,最初的“得隴望蜀”並無貶義。在後人的使用過程中,“得隴望蜀”的含義才開始變得負面,李白詩歌《古風》寫道:“物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這裏的“得隴望蜀”就是比喻貪得無厭。


劉秀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截圖


此後,唐與吐蕃一直爭奪隴西。唐高宗時期,吐蕃王朝快速崛起,攻滅吐谷渾,將統治疆域擴展到唐朝的西部邊界。唐玄宗前期,吐蕃與唐朝展開了一系列針對河西、隴西地區的爭奪戰。


唐玄宗將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將疆域分為十五道,設隴右道。古人以西為右,隴右道還是指隴山以西。唐代的隴右道地域範圍非常廣,遠遠超出漢魏時期的隴西概念,隴右道的地理範圍相當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東及新疆東部地地區。


為了經略邊疆,唐玄宗在隴西設置節度使,足見唐王朝對隴西一帶的重視。唐中前期,隴西還算是唐王朝西部比較雄厚的防線。安史之亂後,情況發生轉變。隴右節度使哥舒翰部隊被派往平定安史之亂,隴西兵力空虛。隴西一帶的民眾苦於吐蕃侵擾。這期間,詩人杜甫離開長安,來到位於隴西的秦州,從他的詩歌中能夠讀出他對吐蕃進犯的憂心忡忡。


杜甫在《秦州雜詩二十首》中寫道:“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意思是,我一路西行到此地,還要打聽有無戰事,看來此地也不是久留之地。果然,唐寶應元年(762),吐蕃東進,臨、洮、成、渭等州相繼丟失。隴西的大部分州縣被吐蕃佔據,大唐王朝疆土也被一分為二。吐蕃佔據隴西后,嘗試向東進攻關中。唐王朝一直嚴陣以待,防範吐蕃。同時,失去隴西后,唐王朝也失去了與西域商業貿易的機會。直到唐後期,隴西土地才被陸續被收復。


隴右節度使與吐蕃位置關係,底圖為開元二十九年(741)。來源/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宋金戰爭時,隴西一帶也是戰爭前線。


南宋遷都臨安後,金軍便開始對隴西大規模用兵,隴西多數地區陷落。愛國將領一心想要北復中原。詩人陸游任職於南鄭幕府,奔走於戰爭前線。他作《平戎策》,向宣撫使王炎説了自己的北伐方案:“以為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西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宋史·陸游傳》)建議先攻下隴西,再奪取長安,但這一建議並沒有被朝廷採納。


影視劇中的陸游。來源/紀錄片《千古風流人物 第二季》截圖


宋金戰爭時,宋朝軍隊也在隴西得過大勝。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金兵南下徵宋,佔領長安,引得朝野上下震動,大將吳璘率軍迎敵,力挫金兵,收復了秦州、隴州、洮州等十多個州。


回顧歷史,隴西地處要衝,它的得失與王朝盛衰息息相關。歷史上的隴西,承載着金戈鐵馬的豪情壯志,也承載着士兵將領的家國情懷。


久遠綿長的歲月中,隴西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地理環境也塑造出一代又一代有氣節的隴西人。


如今的甘肅,金戈鐵馬不再,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依然飽有質樸且真誠的品質。“西北藥都”“隴上花園”,亮麗的城市名片,燒雞粉、蝴蝶肉、臘羊肉,可口的特色小吃,都向世人展示了軍事之外隴西地區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張華松:《從北伐談諸葛亮將略之失》,《齊魯學刊》1997年第1期。 

羅開玉:《四川通史》,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

郭志坤,陳雪良:《成語裏的中國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

趙丕傑:《成語誤用辨析200例續編》,商務印書館,2018年。

員曉博著:《詩聖 杜甫傳》,中國財富出版社,2016年。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 (ID:gjrwls),作者:雲川,編輯:詹茜卉,校對:秋沙、李棟、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