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為什麼考研”,要先明確“讀什麼樣的研”

近日,2022年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成績陸續放榜。根據有關機構統計,今年“考研”報名人數創下457萬的新高,比2021年增長約80萬。然而,與考研火熱的行情、激烈的競爭相對照的,卻是艱難的就業環境,碩士學歷未必能找到稱心工作。“為什麼考研”不僅讓旁觀者疑惑不解、各執一詞,在前赴後繼的“考研黨”心中,也難解箇中緣由。

回答“為什麼考研”,要先明確“讀什麼樣的研”

本科畢業之際,筆者也曾親歷工作、讀研的分流抉擇。回想當初自己和身邊同學的心路歷程,那些選擇工作的同學通常已確立了清晰而堅定的方向,而選擇讀研的同學,包括自己在內,則大多尚處朦朧狀態,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應該選擇什麼,於是希望通過讀研深造獲得一個緩衝期,逐步找到自己應該奔赴的人生下一站。

事實也是如此,讀研期間,除了少數決心深研學術的同學之外,大部分人都將主要精力花在尋找職業方向和求職準備上,例如廣泛實習、考取證書、筆試面試等。從秋招到春招,碩士應屆生一般會花費大半年時間找工作。已參加工作的“考研黨”也有類似心態,碩士階段更多被視為錨定職業方向、積累知識經驗、鍛鍊實務技能的緩衝期。

究竟為什麼考研?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考”,而在於“研”。“考”的動機可以很多,有前文提到的對未來的迷茫,有升職評級的需要,還有對某一專業的興趣等。但是,如果我們的研究生教育無法真正起到“緩衝”作用,難以提供將個人素質與未來發展對接起來的路徑,那麼“考研”就始終是懸空的。結果就是學生將讀研當作任務,一些教師將研究生當作文憑過客,企業將碩士學歷當作雞肋,輿論持續疑惑“為什麼考研”。

由於缺乏系統性的信息、渠道、平台支撐,碩士生求職時同當年本科面臨的情況相差無幾,求職季之前被課程、論文填滿,深度瞭解、思考相關行業的機會很少;求職季一開始便全天候投簡歷、筆試、面試,系統回顧個人知識積累、職業傾向的時間不多。這也造成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既各自為戰又盲目趨同,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追逐那些公認為必須但未必適合自己的資格、獎勵、機會。

在更加重視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當下,“為什麼考研”問題也值得引起審視反思。研究生教育就一定是更注重理論研究,不切合實務的嗎?在考研年年火爆的背景下,有沒有可能讓研究生教育變得更加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要解決“為什麼考研”的問題,恐怕還需從“讀什麼樣的研”開解。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6 字。

轉載請註明: 回答“為什麼考研”,要先明確“讀什麼樣的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