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秦昭襄王在任期間,秦國也取得了很多成績,攻佔了六國很多領土,斬殺了六國的很多軍隊,但總體來説,秦昭襄王時期的戰略不明確,他的目的更多是奪取土地,從他打仗及扣押楚懷王就能看出來,但是秦始皇不同了,秦始皇明確提出滅國戰的戰略:結好最遠的燕國和齊國,拉攏魏國和楚國,專門消滅韓國和趙國,從秦始皇滅亡六國的順序也能清楚看到戰略的執行情況,這是正確的。
秦昭襄王
如果你仔細觀察秦昭襄王的一生,你會發現儘管秦昭襄王功績很多,但同時敗績也很多,與秦始皇比起來,兩人的戰略、眼光、能力、手腕其實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真要比起來,秦始皇給他這位曾祖父各方面都要強一些。
秦始皇
秦國自秦孝公變法以來,就不斷尋找富國強兵,當秦國強大起來後,歷任秦國國君想的就是統一六國,橫掃宇內,秦昭襄王作為在位時期最長的國君,但沒有滅亡一國的機會,如果上天多給秦昭襄王幾年的時間,他能否統一六國呢?
為什麼這麼説呢?先來從幾個方面比較一下秦始皇與秦昭襄王的不同點和治國的區別:
一、掌控權力的能力
秦昭襄王即位時剛好20歲,這個年齡算得上弱冠之年,是可以親政了,但是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中,秦國的政治權力被他母親宣太后和舅舅魏冉所瓜分,身為一國之君不能收回國君的權力,這是秦昭襄王的能力問題。
秦昭襄王與宣太后
而且,秦昭襄王還要靠一個外人來提醒他收回權力,這事是不可思議的,一國之君真的連這個都不懂嗎,還要靠范雎這個外臣來提醒要收回權力,這是不可思議的,這説明秦昭襄王在收回權力這方面能力有所欠缺,不信?來看看秦始皇是怎麼處理的吧。
秦始皇當秦王時,只有13歲,由相邦呂不韋和太后趙姬監國,等到秦始皇舉行冠禮成年後才能親政,秦始皇是在22歲(虛歲)親政的,在親政的同時,嫪毐舉兵叛亂,但是秦始皇早有準備,無論是在咸陽,還是在雍城舉行冠禮的時候,秦始皇都做了萬全之策,都安排了伏兵,嫪毐根本沒有機會成功。
秦始皇就在他親政的同時,解決了嫪毐的問題,之後又以此為理由,罷免了掌握秦國十幾年的權臣相邦呂不韋,然後在第二年逼死了呂不韋,把所有的權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整個過程順理成章,秦始皇解決得相當流暢,另外,秦始皇還有親政的前一年,解決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成蟜的叛亂,秦始皇完成這一切並把權力集中於自己一手時,只有23歲。
秦昭襄王直到范雎提醒他,也就是在他差不多56歲的時候才驅逐自己的母親宣太后及魏冉和兩個弟弟,收回權力,比秦始皇晚了幾十歲,很難相信一國之君執政36年,還被母親及舅舅干預朝政,這就是能力的問題,所以在加強集權、掌控權力方面,56歲的秦昭襄王都不如23歲的秦始皇,這是能力的區別。
二、統一六國的戰略
秦昭襄王時期,雖然對六國經常發動戰爭,但是看不到具體統一天下的戰略,打個比方,長平之戰雖然重創趙國,殺死了趙國45萬大軍,秦昭襄王卻沒有聽從白起乘勝滅亡趙國的建議,白白錯失了一次滅亡趙國的機會。
再比如秦國越過韓國和魏國去攻打遙遠的齊國,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正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雖然後來范雎糾正了他的錯誤,難道這個錯誤秦昭襄王看不出來嗎?范雎的遠交近攻稱不上多麼高明的戰略,只要稍微懂些政治軍事,就能想到這個問題。
秦始皇與趙姬
秦軍攻打齊國,不是孤軍奮戰嗎,不是把後勤補給暴露在韓國和魏國面前嗎?一旦韓國和魏國攻秦,那秦國攻打齊國的軍隊將會全軍覆沒,當年秦穆公已經犯過這樣的錯誤,秦昭襄王怎麼還會犯呢,這隻能是能力問題了。
秦國雖然強大,但也沒有強大到能夠以一敵六,秦國最正確的戰略是聯合一國或幾國,在政治上與這幾國聯盟,然後集中精力打擊一國或兩國,以滅亡一國為目的,一個一個來,這樣才能統一天下,而不是像秦昭襄王那樣四處出擊,除了燕國之外,秦昭襄王與其他五國都發生了不少戰爭,但是一國也沒有滅亡,這就是戰略問題。
但你看秦始皇就不一樣了,雖然秦始皇佔了時間上的優勢,雖然滅亡六國是一個歷史趨勢,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戰略,換了別的國君,你還真不一定能滅亡得了,秦始皇時期與齊國結盟,並且還把齊王建請到咸陽來和談,換取了齊國在秦國統一戰爭中不干涉,這等於少了一個敵人,為統一建立政治基礎。
而且秦始皇還在政治上展開金錢外交,不斷收買六國權臣為秦國服務,趙國奸相郭開被秦國收買,逼走了趙國名將廉頗,害死了趙國名將李牧,這都是秦國在政治上施行的手段,比軍事手段要有效果得多,秦國還收買了齊國的權臣後勝,勸説齊王建與秦國結好,等等,這些手段都是秦國統一六國的保證。
秦昭襄王還幹過一些荒唐事,比如秦國和齊國一起稱東西二帝,這對於統一秦國沒有絲毫好處,反而把野心暴露在天下,還比如把楚懷王騙到秦國,逼迫楚懷王割地,最後還導致了楚懷王死在了秦國,這對秦國統一天下也沒有好處,反而激起了楚國反抗秦國的決心,後來項梁起兵反秦,打的就是楚懷王的旗號,這説明楚懷王在楚國人的心中激發了鬥志和團結楚人的決心,導致了秦國統一天下的難度加大。
而秦始皇沒有犯這樣的錯誤,所以在戰略上,秦始皇的能力比秦昭襄王強得多。秦昭襄王時期,秦軍雖然不斷東進,但是看不到明確的戰略,東進的路上幾乎跟韓國、魏國、趙國、楚國都打過仗,但是沒有滅亡一國,而且秦昭襄王時期,戰爭過於頻繁,有些窮兵黷武的意味,並且到了秦昭襄王晚年,由於一系列決策失誤,秦軍還打了一系列的敗仗,比如邯鄲之戰,秦軍被趙國、魏國、楚國三軍聯軍打得大敗。
戰略不對,走得再遠也是徒勞的,也會走彎路的,所以説給秦昭襄王再多30年時間,他也統一不了六國,而秦始皇則正確地運用了戰略,在加強了自己的集權,解決了內部問題之後,秦始皇只用了十年時間就統一了六國,這就是秦始皇強於秦昭襄王的能力證明。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