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文山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天安門,是中國國家的象徵,它靜靜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佔地面積4800平方米的它以傑出的建築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讓世人矚目。始建於1417年明朝的它已經歷經了600多年風風雨雨,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那麼陪着天安門500多年的2根“大柱子”,是幹什麼的呢?真的只是在裝飾嗎?
“大柱子”叫做華表,它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的形式之一,屬於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但是根據史料記載,華表最開始的用處並不是裝飾。
《佔今注·問答解義》記載:“今之華表木也。以橫木交柱頭,狀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謂之表木,以錶王者納涑也。亦以表識衢路也。秦乃除之,漢始復修焉。今西京謂之交午木。”
簡單解釋出來就是它既可以當成道路標誌,還可以讓人們在上面“留言”,寫下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讓皇帝看看,可以説是最早的“意見箱”了。秦朝時期廢除了它,漢朝時期又恢復了它,並且一直沿用。
華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史書上記載堯時期它叫“誹謗木”,以橫木交於柱頭,指示大路的方向,天安門前的華表仍然保持了堯時誹謗木的基本形狀。這裏要注意,“誹謗”在古代有進諫的意思,最開始是個褒義詞,並不是現在用不真實的言辭詆譭別人的意思。
所以它的第1個用處是進諫和指路。那麼第2個用處呢?這裏我們可以回到天安門門前的華表上。
北京天安門前後,各有一對華表,又稱為“望柱”,華表十分華麗:柱子身上雕刻着盤龍,柱頭上立着瑞獸,它們和天安門前的石獅以及兩側的金水橋一起烘托着這座皇城的威嚴氣勢。這個“瑞獸”是幹嘛的呢?
“瑞獸”名曰“石犼(hǒu)”,是中國神話傳説中的北方食人之獸,呈蹲立姿勢。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天安門門前的石犼是面向宮外的,門後的石犼面向宮內,這是為什麼呢?
古人叫門前的石犼為“望君歸”,意思是盼望着外出遊玩的皇帝趕緊歸來,回宮處理國家大事;門後的石犼為“望君出”,勸誡皇帝不要老在宮裏尋歡作樂,要常常去宮外瞭解百姓的真實生活。真是寓意頗深!所以第2個作用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為民。
第3個作用就很簡單了,就是起裝飾作用。遠古時期的華表是木頭做的,東漢時期開始用石柱做,作用也從警醒、納諫和指路變成了裝飾。
華表通常用漢白玉雕刻而成,底座呈方形,是蓮花座或須彌座,上面雕刻有龍的圖案,蟠龍柱上雕刻一隻蟠龍盤於柱上,並飾有流雲紋;上端橫插一雲板,稱為誹謗木,這一點保持了它最開始的用處。最上端是圓形的承露盤,對應天圓,上面蹲着神獸朝天吼(也叫望天吼、石犼)。
原來精緻美麗的華表還藏着如此多的歷史淵源,包含了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