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家長便會鬆一口氣,因為至少家長能夠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不再會像之前一樣每天都要圍在孩子後面轉。但是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就真的萬事大吉了嗎?很多時候未必如此,反而家長會要操更多的心。
這天多多從幼兒園回來之後,一直撅着小嘴,他告訴媽媽明天不去幼兒園了,以後也不去了。這讓媽媽有些奇怪,幼兒園裏有那麼多小朋友一起玩,為什麼多多會如此排斥呢?
媽媽並沒有急於責備多多,而是耐心詢問原因,多多告訴媽媽,幼兒園的小朋友都不喜歡跟他玩,就連老師都不怎麼搭理他。每天在幼兒園他都沒有人説話,還不如呆在家裏,能夠和媽媽一起玩。
媽媽聽了孩子的話,第2天就去幼兒園瞭解原因。聽到多多媽媽的質疑,老師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她説多多在班裏本來性格就比較內向,平時表現也中規中矩,所以沒有什麼值得特別關注的地方,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才讓孩子覺得受了冷落。
但是多多的媽媽卻並不這麼認為,她反而覺得老師更應該多花點心思在內向的孩子身上,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融入班級,接受老師和同學,才能夠讓性格變得開朗樂觀,不再把自己封閉起來。如果老師和同學選擇不理不睬,對孩子的傷害無疑是很大的。
其實類似的情況,如今在幼兒園越來越多,這也被稱之為新型軟暴力。具體表現在哪裏呢?
1.老師忽視孩子
老師對班上的孩子喜愛程度肯定是有所偏好的,如果孩子性格開朗活潑,那麼自然會更討老師喜歡,他們會一天到晚跟在老師後面,不停的和老師説着話,找老師一起玩,對於這樣的孩子,老師當然會更關注。
而那些平時不怎麼愛説話的孩子,在班級裏的存在感就非常低,不僅老師很容易忽略孩子,其他同學也不會主動的找孩子玩。如果每天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可想而知孩子的情緒有多壓抑。
2.把孩子當反面教材
老師在幼兒園總是會表揚一些表現好的小朋友,當然與此同時他們也會把一些表現一般的小朋友當成反面教材對大家進行教育。比如哪個小朋友吃飯不夠好,老師就會讓其他同學千萬不要學習。
雖然老師的本意也許只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關注,但是當他們把孩子當成反面教材的時候,應該沒有考慮到孩子此刻的心理,這會讓孩子非常羞愧難當,甚至有可能導致孩子出現自卑。
家長應該如何和老師溝通?
主動了解孩子的情況
現在老師和家長之間都有微信,所以想要了解孩子的情況並不難,當然在這一方面家長應該做出主動,相信只要家長主動去問,老師一定會盡可能詳細的把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告訴家長。
這樣不僅能夠讓家長更好的瞭解孩子,同時也能夠知道應該如何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哪方面有所缺失的教育。
耐心的和老師私下溝通
有的家長脾氣比較火爆,直接在微信羣裏就會質疑老師。這樣的做法顯然並不妥當,因為家長羣有班上所有的家長,這也就意味着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被所有人知曉。不管最後結果是什麼,都會讓老師覺得不自在,所以選擇私下溝通才是最明智的方法。
當然溝通時應當儘可能的有耐心,不要一言不合就情緒失控,這樣不僅無法解決問題,更是有可能導致孩子日後在班級被更多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