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沈開舉:希望給高校更多博士生招生指標
中國青年網北京2月25日電(記者 王龍龍)“高校科學研究,博士生是主力,招生數量達不到一定規模,高校科學研究就會受到影響。”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河南省委副主委、鄭州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沈開舉告訴記者,今年兩會上,他會繼續關注高等教育,聚焦點放在高校博士招生名額制度改革上。
自2002年開始,沈開舉便擔任鄭州市的政協委員;2018年,他開始擔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20年來,從地方兩會到全國兩會,他的提案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一是法治領域,二是教育領域。
去年兩會期間,沈開舉為河南省高等教育的發展鼓與呼。“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但是教育上偏弱。雖然省內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但歷史上欠賬多、人口基數大,還存在投入不足的短板,與發達地區兄弟省份相比,短板相當明顯。”為此,他建議,國家應考慮河南的實際情況,給予更多的投入與支持。“在財政投入方法上,可以按照一省一策。”
今年兩會即將召開,沈開舉已經準備好了兩件提案,其中一件是《關於高校博士招生名額制度改革的提案》。
沈開舉告訴記者,目前高校博士生招生指標存在着名額限制過嚴的問題。“很多高校的博士生導師一年還不能保證一個博士生招生指標,新設置的博士點指標更少。”
沈開舉進一步舉例説,鄭州大學法學專業有約十幾位博士生導師,但每年招生指標只有三五個。他曾跟教育界的政協委員探討過,全國普遍存在這一問題。
然而,博士生對於一個高校的學科發展有重要作用。沈開舉表示,學位點的人才培養需要有連續性,需要有規模效應,過分的指標限制,對博士點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傷害,“有些博士點的博導們不得不輪流招生,甚至造成人才培養斷檔”。
沈開舉進一步分析説,高校的科研工作,博士生是主力,博士招生指標太少,很難組建研究團隊,更影響科研成果的產出。對新設博士點的限制,不但不利於博士點發展,影響高層次人才培養,更是與解決教育發展中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不相適應。
沈開舉以河南省的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為例,只有鄭州大學有。“招收的那點博士,根本滿足不了我們國家的需求。”
為此,他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廢除博士招生指標管制,還權給高校;二是由教育部制定博士點管理國家標準,可以限制每一位博導每年招生博士最多不超過幾名;三是博士培養要遵循“寬進嚴出”的原則,不宜把管理重心放在指標限制上;四是繼續做好留學生的招生和培養工作。
沈開舉説,自從成為博士生導師以來,自己一共帶了10多名博士生,其中已經畢業的還不足10名。“博士生至少需要四年才能畢業,有的甚至五年六年,壓力很大。”他希望能夠通過放開博士生招生指標,讓學校招收的博士生數量能夠適應社會需求,進而更好地服務好國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