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經常會遇到一些抉擇。其實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人生究竟過得怎麼樣,一方面是出身,一方面則是自己的選擇。在中國,很多家長會傾向於幫助未成年的孩子做出一些決定,儘管這些決定不一定是子女想要的。
其中,一個相對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很多孩子年級到達高中,需要進行文理分科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家長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為子女挑選班級。這種選擇其實會導致之後孩子發展的情況變化,甚至會影響其一生,屬於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
其實無論文科還是理科,其異同並不僅僅是常人認為的那樣。二者之間存在着比較明顯的學習模式差異。
對於個體而言,在進行學習時,一般會經歷知識積累以及實際應用兩個階段。同樣,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也都是如此。只不過在側重點上,文科生在知識的積累階段相對更加投入,理科生的目的更多則是解決實際問題。
於是對於兩類學生而言,學習本身就意味着不同的狀態:文科生將重點放在記憶與理解上,博聞強識、通曉古今,腹有詩書氣自華;理科生則是將一些理論知識放在生活當中去思考,更實際的探求其深層含義。
這就導致在考試的時候,兩類學生面對的試題同樣存在些許差異。文科生的試卷往往以創造和補充為主,會有很多寫作、填空類的試題。
理科生則會面對很多應用類型的問題,無論是數學還是理化生,都會將理論知識藴含在實際問題之中,考察學生靈活運用各種公式以及計算方法的能力。
很多人都會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文科生只要死記硬背就可以了,只要表達沒問題,就肯定能上個好大學。
這種想法是一種非常片面、甚至有些偏激的想法。
儘管學習文科的確需要比較大的記憶和閲讀量,但是在高考的文科綜合考試當中,在很多題目的類型上,也出現了與實際生活結合非常緊密、需要通過知識點解決問題的情況,所以重要的是理解,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
就算是能把課本倒背如流,也不一定能夠把題目解決。
除此之外,其實在高考之後填報志願時,很多學生面對的專業情況是比較不樂觀的:大的趨勢是理工科的專業數量更多、有更大把握能填報;文科專業可選擇的就少一些,在數量上就不佔優勢。
但是在考生方面,雖然理科生人數是多一些,但是整體並沒有如此大的差距,所以就出現一些文科生被迫報考理工科專業的情況。
關注過相關領域的人都知道,現如今那些傳統文科專業的學生們,想要找一份適合的工作是十分困難的。比如史學、政治學、文學這些專業,基本上只能在本學科當中擔任教研人員,但是這類工作對於學生學歷要求極高,難度極大。
而對於那些理工科專業,比如機械工程、土木以及編程相關專業的同學們而言,基本上只要順利畢業,還是比較容易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的。
最終就是在工作之後的待遇以及職業發展上,文科與理科之間也是存在比較大差異的。
理工科的學生,往往會在一個單位當中從事技術相關的工作,這類工作要求高、難度大,所以待遇一般而言也比較出眾。只要能夠沉下心來,認真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基本都可以在之後獲得不錯的職業發展。
而文科專業的同學們,假如沒有留在高校擔任教師,那麼基本上大多都會從事一些文職類、輔助性質的職業,相對而言可替代性更高一些,並不像技術型人員那樣受歡迎。
但是文科生的工作相對而言會更加穩定一些。
綜上所述,當不同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後,文科生更容易找到穩定的工作,但是待遇相對一般;理科生可能工作相對辛苦、加班多,同樣的,也更有可能獲得更高的收入。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