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刷課”,刷到了什麼?|人民鋭見

“便宜高效”“X元一門”“不學而過”……有人看到這些詞或許一頭霧水,但不少在校大學生可能並不陌生。這是伴隨在線課程而興起的“付費刷課”。現實中,不少人為了應付網課、順利獲得學分選擇“付費刷課”,“不學而過”成為學子之間公開的秘密。遼寧警方不久前偵破一起“付費刷課”案件,據警方通報,5家刷課平台數據顯示,僅2019年至2020年,全國範圍購買刷課服務的學生就超過790萬人,刷課數量超過7900萬科次,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覷。

近年來,我國在線教育蓬勃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也客觀上加速了在線教育的發展。以慕課為例,我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上線慕課數量增至3.2萬門,學習人數達4.9億人次,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人數1.4億人次。在線教育打破了學習的時空限制,形成了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教育新形態。但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這種便利性,也給“付費刷課”等投機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

“付費刷課”,刷到了什麼?|人民鋭見

在一個網絡刷課平台,學生可以選擇多種課程平台刷課,甚至可以成為代理。圖片來源@中國青年報

本質上,“付費刷課”仍是“有償替課”的變種。當在線教育成為重要教學方式,一些組織和個人瞄準高校學子的捷徑心理和不勞而獲心態,順勢推出刷課服務,並且針對視頻、課件、作業、考試等不同內容和“秒刷”、“慢刷”、視頻加作業等不同需求,差異化收費、明碼標價。有的刷課平台還開發刷課軟件等,降低刷課成本、擴大服務供給,形成以刷課軟件開發、社交網站營銷、校園代理構成的灰色產業鏈。可以説,無論是規模上還是程度上,“付費刷課”都已經遠遠超過“有償替課”。

“付費刷課”顯然已經背離了學習的初衷。當上課異化為刷課,當學習淪為形式,無疑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要看到,“付費刷課”不僅僅是個人選擇、個人誠信問題。當通過刷課更容易取得高分,當刷課成為風氣,不僅有損公平,還會讓更多學子陷入刷與不刷的選擇困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助長不勞而獲、投機取巧思想。因此,整治“付費刷課”事關教學秩序、事關教育公平、事關學風校風,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整治“付費刷課”亂象,在線教育的各參與方責無旁貸。對於在線教育平台而言,如何通過技術手段有效監管不誠信行為,維護網課的公信力,是一道必答題。比如,有的在線課程平台可對採用第三方軟件掛機刷課等不良行為進行監測。不斷查漏補缺、升級網課設置,才能讓投機分子無漏洞可鑽。對於教師而言,提高網課質量,提供內涵豐富且有趣味的在線課程,能更大程度上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們不想“刷課”。與此同時,教師不僅承擔着教學任務,也承擔着監督、管理職責。改進考核方式,不簡單以後台的播放數據量化學生的學習成果,增加過程考核、內容考核,能有效避免學生的投機行為。校方也應通過學習進度清零、成績清零、記過處分等,加大對“付費刷課”等不端行為的懲戒力度,涵養良好學風。此外,有關機構也應加大對違規開發刷課軟件、提供刷課等灰色服務的平台進行整頓查處。

當然,無論是封堵軟件漏洞、升級技術手段,還是調整教學內容、強化教學監管,終歸是技術層面的“貓鼠遊戲”,治標難治本。根治“付費刷課”亂象,最重要的是要端正學子的學習態度。“付費刷課”看似“不勞而獲”,實則主動放棄了學習的機會,還搭上了自己的信用,而所獲不過是乾巴巴的數字,可謂得不償失。學習從來沒有捷徑,雖然學分為每門課標註出了終點,但恰恰是學習的過程,決定着學習的成效,學習態度、方式本身,也與學習結果一道構成教育的意義。錨定學分,將學習變成功利的算計、追求“性價比”的經營,無異於買櫝還珠。從這個意義上,高質量地參與在線課程,才算得上不辜負寶貴的校園時光。

文 | 鍾 於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3 字。

轉載請註明: “付費刷課”,刷到了什麼?|人民鋭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