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把贗品當珍寶,羣臣不敢點破,最後真品去了哪裏

《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水墨畫。

黃公望年輕時在地方做小官,後來被人誣陷入獄。出獄之後,黃公望看淡名利,開始遊走於江湖,並在此期間加入了全真教。當他來到富春江時,便有了創作《富春山居圖》的靈感。該圖從構思到繪製完成,大約花了七年時間。

乾隆把贗品當珍寶,羣臣不敢點破,最後真品去了哪裏

黃公望畫像

名畫輾轉

繪製完成後,黃公望將圖送給了他全真教的師弟鄭樗(字無用)。明朝成化年間,《富春山居圖》輾轉到了書畫家沈周手裏,沈周視其為珍寶,特地請一位朋友題跋。

萬萬沒想到,這位朋友的兒子不懷好意,竟然偷偷將畫賣掉,謊稱是被人偷了。沈周氣得捶胸頓足,不斷埋怨自己沒有保護好這幅名畫。而《富春山居圖》被偷偷賣掉後,於嘉靖年間到了安紹芳的手裏。

萬曆年間,《富春山居圖》又被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購得,不過後來董其昌還是將其賣給了別人,此人是一位收藏家,名叫吳正志。吳正志並沒有打算將畫轉手,而是當作傳家寶傳了下去。

乾隆把贗品當珍寶,羣臣不敢點破,最後真品去了哪裏

沈周畫像

到了清朝順治年間,《富春山居圖》已經傳到吳正志的孫子吳洪裕手裏。吳洪裕極其喜愛這幅圖,據説明末清初戰亂時期,他逃難時顧不上其他家藏寶物,只帶走了《富春山居圖》和《智永法師千字文真跡》。

吳洪裕在臨終前,曾交代家人燒了《富春山居圖》給自己殉葬。然而當大家正準備燒圖時,吳洪裕的侄子吳靜庵站了出來,硬是將圖從火中取了出來。雖然取出了畫,可《富春山居圖》從此一分為二,開頭有一段已被燒燬,實屬可惜。

被分段的《富春山居圖》,前段畫幅雖小,但還相對完整,後人將其稱為《剩山圖》。後段畫幅較長,可惜損壞比較嚴重,於是稱為《無用師卷》。

乾隆把贗品當珍寶,羣臣不敢點破,最後真品去了哪裏

《富春山居圖》

乾隆品畫

乾隆十年,乾隆皇帝得到一本《山居圖》,他研究了很久,確定這就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寫道:“偶得子久《山居圖》,筆墨蒼古,的系真跡。”一年後,他花重金,又得到了《富春山居圖》的後段《無用師卷》。

如此一來,乾隆就有兩幅《富春山居圖》了,那麼説明總有一幅是假的。乾隆一直將先得到的《山居圖》視為珍寶,常常拿出來賞玩,朝中眾人皆知。不知乾隆是真的沒看出來,還是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總之他對外宣佈,後得到的《無用師卷》是假的。

其實朝中的沈德潛、梁詩正等大臣,都已看出《山居圖》是贗品,《無用師卷》才是真跡。然而大家看到乾隆把贗品當珍寶,都不敢輕易點破,只好附和説《無用師卷》是假的。於是,《無用師卷》便被編入《石渠寶笈》次等,理由是雖然乾隆認定它是贗品,不過此畫仍然“非近日俗工所能為”。

乾隆把贗品當珍寶,羣臣不敢點破,最後真品去了哪裏

《無用師卷》局部

真跡去向

我們先來説説,被乾隆視若珍寶的那幅贗品。這幅畫被稱為《富春山居圖·子明卷》,雖然是贗品,但因為乾隆曾不斷在上面題跋,使得此畫“身價”不斷提升,最後也變成珍品。如今,《子明卷》被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真品《富春山居圖》的前段《剩山圖》,原本在康熙年間被民間收藏家收藏,卻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銷聲匿跡。直到抗戰時期,《剩山圖》才輾轉到了近代畫家吳湖帆的手中。

浙江博物館的沙孟海聽聞後,始終擔心《剩山圖》在民間不易被保存,於是勸吳湖帆將畫轉交國家收藏。就這樣,《剩山圖》最終便在浙江博物館安居,成為“鎮館之寶”。

乾隆把贗品當珍寶,羣臣不敢點破,最後真品去了哪裏

《剩山圖》局部

至於之前被乾隆判定為贗品的《無用師卷》,到了嘉慶年間終於“沉冤昭雪”,恢復了其“真品”身份。如今,它與《子明卷》一樣,都被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2011年6月1日,由台北故宮博物院與浙江博物館合作的“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於台北故宮晶華三樓宴會廳正式舉行。至此,分隔360年之久的《剩山圖》與《無用師卷》,才得以重逢,湊成完整的一副《富春山居圖》。

(參考文獻《《富春山居圖》記》《藝苑卮言》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0 字。

轉載請註明: 乾隆把贗品當珍寶,羣臣不敢點破,最後真品去了哪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