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關於教育的話題頻頻衝上熱搜。
今天,小獅妹又在熱搜榜上看到了一條關於“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方案發布”的信息。為破解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難題,六部門聯合印發了《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明確了教師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課,保證學生課間休息並適當活動;減少兒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時間;學校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鹽等食物;中小學生保證每週至少3小時高強度身體活動等重點任務。
這則方案在昨天公佈,針對防控兒童青少年肥胖提出了許多細緻的要求。
《方案》還根據各地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現狀,將全國各省(區、市)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流行水平地區,浙江處於中流行水平。
作為孩子們一天活動時間最長的場所,學校必然要在“減肥”這件事上承擔不少責任。在“保證在校身體活動時間”一條中,就有提到:教師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課,保證學生每節課間休息並進行適當身體活動,減少靜態行為。保證幼兒園幼兒每天的户外活動時間在正常的天氣情況下不少於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內中等及以上強度身體活動時間達到1小時以上,保證每週至少3小時高強度身體活動,進行肌肉力量練習和強健骨骼練習。
方案公佈後,許多網友參與討論,不少話題都集中在了“拖堂”和“3小時高強度身體活動”上。
一條高贊評論問:肥胖跟拖堂那兩分鐘有多大關係?底下的網友就對於拖堂和活動之間的關係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保證學生課間的活動休閒放鬆時間吧 ,畢竟連續拖堂也算久坐了。”
但也有不少老師在底下評論:拖堂?我也不想的!有的孩子轟都轟不出去,從小就宅。
“下課不敢讓學生跑……怕出安全事故”
“3小時高強度身體活動”這個話題,討論度也很高。
關於網友討論度比較高的一些話題,我們也和杭城的一線教師談了談。
一位小學語文老師聽到拖堂的問題,嘆了口氣,説:“其實我個人的原則是不拖堂的,特別是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一節課的40分鐘已經是他們專注的極限了。下了課心也野了,更加沒心思來聽,所以沒講完的內容我一般都是下節課回顧一下再繼續講。也有老師會利用這個時間來訂正作業。”
這位老師説,下課10分鐘,其實主要是給學生休息、思維緩衝的,很難達到運動的目的:“下課10分鐘時間還是很緊張的,一般上個廁所喝口水就結束了,也沒什麼時間運動,估計跑到操場上課鈴就響了。如果在走廊上運動,萬一磕磕碰碰,老師也承擔不起。”
那麼哪些運動稱為高強度的運動,每週3小時的高強度運動,學校如何開展?老師們的顧慮也很多。
一位中學體育老師説:“高強度身體活動,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從運動的角度,我們一般説心率達到160到180每分鐘就屬於高強度運動,比如跑步、有氧運動、快速游泳、足球、籃球都可以 。高強度在不同羣體上的體現也不同,比如初中生可能跑完800米後可以達到這個心率;而小學生可能跳繩2分鐘、往返跑就可以達到。但是每週三小時,感覺有些緊張。打個比方,我們學校每天大課間要跑5圈,然後做2組素質訓練,但加起來只有20分鐘,加上一週3節體育課,每節課40分鐘,滿打滿算也不太夠。而且一節課40分鐘,也不可能一直高強度。從學生身體發展來講,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短期內需要適應,學生到達一定的身體素質基礎後可以實現。”
丁蕙小學副校長方文廣説:“結合近期教育部頒佈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這份《方案》來看,應該是對體育課設計、大課間活動編排、體育社團活動開展都相應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體育課教學中,要突出賽和練,突出小遊戲、小競賽;大課間活動中,學校要設置學生參與度高,且持續時間長,具有一定運動量的活動,減少等待式的活動項目;在拓展性體育類社團活動中,可以加入專項技術的學習,用兩節課的時間保障來突出高強度。”
“運動強度大小跟練習的時間、練習的密度、間歇時間、動作速度,動作的複雜性和難度、練習所負的重量、距離、高度等因素都有關係。把這些因素裏面幾個條件相應提高,運動強度自然提高。打個比方,中小學體育課一般每週3-4節,以三節為例每節課40分鐘,老師可以設計15分鐘練習時間為高強度,15*3=45分鐘;一週五天,如果每天1小時大課間活動,其中30分鐘為高強度訓練時間,一週就有30*5=150分鐘+45分鐘=195分鐘,這樣就可以達到3小時。如果大課間的時間達不到,可以從體育類拓展性課程(社團)去補充。只要老師和學校有意識把體育課和大課間設計得有針對性,考慮項目、時間、參與度,多設計對抗性、競賽性項目,強度自然而然會提高。”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