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説到關羽,在殲滅顏良的戰役中居功至偉,可謂名副其實的名將。但《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卻被羅貫中編織了三件子虛烏有的戰績。
第一件功績是温酒斬華雄;第二件功績是三英戰呂布;第三件功績是誅文丑,今天我們主要講第三件功績。
話説,曹操打敗顏良後,把白馬的百姓沿黃河向西遷徒。曹操這種選擇,正確嗎?表面上看,顯然是不正確的。
曹操解白馬之圍時,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在袁紹援軍趕來之前,殲滅顏良所部。否則雙方不斷增兵,白馬就有可能成為主戰場,這一點對曹操不利。而在殲滅顏良所部之後,應該趕緊撤軍。曹操的做法居然是帶着老百姓一起轉移,行軍速度必然很慢,萬一袁紹追過來怎麼辦?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赤壁之戰前,劉備戰敗,也是帶着眾多老百姓向荊州東部轉移。很多人都不懂劉備為什麼要這樣做。
如果能夠採訪曹操和劉備,我相信他們的説辭都是一致的。大意是説:老百姓是我們的根本,這麼多老百姓願意跟我走,我們怎麼能忍心拋棄他們呢?
這種冠冕堂皇的話,用來應付採訪當然綽綽有餘。但他們這樣做,絕不僅僅是因為這種原因。
曹操之所以要帶着老百姓一起轉移,就是盤算着再給袁紹狠狠一擊。因為袁紹看到曹操這種做法,他一定會盤算:曹操現在行軍速度這麼慢,我要不要派一支輕騎兵去突襲曹操呢?
有人告訴袁紹,千萬不要派輕騎追擊曹操。輕騎追擊過去,無非是給曹操一個機會,再殲滅我們一部分軍隊罷了。
也有人告訴袁紹,應該派輕騎追擊曹操。曹操在白馬殲滅我們一支部隊,如果不追過去給曹操狠狠一擊,我軍士氣堪憂。
袁紹很快就決定,由文丑和劉備領軍,率領五六千輕騎兵,大舉追擊曹操。
文丑劉備追擊曹操的戰役,雙方兵力對比是怎樣的?據史書記載:曹操處於絕對劣勢的地位。史書的記載可信嗎?在我看來,毫無可信度。
對於曹操來説,行軍速度慢,不代表兵力就少。對於文丑和劉備來説,想要迅速追上曹操,就一定要率精兵,兵力一定不會太多。而且文丑和劉備可以依仗的優勢並不是兵力,而是騎兵。
這也是曹操為什麼敢帶着百姓一起轉移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袁紹敢追,必然是小股輕騎兵,而曹操有把握吃掉這支部隊。如果曹操只帶幾百人就敢伏擊袁紹的輕騎兵,我只能説曹操是位面之子。
曹操的做法其實並不複雜,就是下誘餌預設戰場,然後消滅袁紹的追兵。難道袁紹就不懂這個道理嗎?
袁紹懂,但是袁紹被迷惑了。因為曹操經常宣傳袁紹的弱點,説袁紹幹什麼事情都會反應慢半拍。所以在袁紹看來,曹操只是貪圖白馬的人力和物力。而曹操認為袁紹反應慢半拍,一定不會拍輕騎兵追趕。這一次,袁紹就打算用一種果斷地做法反擊曹操:我果斷下令派輕騎兵追擊你,看你以後還敢不敢笑我反應慢半拍!
在我看來,這才是袁紹為什麼會派文丑劉備追擊曹操的最合理解釋。
等文丑追上曹操時,眼前的一切和他獲得的情報一致:曹操帶着大批百姓一起轉移,整個隊伍一片混亂。
文丑認為自己是輕騎突擊,可以殺曹操一個措手不及。所以一進入戰場,立刻大舉衝擊。曹操的一些部下勸他立刻部屬防禦工事,荀攸卻建議曹操,等文丑的隊伍衝進人羣發生混亂時,立刻反擊。
是役,袁軍大敗,文丑被殺,劉備逃跑。
在短短一兩天的時間裏,袁曹兩次交戰,曹操2比0暫時領先。袁紹就連受兩次大敗,損失兩員大將,士氣大受影響。
在《三國演義》中,文丑是關羽殺的。但在正史《三國志》中,卻沒有類似的記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曹操2比0暫時領先的時候,關羽就離開曹操,回到了劉備的身邊。
曹操為什麼會讓關羽離開呢?從英雄史觀的角度去看,曹操是絕不可以放關羽離開的。因為關羽英明神武,把這樣一個人放到袁紹那裏,袁紹立刻如虎添翼啊!
實際上,關羽只是一員將領領而已。雖然英明神武,但如果沒有風雲際會的條件,他也沒啥了不起的。大家如果不信的話,可以看看劉備的前半生。關羽一直陪伴劉備左右,卻只能東奔西走,連個長久的安身之處都沒有。
只要我們能明白這個道理,自然就會理解曹操的決定。送走心不在焉的關羽,還能獲得大度的名聲,怎麼都不算虧。而如果曹操殺掉關羽,反而有可能惹麻煩。
在官渡之戰時,身在曹營卻心向袁紹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但是他們都擔心受到曹操的鎮壓或事後清算,所以只能偷偷地給袁紹寫信表忠心,卻不敢公開流露出這種意思。
如果曹操殺掉關羽,大家會解讀成:因為關羽要投靠劉備幫袁紹,所以曹操殺了他。這樣一來,如果袁紹大肆炒作,曹操這邊就會離心離德。因為關羽本就是才投降不久的人,心向舊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你曹操連這點胸襟都沒有,還妄想着打敗袁紹?
如果曹操殺掉關羽,對於那些忠心耿耿的人來説,這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殺掉關羽,等於暴露了內部人心不穩的現實。而曹操為了掩蓋這一現實,只能用殺人的方法來解決,這説明情況隨時可能失控。我現在忠於曹操,可我不確定身邊的人是否跟我一樣。如果他們都決定反叛曹操,我的努力又有什麼意義呢?説得再極端點,大家都在出工不出力,只有我一個人盡心盡力。將來我們如果被袁紹集體俘虜,別人都有活路,我只有死路一條了。
如果曹操大度地放關羽離開,就可以像世人證明:我絕不會強迫任何人跟隨我。站在我身邊的人,都是死心塌地地追隨我的。實際上,曹操陣營有很多與他貌合神離的人。但曹操這種做法,至少能在輿論上把握主動權。
如果曹操大度地放關羽離開,就可以像世人證明:我渾身散發王者之氣,只要你跟隨我,我一定不會虧待你。就算你一時犯渾,做了對不起我的事情,我也不會計較的。這樣一來,那些跟袁紹暗通款曲的人,或多或少地會心生愧意。雖然用處未必很大,但至少在短期內,曹操陣營沒有分裂的風險。
很多人通過官渡之戰,對比曹操和袁紹,總會説袁紹哪裏做錯了,曹操哪裏運氣好。
但在我看來,曹操之所以能夠笑到最後,就是因為他的大度。如果曹操不夠大度,背叛過曹操,殺過曹操愛子的張繡又怎會再次投降曹操呢?許攸、張郃、高覽等袁紹部將,又怎會在關鍵時刻站在曹操一邊呢?
曹操的確有殘暴無情的一面,因為他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亂世梟雄。但曹操更有王者之氣,這種俯瞰眾生的眼界和氣魄,使得他能夠戰勝強大的袁紹,最終成為北方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