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2月2日,教育部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49號建議的答覆》,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將九年制義務教育修改為十二年制義務教育”予以答覆。
《答覆》中稱,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共12年的課程設置是經過長期實踐、反覆調整後逐步建立的,符合目前國際上普遍做法,基本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基本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識規律,目前還不具備延長學制和將學前、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
全文如下:
您提出的“關於預防‘兩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議”收悉,經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現答覆如下: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底線要求,是平安中國建設的一項源頭性、基礎性工作,關係億萬家庭的幸福安寧和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特點,呈現出低年齡、低學歷的“兩低”趨勢。您關於“兩低”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分析和建議對教育部開展相關工作有借鑑意義。一直以來,教育部高度重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會同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推動完善法律制度。教育部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的修訂。2019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對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根據常委會審議意見及各方面意見,對兩部法律修訂草案進行了有針對性的修改。一是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中,進一步強化家庭監護職責,突出家庭教育;明確學校對尚未完成義務教育的輟學未成年學生登記勸返和報告義務;在“網絡保護”專章中,對網絡環境治理、網絡信息管理、網絡欺凌等作出全面規範。二是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中,進一步強化父母對未成年人預防犯罪教育的直接責任;明確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職責和學校的管教義務;細化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干預措施和嚴重不良行為的教育矯治措施;完善了專門學校入學程序,暢通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入專門學校的渠道;改革完善收容教養制度等。2020年6月,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二審稿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進行第二次審議。目前,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正在牽頭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工作,維護校園安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事項是此次修改的重點問題。
二、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提高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和強化法治教育是從源頭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手段。一是落實《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引導全體中小學生從小知禮儀、明是非、守規矩,做到珍愛生命、尊重他人、團結友善、不恃強凌弱,弘揚公序良俗、傳承中華美德。二是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讓學生知曉基本的法律邊界和行為底線,消除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的錯誤認識,養成遵規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三是印發《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深入開展法治教育、誠信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等,加強學生品德修養,強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法治意識養成。
三、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一是融入課程標準。教育部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系統研究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明確將義務教育德育課程調整為道德與法治,以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為重點,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系統開展學生法治教育。小學、初中、高中分別安排一個學期,集中開展法治教育,其他學期結合學習內容分散嵌入法治教育。二是修訂課程教材。中小學課程教材開展法治教育強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遵循,以憲法精神為主線,以增強規則意識、程序意識、責任意識、誠信意識等為重點,整體提升中小學生法治意識,引導和幫助學生從小形成法治思維、樹立法治信仰、養成遵紀守法行為習慣,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例如:小學道德與法治要求學生“知道我國頒佈的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學習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與法制意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學生“知道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理解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要求學生了解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探究法治與生活的關係,組織以“法治在身邊”為主題的演講會。
四、規範心理健康服務管理。近年來,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分別印發《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全國精神衞生規劃(2015—2020年)》《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等文件,通過加強和規範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針對兒童青少年等重點人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將兒童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干預納入兒童保健服務等措施,切實預防和解決學生心理行為問題,培養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同時,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通過心理健康科普知識講座、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一對一個案心理諮詢、團體心理活動等形式,開展針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務。
五、發揮家校協同作用。一是印發指導意見。2015年,印發《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一〔2015〕10號),進一步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網絡。二是開展實驗引導。2016年,確定10個全國家庭教育實驗區,做好家庭教育的示範引導工作,推動各地各校加強學校與家庭、社會溝通,形成育人合力,營造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良好社會環境。三是組織主題宣傳。2019年5月30日,聯合全國婦聯在北京舉辦“家校協同,讓孩子健康成長”全國家庭教育主題宣傳活動啓動儀式,展示家庭教育工作成果和“家校共育”活動課程,舉行家庭教育巡講團首場宣講活動。同時印發《關於開展家庭教育主題宣傳活動的通知》(教基司函〔2019〕27號),推動各地結合實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發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家庭美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六、營造良好網絡環境。2020年8月,印發《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教基〔2020〕6號),啓動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重點整治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不良網絡社交行為、低俗有害信息和沉迷網絡遊戲等問題,要求各地教育、新聞出版、網信、公安、電信、市場監管等部門要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建立聯動協調機制,深入摸排網站、平台和應用程序中存在的問題,堅決打擊取締違法違規的網站平台,全面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
七、關於“將九年制義務教育修改為十二年制義務教育”的問題。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共12年的課程設置是經過長期實踐、反覆調整後逐步建立的,符合目前國際上普遍做法,基本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基本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識規律,目前還不具備延長學制和將學前、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一是從我國基本國情來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義務教育普及時間較短,鞏固提高任重道遠。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佈實施,再到2011年實現全面普及,距今不到10年時間,鞏固普及水平、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任務仍然十分艱鉅。二是從義務教育本身來看。我國義務教育本身面臨結構調整的巨大壓力,一些地方落實政府舉辦義務教育主體責任還不到位,民辦義務教育佔比偏高,影響了教育公益性。一些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基礎還很薄弱,亟需加大投入。三是從地方具體實踐來看。部分地區實行非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育已經難以為繼。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明確提出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堅持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嚴禁隨意擴大免費教育政策實施範圍。
下一步,教育部將持續關注並認真研究您提出的建議,加強與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在保護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綜合施策、共同發力,切實提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一是積極推動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修訂工作,結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及各方面意見,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作進一步修改完善,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二是持續開展法治教育,指導各地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強化品德修養和校規校紀教育,引導學生形成規則意識和法治觀念。三是有效發揮好家校協同作用,編制和推廣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幫助家長樹立科學觀念,增強監護責任意識,運用良好家風,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四是推動落實《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要求,為未成年人成長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五是要在加強教育的基礎上,加大教育懲戒力度,強化教育懲戒威懾作用,對實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學生必須依法依規採取適當的矯治措施予以教育懲戒。
瀟湘晨報綜合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