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語講奉賢故事
金水苑中學舉行第三屆“博文節”之
英語小先生風采展示大會
用英語講述奉賢故事
用英語闡述奉賢文化
用英語傳達奉賢精神
10月23日下午,金水苑中學開展了“用英語講奉賢故事”主題活動。小先生們用英語講述奉賢故事,在表演中傳遞奉賢精神和奉賢力量,展現出奉賢學子的責任與擔當。
奉賢之景
六(1)中隊 尋跡奉賢古橋短劇
奉賢自古便沒有城牆,以橋為生,橋通四方。如今這些橋樑散落在奉賢的各地大河小渠,像一塊塊零碎的鉛字,記錄着奉賢的歷史。當古人穿越到現代,六(1)中隊的同學們用英語説出了這些橋的故事與傳説,顯示着奉賢先民的淳樸和智慧。
六(3)中隊 我們的奉賢小旅短劇
“想休閒,到奉賢。”疫情期間不能出遠門?何不看看身邊的美景呢?跟隨六(3)中隊同學們的步伐,我們一齊來到了泡泡公園和海灣國家森林公園,欣賞城市生態森林,品嚐奉賢特色美食,生活豈不樂哉!
七(1)中隊 “鄉土奉賢——莊行”主持模仿
八(4)中隊 莊行古鎮
奉賢莊行鎮,又被稱為“花米莊行”,在清朝乾隆《奉賢志》中便對莊行的木材和布業有所記載。七(1)中隊和八(4)中隊的同學們帶領我們走進莊行鎮,瞭解莊行美景及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土布,趣味中包含深意,欣賞這褪去一切浮華的古樸與大雅。
七(3)中隊 “上海之魚”訪談節目
奉賢的“城市客廳”——上海之魚靈感來自中國人對“魚”的美好記憶。七(3)中隊的同學們通過英語訪談的形式,帶領着台下觀眾走近這個親水、親綠、親文化的城市客廳,一起穿梭在歷史的厚重與現代的美感中。
八(3)中隊 奉賢發展短劇
八(3)中隊的同學通過英語短劇的形式,講出了奉賢發展的故事,演繹了奉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展現出奉賢這座濱海新城的發展歷程,感受這座濱海新城的文明進步,憧憬這座濱海新城的美好明天。
奉賢之食
六(2)中隊 誰動了我的奉賢黃桃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似容易卻艱辛。”奉賢黃桃作為國家質檢總局認證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引得各路美食家紛紛前來品嚐。六(2)中隊的同學們化身可愛的動物,圍繞着奉賢黃桃上演了一出關於友情的英語短劇,活靈活現,令台下觀眾忍俊不禁。
七(2)中隊 “奉賢老八樣”訪談節目
奉賢區四團鎮的“老八樣烹飪技藝”已被評為奉賢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七(2)中隊的同學們通過英語訪談的形式介紹“老八樣”的“一拼盆八菜四羹二點心”,勾起台下師生的團聚回憶與味蕾記憶。
七(4)中隊 賢行奉食
奉賢江河縱橫,田地肥沃,創造了獨特的文明和豐饒的物產,也形成了自己的傳統風味。七(4)中隊的同學們不僅通過英語敍述,並且製作了菜品製作解説視頻,引得觀眾們直呼這是一個“有香味的節目”。
奉賢之人
六(4)中隊 敬賢人之張弼
八(1)中隊 吳中草聖張弼
“敬奉賢人,見賢思齊。”自古以來,奉賢一地人才輩出,文人賢士不勝枚舉。六(4)中隊和八(1)中隊的同學們通過英語短劇的形式再現“吳中草聖”張弼的精彩生平。如今,他的墨筆真跡已成為稀世珍寶藏於故宮博物館。
八(3)中隊 李主一人物生平
“頭可斷,血可流,面對強敵不低頭,獻出生命也心甘。”八(3)中隊的同學們激昂地介紹了奉賢烈士——李主一,帶領着全體觀眾一齊緬懷革命英雄,激勵同學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歷史需要銘記
鄉愁需要品味
文明需要傳承
未來需要認知
作為奉賢人,同學們用國際通用的語言講述家鄉的故事。用英語講好奉賢故事,不僅需要紮實的英語功底,還需要對奉賢的傳統文化有準確的把握,彰顯了同學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展現奉賢特有的精彩。
一等獎:八三班、八四班
二等獎:六二班、六四班、七四班
三等獎:六一班、七二班、七三班、八一班、六三班、八二班、七一班
最佳點評小先生:丁格雅緻
最佳主持:王博聞、吳羽晴
攝影:唐逢源
撰稿:顧佳
審核:張俞
製作:沈曉怡
上海市奉賢區金水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