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外灘教育(TBEducation),作者Luna
一直以來,美國都是中國留學生偏愛的留學目的地國。但近來中美關係緊張,加上美國頻頻爆出對留學生的種種限制,已經有不少留學生在重新考量赴美留學的必要性。在此情況下,其他國家對留學生會有多大的吸引力呢?疫情過後,美國大學的錄取政策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來應對全新的時代?為此,外灘君回顧了美國留學生近來經歷的種種困境,並梳理了美、英、加、日四國留學的優劣勢,希望可以給有留學計劃的家庭帶來新的思考。
一直以來,美國都是中國留學生最偏愛的國家。根據新東方的留學調查,中國留學生羣體中有25%在美國進行學業。
自然,留學生也給美國帶來了可觀的教育經濟收益。IIE曾引述美國商務部的數據,在2018年,留學生為美國創造了447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其中,中國留學生貢獻了150億。
但是,隨着美國大學開學,種種不安分因素繼續縈繞在留學生心頭:
一是疫情難以控制,至今,全美校園感染總人數已經達到8.8萬例;
二是社交軟件遭禁,TikTok強制收購案反覆糾纏,微信在被禁前夕又爆出暫緩執行的消息;
三是簽證政策朝令夕改,特別是此前還取消了超千名中國公民的簽證;
四是OPT工作簽證可能被限制或取消,完成學業後,學生可能無法留美工作……
這讓不少在美國的留學生都動搖了。
看到美國對留學生的吸引力實打實地受到了影響,眼饞留學生這塊“蛋糕”的其他國家紛紛開始加入今年度的搶人大戰——在美國出台種種限制措施之時,它們則向留學生們拋出了橄欖枝,推出了諸多利好政策。
未來,如果中美持續目前的局面,也就不排除美國會“讓出”部分蛋糕。在伺機而動的其他國家裏,誰最有實力和美國競爭呢?未來大學錄取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美國對國際留學生吸引力下降,在美留學生心生退意“我無法做關於未來的任何計劃,我一直覺得中國學生隨時可能被‘趕出’美國。”
今年是北京的範同學在紐約大學求學的第三年,本該是對未來學習、工作生涯做出規劃的時候,但她現在卻滿心憂慮,“對美國政府來説,找到理由讓留學生無法留在美國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比起可能“被迫”離開美國的未來,範同學更擔心自己每天的生活——此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發生了亞裔被歧視的事件。為了不讓自己因為長相而遭受危險,她在出行時都格外小心。
其實,美國對於留學生吸引力下降之前就已經有端倪。
美國移民海關執法局(ICE)發佈的《2019年在美留學生報告》顯示,與2018年相比,2019年中國大陸赴美留學生共474,497人,比2018年減少了4,235人。
根據NAFSA於5月發佈的報告,預計今年秋季美國大學的留學生入學人數還將下降,至少會造成30億美元的損失。
再看身處美國的留學生們,面臨的困境不可小覷,許多人都對在美國的未來學習感到悲觀。
先是開學後爆發了因聚會發生的羣體性感染。即使大學用上了強硬的手段,還是有學生“頂風作案”。比如,東北大學的11名大一學生在臨時宿舍裏扎堆,最終被學校開除,並沒收3.65萬美元的預付學費。
接着,簽證的變化也猶如翻書。9月9日,1000多名中國公民被美國取消簽證,不少在美中國留學生也在此列,如果不能重新申請拿到簽證,就只能離開美國。
OPT方面的情況也不容樂觀。4月27日,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部長查德·沃爾夫(Chad Wolf)表示,可選實踐培訓(OPT)起到管理的作用。湯姆·科頓(Tom Cotton)參議員認為,應禁止中國學生在美國技術領域學習,因為他們會帶着這些知識回國。
面對疫情和簽證的不確定性,有些學生選擇了春季入學,或者推遲一年入學。但不論哪種情況,最後還是要拿到簽證。屆時,如果無法順利拿到簽證,可能會被取消入學資格。
現在輪到了社交軟件。儘管在美國,微信的使用範圍遠比不上TikTok,但是影響卻不可小覷。
除了在美國的許多留學生,當地華人羣體也都使用微信作為日常交流的APP之一。此次禁令雖然有暫緩的聲音,但前期的聲勢對微信的使用者們都造成一些影響。
有些留學生在禁令生效前,向親朋好友發佈了自己所有其他社交軟件的賬號,生怕此後會和國內“失聯”。
凡此種種,怎能不讓人心生忐忑?
留學生:受高校喜愛,卻在美國社會遭遇尷尬在留學生的問題上,美國大學顯示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政府的“逐客令”下得急,大學對學生的挽留也緊緊跟上。
7月,哈佛和麻省理工在美國政府更改簽證政策以後,起訴了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和美國國土安全部(DHS)。這場對峙最終以美國政府的讓步為結局,F-1簽證政策繼續延續此前的要求。
對留學生來説,這樣的簽證政策依然不是最好的,但比起“參加全網課教學的國際學生不能在美國境內學習”,美國高校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自己的利益。
而學生簽證這件事,僅僅是美國高校和政府脱節的一個例子而已。在留學風波中,美國高校無疑是偏向留學生的,這也導致在許多場合,高校和美國政府、社會環境處於對峙狀態。而後兩者,往往是使留學生離開美國的推力。
高校喜歡留學生的原因有很多,但其背後也埋着諸多隱疾。
比如,教職工和學生的多元化一直是高校追求和倡導的風向。理由很多:順應全球化趨勢、帶來不同視角的觀點、減少刻板印象、構建開放的環境等。
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負責國教育的副教務長(associate vice provost)David L. Di Maria教授認為,由於只有10%的美國學生在獲得學士學位之前就有出國學習的經歷,所以國際學生進入美國高校學習,本質上增加了所有人全球學習的機會。
從結果來看,多元化的人員組成也確實回饋了美國高校和科學界。僅2017年,獲得美國化學工程博士學位的人中,53.1%都是入籍美國或非美國籍人員。華人在美國科學界也佔有一席之地,約9%的創新都歸功於他們。
根據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估計,美國國際研究生人數增加10%,美國的專利申請量就將增加4.5%,大學的專利授權量也將增加6.8%。
當然,大學對於留學生的喜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學費收入。
通常,私立大學以學生學費、捐贈、商業收入等為主要收入來源。願意支付全額學雜費的國際學生自然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公立大學則會得到政府的財政支持,政府財政補貼佔了學校經費來源的很大一部分,外州或國際學生想要入讀,支付的學費會達到州內學生的 2 倍甚至 3 倍。
但是,隨着這些年來政府補貼不斷縮減,對公立大學來説,招收本土學生越多,資金上就越吃虧,與願意跨州上學的美國本土學生相比,留學生跨國求學的意願更強。因此,擴招留學生也成為了公立大學的選擇。
以加州大學系統為例,在過去 20 年,州外學生入學人數暴增432%,而本地學生僅增加了10%。在2019年,美國招收留學生最多的高校中,加州大學九個分校中有四所(伯克利、聖迭戈、洛杉磯、爾灣)進入前20。
但反對者並不贊同大學這一做法,他們認為,大量招收留學生,一定程度上擠佔了美國本土學生入學的機會。而且,公立大學本身就承擔着實現教育公平的職責,這導致 2017年,加州立法機構決定,如果加州大學系統不同意降低非加州學生數量將不向大學撥款。
加州大學的回應是於2017/2018 學年開始修改學校對州外學生和國際學生的招生上限——9 所分校中 5 所學校,州外學生與國際學生的招生上限從 20% 降至 18%。
此外,美國社會的歧視現象也不容忽視,尤其是此次疫情過後,集中發生了許多針對亞裔的歧視事件。到8月27日為止,”停止仇恨亞太裔”中心(STOP AAPI HATE)共接到了2,583份美國境內關於歧視亞太裔的事件報告。
政策方面,除了上述學生簽證的變化。6月曾有媒體報道,美國將限制臨時外國人工作者的簽證,以限制技術、學術、酒店、建築等領域的技術移民。對許多有赴美留學計劃,以及有畢業後留美工作計劃的人來説,這樣的政策變化是十分不友好的。
因此,在對待留學生方面,美國高校一直在和社會中的反對者、政策決策者角力。這場腕力比賽的結果,也將影響留學生的選擇。
其他國家伺機而動,緊盯中國留學生就在美國高校還在“扳手腕”的時候,已經有多個國家惦記上了留學生羣體。各國為了吸引國際學生,大多打出了“優化簽證政策+提供疫情保障和便利”的組合拳。
英國
根據新東方5月發佈的《2019中國留學白皮書》,5年來中國留學生的目的地國家第二熱門的即是英國,佔19%。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研究表明,2014/15年度,國際學生及其訪客在校內和校外的支出對英國的總產值產生了258億英鎊的影響。
和留學美國相比,前往英國學習具有幾個優勢:
和美國一樣屬英語國家,語言上不需要額外學習成本
英國大學接受多種成績申請,不存在高中課程衝突
大學教學能力優異,2021QS榜單中,英國有4所大學排名進入前十(牛津、劍橋、帝國理工、UCL)
近期,英國大學招生服務中心(UCAS)發佈了《2020年英國本科申請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申請英國大學本科的中國學生,比去年同期增長23%,人數達到2.4萬。中國學生對於前往英國留學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
與留學生的求學意願相呼應的,英國也趁熱打鐵出台了一系列面向留學生的利好政策。
9月10日,英國移民局公佈了一大批簽證方面的變化,比如:新學生簽證提前至2020年10月5日開放、取消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時間限制,不再限制持有學生簽證的總時長。
英國的高校也紛紛向留學生示好,顯示自己的熱情。
一方面,有學校安排包機來中國接留學生返校。近期,海南航空就積極響應英國23所高校包機需求,計劃從9月21日起執行重慶直飛曼徹斯特包機航班。
23所高校名單
另一方面,有學校提供了數量可觀的獎學金。比如,埃克塞特大學今年向國際付費學生提供200萬英鎊的獎學金,格拉斯哥大學為9月入學的國際學生提供1000英鎊的獎學金。
加拿大
加拿大在留學市場上似乎一直不是輿論的焦點,但加拿大和美國的教育系統非常相似,總體上是4年本科學位制度。最重要的是,學費比美國便宜許多。
以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為例,兩者的計算機科學在U.S. News上排名相仿,但前者學費為40,765.20加元(30,873美元),後者的學費高達52,800美元。
此外,和美國緊張的社會環境相比,加拿大擁有更加包容的社會環境,實行的多元文化政策也卓有成效。雖然也有歧視發生,但大眾都對這種現象表示譴責。
今年7月,加拿大多倫多地區一名華人超市員工遭遇歧視事件。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社交平台上稱讚超市員工挺身而出,反對無知和仇恨,還強調,無論何時何地,人人都有責任譴責種族主義和歧視。
簽證方面,加拿大也優化了學生簽證的獲取流程。新政下,即使學生尚未提交完整學籤申請材料,只要收到第一階段批准的通知,此後在加拿大境外的網課時間也可以計入未來畢業工籤時長。
在工作簽證PGWP方面,加拿大也比美國的限制小得多。美國的OPT和H1B都要求工作和專業對口,且H1B需要抽籤。加拿大的PGWP則不要求專業對口,也不需要抽籤。
日本
根據Janpan Business Press的報道,美國作為中國人留學首選國家的地位已經開始出現大幅動搖。對此,日本城西國際大學特任教授鈴木崇弘認為,日本應該抓住這個機會。
“由於日本人口減少,如果沒有外國留學生,那麼很多大學將難以為繼。對中國學生來説,日中距離較近,文化接近,在日本的學費和生活費相對較低,這是留學日本的一大魅力所在。”
此外,前往日本留學,對英語的要求相對較低,日本也有專門的語言學校提供日語培訓。而國際學生通常需要參加留學生考試,每年6月、11月舉行兩次,學生可用高分的成績來申請。
日本留學生考試
這半年來,為了保障國際學生在日本的學習,日本政府和大學也做了不少努力。
受疫情影響,今年許多學生赴日計劃不能如期成行。為了便利國際學生,日本政府決定,2019年10月1日到2021年1月29日拿到在留資格的學生,入境日本的期限從3個月延長到了6個月,但是在留資格最多保留到2021年4月30日。
在留資格延長
此外,日本總務省也出台了每人10萬日元的補助,身處日本的國際學生也可以領取。文部科學省則制定了專門面向國際學生的金額不等的補助計劃,幫助那些因為疫情遇到經濟問題的留學生維持生活和學習。
總務省發佈特別定額補助金
選擇多樣,但美國留學霸主地位難撼動從海外留學市場的總體來看,國際學生帶來的教育收入已經成為了各國收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能讓諸多高校存續的重要支持。
在成績過關的前提下,國際學生自然是各個國家、高校願意爭取的對象。可以預見,未來對國際學生拋橄欖枝的國家不會少。
體量上來看,美國近年來接收的中國留學生雖然有所減少,但仍舊遠超第二名的英國。即使有留學生想轉而去其他國家留學,也無法撼動美國在中國留學生中的熱門地位。
當前,美國固然暴露出了一些令國際學生擔憂的問題,比如,朝令夕改的簽證政策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也放大了歧視這樣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但是,不論是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還是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美國大學還是以強大的硬實力佔據了榜單的大部分位置。對國際學生來説,硬實力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其他國家與美國相比,也多有自己的弱勢。
和美國的學制相比,英國的學制較短,在有些人看來,學術上的含金量就打了折扣。而且,英國大學轉專業幾乎沒有可能,不像美國大學那樣自由。加拿大則顯得過於低調,在大學排名中能顯山露水的實在屈指可數。
日本自成體系的申請制度對習慣了歐美學校體系的學生來説,是個不小的挑戰。此外,日本許多大學的錄取標準和歐美相比較低,生源質量帶來的同伴影響也值得考量。
此次疫情對各國高校來説,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美國和英國,大學經歷了一次洗牌,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因為資金問題倒閉。而存活下來的高校也必將在錄取上經歷改變。
美國知名高等教育觀察者Jeffrey Selingo在他的新書Who Gets In & Why: A Year Inside College Admissions中這樣預測後疫情時代的美國大學:
SAT/ACT等標化考試成績對很多大學來説不再是必選項
對存續能力一般的學校來説,可能會降低入學標準以提高入學人數
頂尖高校仍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可以挑選生源,申請難度也依舊很大
對於國際學生來説,如何選擇學校需要比以往更加小心。入讀大學一直是學生和大學雙向選擇的事,因此,在申請大學前,一定要更仔細地瞭解、評估學校,而不是隻盯着榜單上的前幾名。
此外,學生也應該在高中階段更多地掌握自己的學習生活,而不是被自己夢校的要求牽着鼻子走,一味地去遷就學校的“喜好”。要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自己想要什麼,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一言以蔽之,學生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也瞭解學校。
留學,往小了説,是一個家庭的事,往大了説,是人才資源的流動與爭奪。今年的疫情過後,美國大概率仍會是留學市場上的老大,但是既然已經有國際學生心生退意,那也意味着其他國家可以從中分一杯羹,這也讓學生們可考慮的選擇變得更加多樣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外灘教育”。原標題《疫情、簽證、微信…赴美留學忐忑難安的中國學生,卻正成為其他國家眼中的“蛋糕”?》。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