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江蘇一家長退羣的帖子幾乎霸屏了,一下子把家校關係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從網上熱傳的視頻來看,家長退羣主要是對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做法不滿。且不説家長退羣對與不對,這個新聞反映出的家校關係問題足以值得我們思考。
家長羣的出現,其實是源於網絡時代家校溝通交流的必要。隨着各種社交手段的不斷湧現,先是QQ羣,後是微信羣、釘釘羣,各種範圍大小不一的家長羣便利了學校和家庭的交流,逐漸成為深受家長和老師喜歡的交流平台,這種交流溝通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家校合育。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慢慢的,有些家長羣開始出現了變異,有的家長開始在羣裏拉票、炫富、曬娃、發廣告,原來僅僅是家校溝通平台的家長羣開始變得烏煙瘴氣,物慾橫流。也有的老師開始在羣裏發佈學校、年級的各種通知之外,也把作業發在羣裏,甚至各個部門佈置的投票、點贊等活動,也成為家長羣的內容。再加上一些老師在羣裏發佈消息時的語氣過於強硬,甚至直接點名批評沒有完成任務或者沒有及時回覆消息的家長,這就激化了家長與老師之間的矛盾,家長羣慢慢的成為家長的壓力和負擔。
其實,家長羣之所以成為熱議,背後反映出來的問題應該還是家校關係。撇開家長羣不説,近年來單是家校之間對簿公堂的新聞就屢見不鮮,經常有學校被家長告上法庭。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隨着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家長的維權意識也比以前更強了,本應該由學校承擔的責任,當然要學校程度,這本來就無可厚非。但是,不得不承認,當前的家校關係比起以前來確實不同了。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開始變得微妙起來,緊張了許多。人與人之間少了信任和支持,多了懷疑和否定。
筆者80年代中期走上講台,開始從事教育工作,其間做了近三十年的班主任,先後帶過10個班,那時信息溝通的方式很單一,根本就沒有QQ、微信和釘釘羣。和家長溝通的唯一方式就是開家長會和到學生家裏去家訪。最近十幾年因為工作關係,不再擔任班主任,可是我和家長之間的交流一直沒有中斷過,也始終保持着和諧友好的關係。現在隨着網絡的發達,交流方式也更多了,QQ、微信、釘釘羣,比起以前真是方便快捷了許多。但我在羣裏總是很注意個人的表達方式,儘量不説一些讓家長反感的過頭話,更很少在羣裏給家長佈置任務。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學校要求老師們上網課,QQ羣直播、釘釘羣直播,更是方便了家校溝通,家長羣又變成了直播羣、學習羣。
現在,交流溝通的平台越來越多,方式越來越便捷,方便了家校溝通,這當然是好事。但是網絡是一個雙刃劍,對老師和家長來説,都應該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作為家長來説,應該規範個人的言行,始終要謹言慎行,不能在家長羣裏信馬由繮,不該説的話絕對不能説。作為家長來説,也應該適應今天的信息時代,對家長羣裏的言論多些理解和包容。對老師發佈在羣裏的任務,家長要以積極的心態來接受,要站在促進學生髮展的角度來看待各種活動。老師發佈在羣裏的有些任務,如果本來是留給學生完成的,而家長卻大包大攬,那就變成了家長之間的比拼,既違背了老師的初衷,也增加了家長的負擔。當然,作為家長羣的管理主體,學校和老師更應該規範羣管理,從根本上杜絕家長羣引發不必要的誤解和非議。目前,許多地方也已經出台了有關“家長羣”的管理辦法。上海多個區教育局發文,為“家長羣”的使用建立了規則規範;太原教育局也出台了相關規定,嚴禁家長批改作業、打掃教室衞生、點贊轉發各類信息等。
家校關係説到底就是老師和家長的關係。表面上看,家長從羣裏退出來,是對學校老師在羣裏佈置的任務不滿,其實還是對老師平時工作中的做法不滿,退羣只是個導火索而已。退羣的家長如果平時對學校和老師的工作沒有意見,也不會冒着犧牲孩子發展的代價退羣,更不會引發全社會的關注和討論。以前聽人説過一句話,談到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關係不到位,説啥都白費。關係到了位,一起都OK。”回到家長退羣的話題上來,筆者以為家長退羣其實還是暴露了家校關係的緊張狀態。與其就事論事的爭辯家長退羣的是非對錯,不如回到問題的本源。但願家長退羣的事不再發生,但願家長退羣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只有改善好當前的家校關係,營造更為和諧的家校關係,家長退羣的事才能不再發生。
壹點號王輝成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