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擇業老字號,弄潮街頭巷尾

“Z世代”擇業老字號,弄潮街頭巷尾

繁華的南京東路步行街,三百年曆史的吳良材眼鏡店正緊鑼密鼓地裝修。這裏即將開出首家品牌煥新店,打造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眼鏡博物館體驗店。從店鋪改造圖紙到陳列布置,再到藝術裝置呈現,這些“跨界”理念均由一支“95後”團隊牽頭完成。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創業導師倪海郡從校內招募了10餘位“核心創作者”,帶領學生們實地考察老字號的“生存環境”,參與更迭創新,也為他們未來擇業老字號、合作老字號做好鋪墊。

上海,商業重鎮,擁有180餘家中華老字號品牌。歷經市場競爭、時代洗禮,這些老字號積極主動傳承技藝,開拓創新,接駁市場,也為就業創業帶來新平台新鏈接。

當下的“Z世代”,也慢慢改變着擇業觀,有人將視線轉向代表着海派文化與“輕生活”的老字號。他們選擇同老字號“牽手”,注入年輕的視角與態度,開闢除了就業創業的新賽道。以黃浦區人社局為例,近年推出“老字號·新活力”創新創業專項行動,通過搭建平台、政策扶持等,已讓50餘家老字號企業因為年輕力量的加入而煥發生機,更惠及上百名青年就業創業者。

老店破題:砍掉一半商品陳列

一家眼鏡店為何要砍掉一半的商品陳列?

年輕團隊來到吳良材眼鏡總店首先做的,就是調研。

在與顧客們交流中,他們發現老字號眼鏡店內,商品陳列滿滿當當,但由於陳設固定、顯得生氣不足,更讓顧客“亂花漸欲迷人眼”,反而無從選擇,導致“新增流量”較少。同時,他們也發現,上海眼鏡市場的需求量依舊很大,防曬的、防藍光的等等,使用場景不斷增多,品牌依舊有較大市場機遇。“一家有300年曆史的眼鏡店,應該充分接駁這些新需求。”

課題組也調查比對了國際某潮牌轉型案例,發現許多店鋪都採用跨界方式,以“眼鏡店+”拓展品牌維度,比如在店裏設置藝術裝置,創造觀展場景,讓購買的興趣從中自然而然地發生。由此,他們提出要讓“眼鏡店變得不像眼鏡店。”

吳良材眼鏡店的“升級改造”開啓。團隊提議,將原有的眼鏡陳列砍掉一半,將餘下的空間改為陳設品牌歷史、消費場景等,“眼鏡店售賣的已不單單是眼鏡,更是售賣眼鏡背後的故事”,倪海郡説。

團隊還提出,在眼鏡店門口放置品牌形象“吳老爺”的多媒體藝術裝置,為來往每位顧客“匹配”跨越百年的眼鏡風尚,“每一副眼鏡都成為一道風景。”

就連營業員的“站位”也有講究。學生們建議,“打開”櫃枱,讓營業員與顧客近距離溝通,提升服務品質。

結合當下數字化技術,課題組還醖釀為眼鏡店打造“線上平台”。從預約、選品,到驗光進展,每一步都能清楚呈現,消費需求“一鍵直達”。

吳良材眼鏡店推陳出新,折射出眾多老字號的現狀。既要吸引年輕消費者,也要保留傳統風韻。倪海郡帶領的“Z世代”團隊還做了眾多老字號的“新包裝”,不單單是硬件環境的改造,也從消費渠道、產品設計、人才補給等全產業鏈增添“年輕引力”。

“Z世代”擇業老字號,弄潮街頭巷尾

青年破圈:爭做小而美的“主理人”

以往,老字號並非年輕人的就業首選。

可“00後”韓雨婷卻偏偏選擇了這條不同尋常的路。從大三暑假開始實習,畢業後直接進入三陽南貨店,如今成為最年輕的店長。自由創新,是她擇業的關鍵點。

彼時,她參與“老字號·新活力”創新創業專項行動,獲得了前往三陽南貨店的實習機會。期間,她發現售賣的粽子平平無奇,外包裝只印着品牌名稱。韓雨婷憑藉自己的繪畫功底,繪製了卡通版的粽子外包裝,搭配上水波紋圖案與龍舟元素,當即被企業經營方認可並投入生產。

“好想法即刻得到反饋,老字號很需要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實習至今,韓雨婷主導了近20件產品的推廣創新,幾乎所有的金點子都落地,也有用廣闊發展空間。據悉,“老字號·新活力”創新創業專項行動,還跟眾多高校合作,學生們可以課題組的方式參與老字號創新研究。

華東理工大學藝術專業研二學生沈婕在校期間加入課題組,參與5個老字號創新項目。期間,她即將前往一家老字號企業展開實習,未來也將會朝此方向尋找工作。

專項行動中,老字號公共創業實訓基地建立,讓學生們在畢業前獲得實踐機會,最終,由實習轉正,亦或從事老字號相關研究,實現高質量就業,獲得職業成長。行動開展5年來,共計發佈創新需求167個,促成意向合作成果51個。

不光是獲得工作機會,更能承載青年創新創業夢想。參與行動的青年,能夠實現與老字號的雙向奔赴。

市中心一間曾售賣照相機支架的房間,近期搖身一變成了集文創店、咖啡館、電競區為一體的潮流地。這是“95後”章瀚峻與老字號星光攝影的“聯合創業”。也吸納了數位應屆畢業生來實習,收穫了第一桶金。


  作者:佔悦

  編輯:劉力源

責任編輯:顧一瓊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49 字。

轉載請註明: “Z世代”擇業老字號,弄潮街頭巷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