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説,獨體字無法被拆分為2個或者2個以上的部件,這裏的部件必須在字源上有獨立意義。我們很熟悉的一些簡單漢字,比如“日”,它屬於獨體象形字;“天”,它屬於獨體指事字。這樣的字形體單一,拿去組裝合體字可謂再適合不過了。
第一個:“〇”字
而在漢字中,“〇”的讀音跟“零”是一樣的,也讀成“líng”,它可以是一個普通的字(長成這樣其實也不算普通了),也可以是姓氏,之前媒體就報道過重慶〇先生辦理身份證經歷坎坷的事。古時候其實還有個小點的“○”號,古人常用來標註在章回開端,但後來小的被大的給合併了。
第二個:“乚”字
《孫子算經》認為,“度之所起,起於忽。欲知其忽,蠶吐絲為忽”,蠶絲非常細,所以蠶絲就是最微小的忽,10忽等於1絲,10絲等於1乚,10乚又等於1釐,再往後就是分、寸了。
另一個讀音則是yǐ,同“乙”,魯迅筆下的人物孔乙己名字也可以寫作“孔乚己”。當然它這兩種漢字形式我們如今很少用到,多半還是當成筆畫、部首用。
第三個:“丨”字
讀(shù)的時候,這個字意思同“豎”;
讀(yī)的時候它變成了一個古姓氏,比起橫過來的“一”,它要冷門得多,也許在漢字發展過程中,橫向的yī更受歡迎;
讀(gǔn)的時候,意思是“上下相通,引而上行”,從上往下寫;
第四個:“丶”字
第五個:“亅”字
這樣的字如果遇到了想正確讀出來有點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對呢?或者還見過更生僻的漢字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