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明清之際的歷史,幾乎可以用這四個字來評價當時的人物,即:節操喪盡!有投靠異族的范文程、洪承疇,還有獻計扒開黃河、導致百萬漢人死亡的侯方域,有主動剃髮易服的孫之獬.......更有本文的主角,一個衙役出身的小人物黃梧,害慘了千萬漢人百姓,卻被康熙封為一等公爵!
清軍入關之後,雖然在陸地上強悍無比,但對於海戰水戰卻不懂,對鄭成功等抗清部隊無可奈何。因此,鄭成功奈何不了清軍,但清軍也奈何不了鄭成功,雙方處於僵持狀態,直到黃梧降清,打破了這一點。
黃梧是福建漳州平和縣人,1644年崇禎自殺時,黃梧在平和縣衙當差役。1646年,鄭成功和鄭芝龍分道揚鑣,舉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由於黃梧“饒智勇,喜任俠”,久有投鄭之心,所以就殺了知縣,投奔了鄭成功。
在鄭成功手下,黃梧作戰勇猛,很快就成了軍中高層。然而,由於鄭成功治軍極嚴,甚至將失職的左先鋒蘇茂處斬,這讓黃梧擔心不已,便萌發了背叛之意。1656年,黃梧獻出了海澄,向清廷投降。
黃梧投降還不算重點,重點在於海澄。海澄位於福建沿海,與台灣隔海遙望,是鄭成功多年苦心經營的戰略要點,建有眾多堅固堡壘。更為重要的是,海澄還是鄭成功的糧倉和軍械庫,還存放了大量軍械糧餉,比如“糧粟二十五萬石、軍器、衣甲、銃器及鄭軍將領私蓄無數”。
所以,黃梧獻出海澄,讓鄭成功恨之入骨,對鄭成功打擊很大,以至於1659年鄭成功北伐攻打南京時,由於沒有穩固的後方基地,只能將將士家眷隨軍攜帶。最終,這一支北伐大軍飲恨而歸。可以説,鄭成功北伐失敗,和黃梧獻海澄關係很大。
此後,鄭成功收復台灣,雖説還準備反清復明,但也知道難度之大,幾乎沒了希望。更為重要的是,黃梧又出了一系列毒計,徹底毀掉了鄭成功家族反清復明的最後希望!
黃梧這一舉動,自然讓清廷喜出望外,不費一槍一彈,就得到了鄭成功的多年積累。於是,雖説黃梧職務一般,但清廷卻封他為“海澄公”。要知道,當時的洪承疇,都沒能得到爵位,只在晚年得到了一個三等阿達哈哈番(輕車都尉,男爵之下的爵位,還是三等)。
面對清廷如此“厚待”,黃梧受寵若驚,於是就更賣命了,不光軍事上針對鄭芝龍,還提出了一系列惡毒的建議。
1661年,順治去世,康熙登基,黃梧上書“條列滅賊五策”:(1)沿海遷界,主要是堅壁清野,斷絕鄭成功獲取物質的渠道,(2)毀壞沿海船隻,寸板不許下水的海禁,(3)斬殺鄭芝龍全家,(4)挖鄭氏祖墳,(5)移駐投誠官兵,分墾荒地。
客觀的説,後三條危害不大,但前兩條,尤其是第一條,簡直是喪心病狂。從1661年到1683年,持續了22年一代人;後來誇大到上至遼東,下至廣東,不準海岸線向陸地的50裏(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範圍內不準住人;而且是限期三天,原住民全部撤離,否則就是死!
所以,沿海千萬居民,遭到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浩劫。康熙四年,清朝鐵桿李率泰在遺疏中也説:“臣先在粵,民尚有資生,近因遷移漸死,十不存八九。”一句“十不存八九”,道出了沿海遷界的真相,可能不是害慘了千萬漢人百姓,而是害死了數百萬漢人。
更為重要的是,沿海遷界還有一個巨大的危害,就是破壞了東南沿海的經濟。其實,明朝末年,東南沿海已經形成了資本主義萌芽,但持續22年的沿海遷界,嚴重催毀了這一切。22年的摧毀,再加上清朝其他政策,220年都沒能恢復往昔狀況。
黃梧獻計有功,所以康熙六年,他又受到清廷的嘉獎,被封為一等海澄公,允許世襲12次。需要注意的是,黃梧比後來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還要高一級,因為這些人封的不過是侯,他封的是公。總之,黃梧用家鄉父老和沿海同胞的鮮血,染紅了頭上的頂戴!
正因黃梧獻出海澄,大幅度削弱了鄭成功的實力,最終導致鄭成功一連串的失利。其實,如果黃梧不叛變,鄭成功很有可能恢復半壁江山。當然,歷史無法假設,後人卻可以鄙視黃梧的節操。或許,正因為黃梧太毒,所以雖然在清朝平定台灣上功勞甚大,但如今卻鮮有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