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40年研究孩子9歲前養成這些習慣,成為學霸就不遠了
記得之前家裏的老人總跟我説“孩子9歲是一道坎兒”,我總是不信。結果在我家大寶9歲那年,切身實際地體會到了。原本聽話、懂事的孩子,開始頂嘴、叛逆,磨蹭、拖延,學習更是不上進,上課不認真聽,成績也是一落千丈。
在大寶身上得到的教訓,讓我開始反思為什麼孩子9歲之前沒有重視培養。
好在二寶9歲之前,我學聰明瞭,在他九歲時避免了這些情況的發生。
“9歲現象”可以説是屬於世界兒童的共同難題,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觀發展研究所為了解釋這個研究,跟蹤了從幼年到青少年等不同年齡段的兒童40年左右的時間,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孩子的行為特點和規律,在9歲時變化最大。
此時孩子的情緒能力、學習力和意志力都在快速發展,尤其是對學習力的影響變化最大,因為變化過於明顯,9歲這一年也被稱為“成績分水嶺關鍵年”。
無獨有偶,日本著名腦科學家和田秀樹經過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研究發現,9歲時孩子的大腦會出現一個大的跨越,死記硬背能力下降,抽象能力提升。這個研究結果被稱為“九歲之壁”。
在歐洲國家,這種現象被稱為“兒童跨越盧比肯河”;在我國則是教育界廣為提及的“三年級現象”。
可見9歲這個階段對孩子的學習影響之大,由於孩子的心理和能力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家長更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幫孩子跨過這道坎。
因此,在9歲前,家長要儘可能幫孩子養成以下這些習慣,成為學霸就不遠了。
在老師們之間,會將小學一二年級叫做“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這是因為孩子還沒有自主學習的概念,學習上處於完全依賴家長和老師的階段。這兩年如果沒有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三年級後自主意識的提升,孩子想要自主學習卻無法擺脱對家長的依賴,就會產生嚴重的矛盾心理,從而影響學習。
一二年級孩子對父母的話幾乎是言聽計從,但三年級後總是頂嘴,到時候你想管都管不了。想要孩子成為學霸,就要讓他學會獨立學習。
家長可以從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上入手,更重要的是家長也要學會適當放手。
股神巴菲特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這樣評價閲讀: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閲讀的,一個都沒有。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針對高考狀元日常習慣的調查,其中看書的比例佔據了80?span>。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閲讀習慣三年級之後再培養就來得及,但其實卻早已錯過閲讀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期。
美國查爾教授經過研究,提出一個兒童閲讀能力與認知發展的橫軸,上面顯示幼兒園階段到小學初期是孩子的閲讀關鍵期,這時就要開始建立閲讀習慣。3、4歲左右孩子就會對書表現出明顯的興趣,這時可以引入文字量稍大的繪本,7、8時可以藉助拼音讀本實現自主閲讀。
哈佛大學曾經對本校排名5?學霸進行跟蹤調查,發現這些學霸有一個共同點:上課能始終保持專注。其實教育家們不止一次強調:決定孩子成績的並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
仔細想想,如果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課,那麼再聰明、上多少補習班都沒用。
在專注力的重視程度上,我非常佩服德國教育,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幼兒園,都把孩子的專注力培養放在首位。幼兒園每天早課訓練專注力是德國孩子習以為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