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齊亞諾聚集在了慕尼黑,這次開會只有一個議題,補籤一個商量好的協議,那就是要割讓捷克的蘇台德地區給德國。而捷克的代表也來了,但只能在旁邊屋裏,坐等會議結束而已。這就是小國的悲哀,弱國無外交,割讓人家的領土竟然連參會的資格都沒有。
當然,在這次會議上,英國和法國也得到了德國希特勒拍着胸脯的保證,只要英法幫助自己拿到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那德國將其作為最後一次領土索取。
張伯倫回到英國後,對自己出賣他國利益的行為絲毫沒有愧疚,還非常滿意,甚至還向英國人表示帶回來了一代人的和平。
可結果我們知道事情並沒有按照張伯倫的希望的那樣發展。希特勒不僅佔領了蘇台德,還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甚至還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希特勒的野心越來越大。那麼英法兩國的領導人為什麼如此天真呢?
其實也並非英法兩國的領導人太天真,還是英法兩國推行的綏靖政策在作祟。
客觀的説,綏靖政策的誕生,更多的其實是順應英法兩國民眾的要求而提出的。畢竟一戰過去也沒多久,在英法等地更多的是反戰求和的思潮,人民不喜歡戰爭,他們認為“戰爭是毫無意義的事情”。
因此在戰爭與和平面前,人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和平,即使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而張伯倫和達拉第就成了民眾意識的傳聲筒和執行者。
當然,從張伯倫本身來看,他的政府更多的是結果國內的問題,畢竟財政和經濟危機是英國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張伯倫認為這才是英國目前最嚴重,最迫切的問題,其他必須讓位,也必須等待。
其實法國也一樣,法國在一戰時是主要戰場,受到的傷害也最大。國內的問題實在是太多。
所以面對希特勒的過分的要求,張伯倫毫無辦法。就在張伯倫和希特勒見面的時候,張伯倫曾説道:"如果元首已決定用武力來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根本不想在我們之間討論一下的話,那麼為什麼還要讓我來?"
或許可以換個角度來説,如果英法兩國不割讓蘇台德,那麼希特勒會聽嗎?顯而易見是不可能的,所以既然希特勒要求與英法兩國談判,那麼從張伯倫等人來看,還不如順水推舟,或許可以換回希特勒的承諾。
為此張伯倫還去法國遊説法國總理達拉第,這哥們也是綏靖政策堅定的執行者。最終兩國決定以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為代價換取“歐洲的和平”。
可惜,他們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希特勒這個人根本不能與他通過談判解決任何問題,只能通過戰爭消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