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司馬懿説“諸葛亮如果兵出武功,則魏軍危矣”,反之魏無憂
為什麼司馬懿説“諸葛亮如果兵出武功,則魏軍危矣”,反之魏無憂?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就來跟大家談論這個問題。
司馬懿的這段話,可不是出於燒香拜佛的焦慮之情,而是發自料敵於先的滿滿信心。有充足的信息證明:司馬懿已斷定諸葛亮不敢出武功,並依此判斷做了充分的準備。
當然,儘管司馬懿看出了諸葛亮不敢出武功,他依然對諸葛亮的實際用意判斷不足,若非郭淮的提醒,他險些陷入被動。
司馬懿已判定:諸葛亮此次北伐,是求野戰
第四次北伐結束時,魏軍就諸葛亮下次北伐的路線、時間進行過討論。杜襲、薛悌認為:諸葛亮將於次年麥熟時再出隴右,應趕緊利用冬閒,運糧備戰。司馬懿則認為:諸葛亮一次攻陳倉、兩次出祁山,都效果不佳。他們攻堅戰能力有限,而且蜀軍糧草不濟,難以持久,不利攻堅。
因此,司馬懿判定:諸葛亮下次北伐,必出隴東,以求野戰。同時,由於連番北伐都受糧草困擾,下次北伐,必備三熟之糧,才敢出兵。於是,司馬懿在關中恢復生產,積極備戰。看來,司馬懿已經判定:下次北伐,諸葛亮必求野戰。
司馬懿判定:諸葛亮出武功的概率極低
既然諸葛亮此次北伐,要求野戰,那麼,諸葛亮的下步動作,就需預判。出武功,自然可以靠近、威脅長安。但是,蜀軍既然吸取攻陳倉、祁山不下的教訓,又怎麼會在司馬懿主力跟在屁股後面的情況下,去真的打長安呢?而如果是要求野戰,以諸葛亮之明,怎麼會把決戰地點選擇在不利的關中平原呢?
假如諸葛亮真如此冒險,當年他就不會拒絕魏延的子午谷方案了。因此,司馬懿基本判定,諸葛亮更可能向五丈原方向運動。
從司馬懿的戰前準備來看,他不斷遷徙人民到關中地區,興修水利,其企圖,就是準備與諸葛亮打持久戰的。他的戰前部署,就是以此判斷為基礎進行的。
我們要注意的是:此戰中,司馬懿不是一個看客,而是諸葛亮的對手。
假如司馬懿真的認為諸葛亮出武功自己就應付不了,甚至還會威脅長安,那他怎麼可能悠哉遊哉地在這裏發表評論,而不緊急做準備呢?因此只能説:司馬懿判斷諸葛亮不大可能出武功,他將根據這個判斷做準備。但是,即便諸葛亮出武功,司馬懿也有信心應對這種威脅。
郭淮判斷出諸葛亮的真實意圖
但是,司馬懿依然沒有完全判斷出諸葛亮的真實意圖。諸葛亮此次前來,要求決戰。那麼,諸葛亮想要選擇在何處決戰呢?他會如何防止司馬懿繼續“堅守不出耗糧草”呢?郭淮敏鋭地捕捉到了危機:如果諸葛亮佔領北原,連接北山,就可能切斷關、隴通道。關中與隴右之間,極為依賴渭水運輸,一旦諸葛亮橫斷渭水,關隴水路通道被斷,隴右的局勢將十分危險。
如此,司馬懿將陷入被動,沒有資本“堅壁不出”,只有被動決戰,以求打通關隴通道。因此,郭淮建議:提前屯兵北原,阻止諸葛亮的企圖。
起初,司馬懿及諸將不信,在郭淮的詳細分析下,司馬懿才採納郭淮建議,以郭淮率重兵移囤北原。果然,郭淮連夜佔據北原,營壘還未修築好,蜀軍就趕來了!郭淮粉碎諸葛亮聲東擊西,守住了北原。
無奈的對峙
由於郭淮的提前部署,諸葛亮無法逼司馬懿決戰,被迫在五丈原屯兵,長期對峙。由於無法迫司馬懿決戰,面對司馬懿的烏龜大法,諸葛亮只得轉入對峙。客觀地説,這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在五丈原屯兵,糧草基本有了保障,可以與司馬懿長期對峙。
同時,諸葛亮使用各種手段挑釁司馬懿。其目的,不是讓頭腦清醒的司馬懿就範,而是希望激怒魏軍諸將,使他們施加壓力,出來作戰(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就耐不住諸將的求戰情緒,被迫出戰)。
但司馬懿巧妙地與魏明帝唱雙簧,壓制了魏軍諸將的請戰情緒,從容應對。因為已經失了先手,司馬懿可以堅守不出,諸葛亮除了挑釁司馬懿之外,也別無他法。最終,諸葛亮在五丈原的瑟瑟秋風中死去,無法實現其抱負。司馬懿耗退諸葛亮,靠的就是一個“耗”字。
假若司馬懿、郭淮不能提前判明諸葛亮的企圖,又怎麼可能“想不出戰就不出戰”呢?司馬懿所謂“如果諸葛亮出武功,我們就要擔心了”的説法,透露的,是他對諸葛亮行動的預判信心,而非燒香拜佛的焦慮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