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挫折教育要在六歲以前,在這種家庭裏行不通
關注孩子教育的人應該都知道李玫瑾教授,她曾在一堂講座當中提到: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成年後的承受力就越好。因為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因父母過分溺愛而導致孩子淪為“巨嬰”的案例,所以現在家長們都普遍比較重視孩子的挫折教育,但同時又對挫折教育有很大的誤解。
很多家長片面的以為,只要孩子能夠克服在學習上的困難,那麼挫折教育就成功了,作為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孩子,認為孩子那麼小就要學習那麼多的科目,只要孩子能夠挺過學習上難關,成為“學霸”,那他應該就能夠克服挫折了呢。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李玫瑾教授同時也指出:精神抑鬱,跳樓自殺的孩子大多是學習特別好的。
為什麼是這樣呢?難道學習中的困難就不算挫折?孩子明明是克服了重重阻力才能成為學霸,為何還會抑鬱或自殺?
在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中有這樣一個橋段:爸爸是升級精英,賺錢多要求也高,媽媽是全職主婦,負責女兒的學習和生活,女兒新月是其他家長們羨慕的對象,不但各個科目都名列前茅,而且還精通英語、法語、芭蕾舞、鋼琴等才藝。就是這樣優秀的一個小學霸,竟然會撒謊不臉紅,而且不肯認錯,這又是誰的責任呢?雖然新月不能代表所有的孩子,但是他的案例還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新月的爸爸有句口頭禪:“新月一定要考第一 ”,幾乎每次看到孩子都要問她的成績,同時也必然會叮囑一句:“一定要拿第一哦”!爸爸高規模,嚴要求的政策,讓家裏的空氣都顯得格外緊張 !
新月樣樣都拿第一,家裏自然就其樂融融,但凡有一點點技不如人,爸爸就會嚴厲訓斥,這種高壓態勢下,新月確實處處都很優秀,但同時也讓新月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因為他覺得自己必須是最完美的!所以一旦犯了錯,新月就會選擇用撒謊的方式逃避錯誤。
李玫瑾教授説過,現在有很多孩子,稍微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會選擇輕生,並不是他們不懂得怎麼面對挫折,而是父母親從小要求他們必須要“0失誤”,一旦出現失誤就感覺天要塌下來一樣,承受不起!很多人一生都很要強,但卻過的一點兒也不幸福,就是這個原因。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是個人都有可能會犯錯,對自己有太高的要求,只會讓自己感到更加痛苦。聰明的家長,不會去要求孩子0失誤,他們更加重視孩子從失敗當中學會什麼,孩子只要能夠成為最好的自己就行。教育一定要有“彈性”,讓孩子能夠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成功時能夠居安思危,失敗時能夠走出黑暗。要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性格,首先要允許他犯錯,允許他技不如人,也要允許他憑着自己的努力改變。
李玫瑾教授強調:“孩子對挫折的忍耐力教育要在六歲以前,這個忍耐力無關體力,也無關智力 ”。
所以,家長想要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千萬不要用錯勁兒,學習上要以鼓勵為主,要給孩子能夠完成的目標,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和努力。讓孩子多參加一些家務勞動或者長跑,亦或是游泳,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忍耐力 。千萬不能像電視劇中那樣,給孩子創造高壓環境!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並不是人為的給孩子製造困難,也不是擠兑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鼓勵他,同時教他們克服困難的方法。
你認同上面的觀點嗎?評論區告訴我。我是晨晨媽,喜歡我的作品就點擊頭像關注我,下期講講:學習也可以讓人感覺很爽,好方法分享給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