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的時代早已過去,如今更多人堅信“知識改變命運”,所以孩子的童年也被各種試卷、書本覆蓋。家長對孩子要求嚴格,目的是希望他們考上一所好大學,找一個好工作改變人生軌跡。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幸運地讀完小學、初中、高中進入大學,一些孩子的求學之路非常坎坷,來自西長治的張俊成在進入大學之前是一名保安。
1976年出生的張俊成家境十分貧寒,雖然他從小刻苦好學,但為了生計初中便輟學打工,之後在北京大學做了一名保安。一日,有七名外國遊客想要進入北大,但是學校規定上課期間不允許外人進入,於是張俊成攔住了他們。不會説英文的他一直用普通話和老外交流,也因此被外國人看不起,甚至有個人給他比了一個鄙視的手勢。
這件事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自此他決定好好學英文,看到他這麼好學,多位北大教授建議他重新讀書學習,考取大學。雖然同事覺得這是痴心妄想,但他依然堅定自己的信念,除了值班,其他時間都用來學習。
1995年,張俊成完美逆襲,通過成人高考考取了北京大學法律系。如今25年過去了,張俊成過咋樣?現在他早已不是當初那個被人看不起的小保安,回到家鄉當了一名老師教書育人,後來又創辦了一所中專學校,並且計劃在今後十年內創辦長治第一所民辦大學,成功改寫了人生。
張俊成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敢想敢做,有學習的意願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很多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作業不按時完成,成績非常不理想。家長們雖然焦慮,但也只能給孩子多報一個輔導班多買一套試卷,除此之外毫無辦法。比起給孩子施加重壓,讓他們泡在題海中,不如試試這兩個方法。
01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動力
孩子的學習需要催動力,內在自主的動力好於外在給予的壓力。很少有孩子是因為喜歡而學習,電視劇《小歡喜》中,季楊楊的父母得知他對待高考破罐子破摔時,並沒有責怪,而是從他喜歡的賽車入手,告訴他車輛研發、調校都是在學校踏踏實實學出來的,自此楊楊便開始用功讀書。
所以父母要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加以引導,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讓孩子為了愛好學習,為了完成某個心願學習。這樣有了前進的目標和動力,他們才會自主學習,明白學習的意義。
02改變學習環境
《精進》一書中寫道:“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如果爸爸媽媽、親戚朋友沒有學習的好習慣,那麼孩子也很難主動學習。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為了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惜三遷,這值得所有家長學習。
父母要努力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在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中,孩子也會用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會慢慢變得越來越好。一個人是否成功不在於起點的高低,而是取決於你是否有明確的方向,是否敢想敢做,只要努力,成功就會自動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