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小學不得舉辦學前班 要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

央廣網北京4月10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教育部9日發佈《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部署推進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工作。《指導意見》強調,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內容,幼兒園滿足需要的地方,小學不得舉辦學前班。要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幼小過渡。

教育部:小學不得舉辦學前班 要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

教育部9日發佈《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教育部官網)

其實,當前幼小銜接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的現實焦慮,孩子入學前要不要學拼音,要不要學加減法,識字量需要達到多少?讓孩子完全的“零基礎”進入小學,家長們生怕孩子跟不上進度。新的《指導意見》能不能解決家長們的焦慮?破解當下幼升小階段的不科學現狀?

孫女士的孩子正在讀小學一年級,進入小學前,孩子並沒有上“幼小銜接班”,但是上學後發現小學老師講課進度快,孩子有些跟不上,孫女士表示:“(孩子)還是跟別人有差距,閲讀能力跟不上。我認為(幼小銜接班)不報最好,但是班級的其他孩子都報了,家長無形中就會有心理壓力,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夠優秀,別人都報了,別人都學的多了,(自己的孩子)學的是不是太少了。”

不止孫女士,現在有許多家長都從上一屆小學新生家長那裏得知,不提前做好知識準備,就會吃“苦頭”。一直從事小學教育的老師李穎表示,在她四年多的任教時間裏,一年級學生出現不適應狀況的確實不少。學前教育程度不同,因為現在的幼兒園有公立和私立,加上家長的教育理念也不同,有的家長在幼兒園期間就會給孩子上網課,造成孩子有個體差異。

其實,為緩解“搶跑”問題,2018年教育部就公佈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堅決禁止提前教授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但是,不讓幼兒園教了,是不是小學就能真正“零基礎”入學?事實證明,效果並不明顯,反而在一些地區的幼兒園還出現了大班幼兒流失的情況,不少學齡前兒童被家長轉到了培訓機構開設的“學前班”內,超前教授小學內容。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學習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宋少衞表示,這樣的做法,其實並不符合學齡前兒童的教育特點。“孩子入學的時候發現很多知識已經學過了,但實際上他原來學的時候並不是特別清楚地瞭解,學得不紮實。第二,導致很多孩子上課的時候不注意聽講,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瞭解了,所以他的注意力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第三,很多孩子超前去學,比如提前學寫字,但他手指的小肌肉並沒有準備到位,力量不足,這時候有一些孩子就容易出現寫字姿勢不正確。”

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分離、過度重視知識準備等問題,《指導意見》提出,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要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準備,建立對小學生活的積極期待和嚮往。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內容,不得佈置讀寫算家庭作業,不得設學前班。宋少衞認為,新的規定,就是要防止和糾正把小學的環境、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簡單搬到幼兒園的錯誤做法。“孩子盲目地去背一些東西背不下來,因為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他不理解,導致他對學習產生厭學、抗拒這一類的心理反應也是很大的問題。”宋少衞説。

其實,僅僅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是不夠的,畢竟,進入一年級成為“小豆包”,就要面臨學習的壓力和任務。為了削緩小學低年級的學習坡度,此次明確提出:國家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幼小過渡。而且,小學國家課程主要採取遊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等方式實施,強化兒童的探究性、體驗式學習。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科學導向,才能夠形成良好教育生態,推動科學銜接、有效銜接。遊戲對孩子的智力以及各方面的品格養成,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僅僅看學業成績,僅僅看考試分數,容易把孩子發展的內在潛能壓制了,所以小學階段要減少剛性的學業成績要求。

為了將幼小銜接工作更好的落地,教育部此次要求,各省(區、市)要以縣(區)為單位確立一批幼小銜接實驗區,遴選確定一批試點小學和幼兒園,先行試點,分層推進。2021年秋季學期啓動幼小銜接試點,2022年秋季學期全面鋪開。

而對於違規行為,教育部也明確,要加大綜合治理力度,開展專項治理。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進行培訓。對辦學行為嚴重違規的幼兒園和小學,將追究校長、園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5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部:小學不得舉辦學前班 要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