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冤》有言:將軍橫屍何足言,宰相駢首寧無冤?
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我國曾經歷了一段非常激烈的戰爭,雖然説當時的中國實力並不是非常強大,但是,基於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最終,我國也成功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國家。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雖然我國早已經擺脱了戰爭的威脅,但為了其他國家的安全,最終,我國志願軍也奔赴到了朝鮮戰場之上,並開始了抗美援朝的鬥爭。
而在對抗美援朝進行了解之後,我們卻會發現這樣一位特殊的將領,作為志願軍中被俘的最高將領,他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然而,在回國之後,他卻過上了被免職二十七年的生活。那麼,這位被俘的志願軍將領究竟是何許人也?在後來的日子裏,他的生活又發生了怎樣的轉變呢?
這位被俘的志願軍高級將領就是吳成德,他出生於1912年,在抗美援朝時期,吳成德曾是志願軍第六十軍的一位政治部主任,而在他所在的部隊被打散之後,他也始終帶領着手下的將士們,堅持敵後游擊戰的推進。雖然説在那個時候,他成功在敵後堅持了十四個月的時間,但是,後來的他卻意外被俘,而作為志願軍被俘人員中的最高級別官員,吳成德的人生也就此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由於吳成德的官職較高,所以,他也得到了美軍的特殊“照顧”,當時,面對着敵人的威逼利誘,吳成德並沒有放棄回到祖國念頭。就這樣,無論經受了怎樣的誘惑或者是酷刑,吳成德也並沒有向敵方透露任何的志願軍秘密。
在1953年朝鮮停戰協議簽字生效之後,朝鮮戰爭正式結束,而當時的中國與美國之間也就戰俘問題進行着嚴肅的談判,當時,作為被俘的志願軍裝職務最高的一位,吳成德也成為了最後一批被遣返回國的志願軍戰士。
按理來説,像吳成德這種戰士應該得到國家的禮遇,然而,在回國之後,他卻並沒有得到國人的尊敬。
由於當時的中國處在一種十分混亂的年代當中,所以,很多人也對戰俘有着一種別樣的誤解,在大多數人看來,戰俘與叛徒、漢奸等人並沒有什麼區別,在這種情況之下,像吳成德這樣的被俘人員,就被安排到了歸管處學習。
起初,吳成德等迴歸國家的戰俘並不能理解這樣的決定,畢竟面對敵人的種種誘惑,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自己內心的堅定信念,然而,在回國之後,他們卻因自己曾經被俘的經歷,遭遇到了他人的歧視。
在這樣的精神壓力之下,吳成德的身體狀況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而在後來的日子裏,許多被俘的戰士也離開了軍隊,並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在1954年的時候,上級下達了對吳成德等遣返人員的處理結果,而吳成德也被開除了黨籍和軍職,並被安排到了遼寧盤錦的大窪農場當中。
對於吳成德這樣的軍人來説,開除黨籍和軍職的行為顯然對他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然而,基於對祖國的信任,吳成德沒有就此放棄努力,在此後的日子裏,吳成德憑藉着自身的苦幹精神,贏得了農場內很多人的信任,而雖然説在特殊的年代中,他曾被人當成批鬥的對象,但是,基於吳成德此前的優秀表現,所以,很多人也並沒有對他進行實質的批鬥。
在此後的許多年間,吳成德都希望組織上能夠給自己一個準確的説法,而他也一直在為自己和其他志願軍俘虜的不平而到處奔走。最終,在1980年的時候,中共中央正式下達了有關於志願軍被俘歸來人員的處理意見,而在這個時候,許多戰俘也得到了正確的審查。
當時,經過有關部門的鑑定,吳成德享受到了軍隊軍級幹部的待遇,自此,吳成德也終於結束了二十七年的免職生活。
在對吳成德的經歷進行了解之後,就可以發現,雖然説在抗美援朝戰役結束時,他曾經經歷了一些誤解,但是,他卻並沒有放棄自己內心的堅定信念,而在多年被審查的過程中,吳成德也始終保持着積極樂觀的心態。
對於這位真正的英雄而言,被恢復名譽也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而在瞭解了吳成德的故事之後,也會為他的精神感到折服。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像吳成德這樣堅毅勇敢的戰士也將成為更多軍人學習的榜樣,而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之下,人民的安全也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參考資料:《抗美援朝老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