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之死為何事前無徵兆,事後撲朔迷離?司馬光想説卻顧慮太多

北宋趙匡胤黃袍加身到宋欽宗靖康之恥共經歷九代皇帝,除了徽、欽二宗被金兵虜去北方,客死異邦外,其餘太、真、仁、英、神、哲六宗,在《宋史》中,他們“駕崩"前都有“不豫”的記載,唯獨太祖趙匡胤例外,史書中並未言及他在死前有什麼疾病,卻突然於開寶九年十月亡故了,年僅五十歲。這位以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一條杆棒等身齊,打得四百座軍州都姓趙”的開基之主,為何死得這麼倉促?《宋史》沒有“不豫"的記載是偶然現象嗎?正因事有蹺蹊,所以,當時很多人對此都有一些傳聞和揣測。宋仁宗時期的文瑩在《湘山野錄》中有這樣的記述:

曾有異人告訴太祖,如果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夜裏天氣晴朗,則他的壽命可以延長一紀;倘若不然,則當趕快準備後事。當夜,太祖即在宮中太清湖畔觀望天氣,一時但見星斗滿天,虛空碧淨,心中正自高興,卻不防轉眼間陰霾四起,雪雹驟降!於是趕緊宣召御弟趙光義入宮。並屏退左右侍從,兩人酌酒對飲,那些退出去的宦官宮人遠遠望見燭光影下,光義常起身避席,顯得侷促不安。等他們喝夠了酒,已是三更時分。這時太祖引桂斧戳雪,回頭對光義説了聲“好做好做”便去就寢,很快就聽得鼾聲如雷。當夜光義也在宮中留宿。約摸五更時候,宮中寂靜無聲,而太祖已經駕崩了。光義受遺詔,在太祖柩前即位,是為宋太宗。

從這段文字看,太祖突然離世乃天有定數的原因,厄運難逃,這種迷信説法當然是無稽之談。

元朝時期的徐大焯對宋太祖的死則另有一番描述:

花蕊夫人費氏在太祖宮中得寵。一次,太祖卧病不起,半夜時太宗叫他,一直沒聽到他回答。太宗以為太祖病重昏睡即乘機挑逗費氏。太祖醒來發現,氣得以玉斧斫地,一下驚動了皇后和太子,太宗倉皇逃回王邸,這時太祖已經氣息奄奄,當夜便去世了。

按照徐大焯的説法,太祖是先已卧病,繼而氣憤身亡。故事頗有幾分“呂布戲貂嬋”的味道。但徐大焯生活的時代與宋朝初年已相去甚遠,他所記錄的傳聞由宋到元,其可靠程度可想而知。

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也有一段與此有關的記載。雖然司馬光並沒有詳敍太祖駕崩的過程,但從字裏行間多少可以看出一些破綻,至少可以這樣斷定:太祖之死與太宗是有密切關係的。司馬光寫道:

夜裏四更時,太祖剛剛去世,孝章皇后立即使內侍都知王繼隆召太祖次子德芳進宮,意欲讓德芳繼位。繼隆知道太祖向有傳位給皇弟趙光義的意思,便不召德芳;出宮後直奔開封府召光義。在晉王府門外碰到醫官賈德玄。賈説初夜時分老聽得叫門聲,喊“晉王召”,因怕晉王有病,便到府外守候。於是兩人一起叩門入見光義,説明來意。光義大吃一驚,一時猶豫不決,説要與家人商量,到內室去了許久。繼隆等急了,催促道:“事情拖得太久,怕皇位被別人得去了!”光義終於打定主意,三人一齊離府,踏雪入宮,繼隆想先進去通報,留光義他們在殿外稍候。德玄卻説:“應當直接進去,不必等什麼了!”三人便一同進殿。皇后見應召的是晉王光義,一時驚呆了,對,光義説:“我們母子的性命全靠官家了。”光義哭着説,“一起保享富貴,不要擔心。”

司馬光主編過《資治通鑑》,其修史之嚴肅認真,幾乎盡人皆知,但他畢竟立於太宗子孫當政之朝,所記凡涉及太宗處,看來也不無“為尊者諱”的嫌疑,譬如這段文字就寫得藏頭納尾,若暗若明。首先,太祖是暴亡的,時間短得甚至來不及考慮和佈置後事便暝目嚥氣,死得令人生疑!其次,賈德玄為何要半夜三更守候在晉王府門?果真如他自己解釋的那樣嗎?況且一個普通醫官,又沒有什麼“殊勳”,卻敢有恃無恐,夜闖官禁,原因何在?再者,在此等“非常時期”要是沒有周密的佈置,趙光義會在深夜不帶任何隨從便踏雪進宮嗎?倘若他沒有一點表明搶奪皇位的跡象。皇后又怎會一見到他便嚇呆了,還馬上稱他為“官家”;在太宗正式繼位之前就承認他,並求他保全自己母子?

看來司馬光還是真實地記錄了太祖死後的若干場面的,只是出於某種原因,他沒有把背景講清楚,於是留下了這些疑點。如果將這些疑點結合起來分析,則趙光義對太祖的突然死亡應該是起過作用的,很難説這不是陳橋兵變的一種升級表現。雖然文瑩和徐大焯的記述不足為憑,但他們也都提到太宗這層關係。

另外,再看太宗繼位後對弟弟和侄子做的這幾件事:一句話逼殺太祖的皇子德昭;與趙普密謀,接連戕害皇弟廷美至死,把這些事件聯繫起來,趙光義在趙匡胤之死中充當了什麼角色,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宋史.孝宗本紀》曾有這樣的記載:高宗的太子夭折後,皇后曾夜得異夢。夢見什麼?書中沒有直説,但當她把這個夢告訴高宗後,高宗像是突然領悟到什麼,他立即提出應該由太祖的後人來繼其位;而朝臣也有“太祖失位,子孫零落,才有今日金人之禍,現在該還政於太祖後代”的議論。以此看來,高宗皇后夢見的很可能就是太祖顯靈進行威嚇了。這種夢境固然荒誕不經,但做夢和解夢的心理基礎卻不可忽視。假如太宗沒有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恐怕高宗他們這些太宗後裔也不至於在一百多年後還有這麼沉重的心理壓力,甚至將金人之禍視為對太宗後人的報應。

儘管可以肯定太祖不是自然死亡,《宋史》中沒有關於他“不豫”的記錄也並非偶然失載,但是趙匡胤“駕崩"的真實情況和前因後果到底如何,這至今仍然還是一個疑案。也許歷史的巨大陰影已將真相徹底淹沒,誰也無法弄個水落石出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00 字。

轉載請註明: 宋太祖之死為何事前無徵兆,事後撲朔迷離?司馬光想説卻顧慮太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