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真的存在“陣法”嗎,實戰行不行呢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説到這裏啦,如果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寫在我們評論區裏。
本文為小編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視為侵權!
在傳統評書和古典小説中,各種陣法成了戰爭的代名詞。《楊家將》裏有“天門陣”,《封神演義》裏有“十絕陣”,《三國演義》裏有“八卦陣”。事實上,陣法是軍隊慣用的必殺技,在戰爭中折射出戰無不勝的光環。
上圖_明朝軍隊
由簡到繁陣法通過合理配置兵力,充分發揮軍隊戰鬥力,攻守兼備的部署隊形。明朝軍事家何良臣在《陣紀》中推斷陣法應該產生於軒轅時期。當時,人們在捕獵野獸、擴張地盤和宿營休息時,進行相對默契的團隊合作。由於當時人們採用石制兵器,衝突規模較小,陣法較為原始。
隨着戰車的出現,陣法也出現了相應變化。戰車以“乘”為單位,一乘配備一車四馬,由駕馬、甲士、步卒等75人組成。有據可查最早使用陣法的戰爭是牧野之戰。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紂,“周師三百五十乘,陳於牧野”。這裏的“陳”就是“陣”的意思。
上圖_西周戰車復原圖
上圖_戎右負責使用大型武器進行揮擊及殺傷範圍
春秋時期,鐵製兵器開始普及,軍隊也分化為步兵和騎兵。《尉繚子·兵令上》坦言:“陣以密則固,鋒以疏則達。”這番話表示陣法要根據戰場形勢實現攻守轉換。軍事家孫臏十分重視陣法,他在《孫臏兵法》中列有“八陣”和“十陣”兩章。
“八陣”即“八陣戰者,因地之宜,用八陣之宜。”“十陣”以方陣最為古老,是十陣之首,特點是“薄中而厚方”,有利於發揮戰車的衝擊力,其他九陣分別是“圓陣、疏陣、數陣、雁行之陣、鈎行之陣、玄襄之陣、火陣、水陣”。每陣各有特點,具備包抄、集合、突破、射擊箭弩等功能。
兩漢時期,陣法在實戰中廣泛應用。漢初,韓信在井陘之戰中背水結陣,大破二十萬趙軍。武帝時期,衞青用五車陣擊破匈奴,李廣用圓陣迎戰二十倍於已的匈奴。東漢時期,竇憲“勒以八陣,蒞以威神”,大破匈奴。據《後漢書》記載:“兵官皆肄孫吳兵法六十四陣。”説明東漢軍隊練習的陣法多達64種之多。經過發展,陣法在兩漢初具雛形。
上圖_衞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
由實到虛陣法不僅是實力的角逐,更是智慧的較量。《孫臏兵法》指出:“玄襄之陣者,所以疑眾難敵也。”可見玄襄之陣是忽悠人的假陣。這陣的奧義在於“必多旌旗羽旄,鼓莊,甲亂則坐,車亂則行。”這麼做顯然帶有欺騙的性質。
公元前478年,“三月,越子伐吳,吳子御之笠澤,夾水而陣,越子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進,吳師分以御之,越子以三軍潛涉,當吳中軍而鼓之,吳師大亂,逐敗之。”當時,范蠡將越軍結成鈎形之陣,以左右兩翼佯攻迷惑吳軍,中央的主力趁吳軍注意力分散之際,突破吳軍防線,一舉取勝。
《孫臏兵法》強調:鈎形之陣應該“三聲既全,五采必具,辨吾號聲,知五旗”,表明該陣法的要領在於變化,需要官兵訓練有素、緊密協作。這種虛實結合的陣法騙局是戰場謀略的一種表現,顯露出陣法普及過程中的進步。
上圖_秦戰車兵
由戰到平熟練的陣法離不開平時的訓練。春秋時期,官府利用農閒時節,組織民眾進行陣法訓練、辨認旗幟、聽從號令、變換隊形。南宋學者王應麟在《玉海》提及:“漢昭烈帝初置五軍,其將校略如西漢,諸葛武侯治蜀,以八陣教練將士。”
世界知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實際上就是一個巨大的陣法。一號坑是由步兵和車兵組成的長方形軍陣,四周遍佈弓弩手,保持警戒守衞的態勢,陣中車前步後,層次分明,二號坑由騎兵、帶甲車兵和騎兵組成的曲尺形軍陣,三號坑是整個軍陣的指揮系統,四號坑學術尚存爭議,用途不明。從總體上看,兵馬俑並非作戰或行軍陣法,而是駐留一地用的駐軍陣法,從中可以窺探出秦軍的強大戰鬥力。
隋煬帝遠征高麗,隋軍“結成方陣,四面外拒”,在行軍時既可自守,又能出擊,展現出陣法在平時的重要性。唐初,太宗李世民任命李靖為總教官,要求將軍多研究兵法陣圖,軍事著作《李衞公問對》就是唐朝實戰陣法的經驗總結。為了應對突如其來的戰爭,陣法從戰時延伸到日常,成為軍隊作戰和訓練的日常操作。
上圖_敦煌壁畫中的唐軍步兵
由正劇到悲劇歷代對陣法的重視,不但關乎戰役的勝負,也涉及國運的興衰。安史之亂時,郭子儀在香積寺一戰中,將15萬唐軍擺出了加強陣形縱深、注重側翼掩護的長陣,遏制了安慶緒叛軍步騎夾擊,重奪長安,一舉扭轉了對方的擴張勢頭,給唐朝國祚續命了150年。
時至北宋,宋太宗趙光義自創了“平戎萬全陣”,大戰前必“親授以進退攻擊之略”。平戎萬全陣分為前鋒、殿後、中軍、左軍和右軍等五陣,步騎兵力超過14萬。作為主力的中軍,步兵多達11萬,正面展開寬度足有20裏,完全忽略了地形的要求,而且步兵行動緩慢,戰法呆板,時常尚未完全列陣,就遭突襲。
《孫臏兵法》有云:“易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厄則多其弩。”趙光義違背了這一原則,企圖用一成不變的平戎萬全陣包打天下,結果反被現實狠狠打臉。由此可見,陣法並非靈丹妙藥,需要根據戰場形勢靈活運用。
上圖_宋朝軍隊
由理論到平倭對陣法的研究是軍事家們關注的焦點。北宋仁宗年間,曾公亮和丁度受命編寫了軍事類百科全書《武經總經》,其中古今陣法單獨成卷,蒐集了八陣法、李靖陣法、常山蛇陣等68種陣法,分析了每一種陣法的來歷、特點和應用,極具理論和實用價值。形成體系嚴密、結構複雜的陣法體系。
明嘉靖年間,東南倭亂驟起。戚繼光根據東南地形特點以及倭寇作戰風格,發明了“鴛鴦陣”。這陣由1名隊長、1名伙伕和10名士兵組成。10名士兵中,手拿長槍的4人為攻擊主力,4人持藤牌,分成左右兩隊。2人持用連枝帶葉的毛竹做成的“狼筅”,2人攜帶能發射火箭的“钂鈀”。在陣中,一丈三尺的狼筅完全剋制了倭寇六七十公分的打刀和野太刀,同時,火箭賦予了鴛鴦陣遠距離攻擊的能力。在理論和創新的推動下,陣法持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上圖_戚繼光的鴛鴦陣模型
明末清初,火器的大量使用,使陣法力有不逮。陣法關係到軍事機密,軍事著作大多晦暗不明。古代流傳的紙質陣圖在傳承中多有散失,外加古典文學的渲染,使陣法籠罩着神秘的面紗。陣法是古代軍事文化的結晶,細細品味,獨具價值。
作者:計白當黑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劉國祥 《中國古代兵法陣圖源流考》
【2】王路平 《宋代陣法和陣圖初探》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