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學的學霸,上初中後成績降到中下游怎麼辦?從3個方面找原因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經典

開會遇到許久未見的同事,很自然地聊起孩子。她的女兒小學時學習成績很好,三門課滿分360分多數都能考過350分,偶爾考得差一點,在班裏也是前幾名,可以稱之為學霸了。小升初時輕鬆考入我們這裏的重點初中。

可是沒想到,這才上了一個學期,她女兒的成績在班裏成為中下游,年前這次期末考試就英語成績比較好,語文考了106分,數學嚴重拖了後腿,120分的題,才考了93分,其他科目也都是中游的水平。她説知道成績後感覺心哇涼哇涼地,無法接受啊!

孩子小學成績特別優秀,上了初中後明顯下滑,確實讓家長難以接受。

經過調查和統計,在小初銜接期,僅18%的學生能順利進入初中學習狀態,30%的學生成績直線下降、厭學,52%的學生不會學習,初二爬坡時跌下。

但是,出現這種現象最痛苦的還是孩子自己,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否定孩子,打擊孩子,而是要幫助孩子找出成績不佳的原因,然後將困難解決掉,孩子才能夠獲得提升。

如果要找尋原因,我覺得應該從這3個方面來入手:

01所處環境變化了,心態要調整

上小學,只要年齡夠6週歲的孩子,都可以上,所以小學學校裏的孩子,有很優秀的,也有很差的,水平參差不齊。

但是,能夠升入重點中學的孩子都是選拔出來的佼佼者,本來自己還算優秀的成績在這個環境裏面可能體現不出來。而且,因為學生們的學習成績都比較優秀,分數相隔很近,可能差1分就會差一個排名,甚至幾個排名,本來小學階段的優秀學生很可能“淪落”為中等生,這會讓人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落差。

這種情況,家長和孩子都要理性看待,心態要好,不要單看自己學校的排名和分數而過於焦慮。可以這樣想:這個分數雖然在重點初中屬於中等,但考上重點高中的機率幾乎是百分百;如果上了普通初中,就算成績在班內前幾名,也不一定有機會考上重點高中。

02學習內容量和難度的不同,考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習特點跟小學階段有了很大的不同。

小學的科目就語數英三科,小學老師在課堂上會講解的比較詳細,孩子只要認真學習,成績就不會差。

而初中的科目是7科,比小學時增加了兩倍還多,知識量也大大增加,難度也有所增加。

因為科目多,所以老師的講課節奏也比小學時快得多,要不然趕不出進度。而且,初中學習的知識點繁多,所以老師在課堂上不會講得像小學時那樣細緻。如果孩子課堂效率不高,容易開小差,那麼很容易造成課堂內容消化不了、課後沒有時間複習的現象;當天的課程消化吸收不了,第二天再上新課會聽不懂,然後不會的內容越積越多,就會存在有些課程沒學會的情況,考試時自然也得不到高分數。

有人説:小學上課教你“如何包餃子”,做作業也是“如何包餃子”,考試也是“包餃子”;但是,初中就不一樣了,上課教你“如何包餃子”,做作業就是“如何包包子”,考試就是“如何包餛飩”。我覺得這個比喻很形象,其實就是讓學生除了聽課還要會獨立思考,將知識吸收和內化,所以需要孩子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03作業量的不同,考驗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初一的科目是7科,知識內容量增大,那麼家庭作業的量也相應地增加了。即便每門科目佈置30分鐘的作業,六七門課程總起來需要3-4個小時的時間。

如果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做作業效率不高,很可能會用4.5個小時才做完,晚上只能熬夜做作業,導致睡眠時間不足,會影響第二天的上課效率。

而時間管理能力強的孩子,會充分利用時間,可能有些作業利用在學校的碎片時間就可以完成;做整塊作業的效率也高,甚至用兩三個小時就可以高質量地完成作業。

所以,初中的學習也開始考驗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從小學升入初中,每個孩子都會面臨這些變化,不同的是有的孩子適應得快,有的孩子適應得慢。那些自主學習能力強、會進行自我管理的孩子可能會適應得更快一些,反之,孩子可能適應得較慢一些。

在這個階段,孩子如果調整不好,很容易產生厭學的心態,一蹶不振。這時,特別需要家長對其進行引導和幫助: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方法上的具體指導,讓孩子順利度過這段時期,獲得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