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有一位女子,因其十分擅長和喜愛寫詩,於是為了能夠方便寫作,遂發明了“彩箋”。何為彩箋呢?當時那些文人墨客用來寫詩的紙的紙幅都非常大,使用起來並不是非常的方便,也不算實惠。於是這位女子便轉動腦筋,將木芙蓉皮作為原料,其次再往裏加入芙蓉花的汁液,由此一來紙張便變為了桃紅色,成為了色彩鮮豔且精美的彩箋。
但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多是將這一類紙染成紅色,一時間民間十分流行彩箋,其中彩箋最大的用途,就是用來寫情詩。
彩箋的發明人,為明末時期的“秦淮八豔”之一,才女薛濤。
薛濤畫像
薛濤的父親原本是長安城中的一位官員,雖不是什麼名門望族,卻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家。薛濤也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她僅僅才只有八歲的時候就能夠作出“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如此深入人心的佳句,可見薛濤的聰慧和博學。誰曾想,僅僅過了幾年,薛家家道中落,薛濤也由一名大家閨秀,在生活所迫之下,無奈淪落到了風塵之中,成為了一名樂妓。
即便如此,殘酷的現實並沒有掩蓋住薛濤的才華,身在青樓中的薛濤憑藉着自己出色的美貌和過人的才華,很快便聲名鵲起,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偷拍。很多青年才俊十分仰慕薛濤,經常圍繞在薛濤的身邊,一起談論古今,吟詩作對。雖然薛濤身處風塵之地,但這位女子渾身上下有的只是令人沉醉的優雅氣質,並無半點煙塵氣息。
薛濤
在薛濤的身邊,有着白居易、劉禹錫、杜牧和王昌齡等人,但薛濤對於這些人雖然欣賞,卻無半點男女之間的感情。然而,韋皋和元稹的出現,輕而易舉就俘獲了這位眼高於頂女子的芳心。
在一次酒宴上,薛濤有幸結識了韋皋。當時的薛濤以一首《謁巫山廟》吸引了韋皋的全部注意力,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兩人之間就註定了會有一場情緣。
“朝朝夜夜陽台下,為雨為雲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薛濤 《謁巫山廟》
才女薛濤
隨後不久薛濤就成為了韋皋身邊的一位紅人,很多官員為了接近韋皋,都紛紛向薛濤送禮。薛濤也是一位真性情的女子,只要有官員送禮,一律照收不誤。薛濤如此行為惹惱了韋皋,即便薛濤將得來的財物全部上交給了韋皋,卻因其所鬧出來的動靜太大,最終薛濤還是受到了懲罰。
韋皋將薛濤發配到了一處人煙稀少的動亂之地,松州。在松州度過的這段日子,也成為了薛濤人生中最為難忘的日子,期間薛濤重新檢討了自己,發現自己的為人處事確實有些任性和輕率。經受過現實毒打的薛濤,也明白了自己身份地位之卑微,也明白了自己離開了韋皋什麼都不是,為了討好韋皋,薛濤作了一首《十離詩》贈予韋皋。
看完薛濤的詩句後,心軟的韋皋將其召回了身邊,但無奈兩人之間彷彿一直有層捅不破的隔閡,薛濤和韋皋兩人也無疾而終。
元和四年,已經42歲的薛濤對比自己小11歲的元稹,一見鍾情,再見傾心。
對於缺愛的薛濤來説,玉樹臨風,温柔體貼的元稹簡直就是自己最完美的情人。即便薛濤此時已步入中年,卻仍舊在元稹身上得到了久違的的行動的感覺和專屬於戀愛的激情。雖然知道無論是從年齡和身份上,兩人之間能夠終成眷屬的幾率小的可憐,可薛濤仍舊是為此如同飛蛾撲火般,甘之如飴。
元稹和薛濤
在往後的日子裏,薛濤和元稹“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兩人日日流連於山水之中,談天説地,無所不聊。相聚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很快元稹便被調離川地,前往洛陽任職,期間細細算來,薛濤和元稹兩人在一起的時間也不過才短短的三個月。
在元稹離開之後,薛濤為了表達對他的思念,提筆為元稹寫下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情詩,其中所用到的便是上文中説到的彩箋,也被人們稱為“薛濤箋”。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元稹仍舊沒有回到薛濤的身邊,薛濤也是一位十分理性的女子,也拎得清自己和元稹之間的差距,知道兩人就此分別之後便再無可能。
元稹畫像
但薛濤依舊控制不了自己心中對元稹滿腔的深情和思念,一首《春望詞》便是薛濤深情最好的證明。然而這位女子最後也選擇了面對和接受現實,和元稹相戀的這三個月,薛濤並不後悔,甚至可以説得上非常坦然,沒有為了愛情尋死覓活,悽悽慘慘慼戚。
最終,薛濤選擇脱下自己身上精緻的衣裳,換上了簡單質樸的道袍,選擇拋棄凡塵的一切,前往寺廟中長伴青燈古佛。從此之後,即便凡世間再如何的喧鬧和繁華,都已與薛濤無關,這位女子最後的願望就是守護住自己內心,最後的那一片淨地。大和六年,獨自度過自己後半生的薛濤不幸病逝,薛濤逝世的時候非常安靜,就如同她那時的心情一般,平靜的毫無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