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張伯苓曾經説過:“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並非能做到十全十美,那些看似辛勞的背後,卻存在着教育的缺失。今天,救生圈就來介紹一例這樣的故事,或許我們能從中獲得一些思考。
自幼被富養,婚姻幸福1897年,王淑珍出生於江蘇省南通縣的一個富裕家庭中。她自幼生活優渥,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其眼界開闊,並非當時那些傳統不識字的女子可以相比的。到了適婚年齡,王淑珍在家人的安排下,嫁給了當地有名的富商李浩民。李浩民是做糧行生意的,婚後兩人的生活也幸福美滿。
沒多久,王淑珍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上。她照料公婆,還接連生育了13個孩子,因丈夫李浩明將所有重心都放在工作上,因此這13個孩子的教育都是王淑珍一人在教導。除了照顧孩子們的日常起居生活,王淑珍在對待孩子們的學業上更是一絲不苟。
她常常泡一壺茶,一邊看書,一邊督促孩子們做功課。而在母親嚴厲的教育下,這13個孩子的成績都名列前茅,這令王淑珍十分欣慰。1947年,李浩民為了開拓事業新版圖,舉家搬遷至台灣,並在市中心買了一棟房子。
丈夫意外去世,她獨自撫養13個孩子成博士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家裏招了一個保姆,加上居住地點離學校很近,上學十分方便,王淑珍一下子清閒了很多。但以為自己終於可以輕鬆的王淑珍卻沒有想到,一則巨大的噩耗正在等着她。
1949年,李浩民在乘坐輪船返回台灣時,不幸遇難去世。得知此消息的王淑珍感覺到了晴天霹靂,家裏的頂樑柱沒有了,也被迫切斷了所有的經濟來源。雖然,丈夫留下了一些資產,但要養活13個孩子,談何容易?
為了保證孩子們的開銷,王淑珍果斷賣掉了房子,搬到了更為偏僻的郊區居住。在她看來,寧願讓孩子們在生活方面苦一些,也不能在教育上有任何缺失。儘管孩子們每日需要走十幾里路去上學,王淑珍依舊鼓勵他們堅持下去。
此外,在空閒時期,為了貼補家用,原本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王淑珍,開始給別人帶孩子、打零工、洗衣服做飯來掙錢。在王淑珍的努力下,13個孩子個個都沒有落下學業,他們的學習成績一路遙遙領先,最終全部考上了博士。
全部定居美國但令人遺憾的是,王淑珍的13個孩子並未在學業有成之後,回國報效祖國,而是全部選擇了定居美國,成為美國各領域的佼佼者。不僅於此,在王淑珍62歲時,也決定出國養老。雖然年事已高,但她毅然靠自學英語通過了考試,從此也定居在美國。
我們常説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並非單一的,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不懂得報效祖國,這樣的教育似乎也不能稱之為成功。對此,而對於王淑珍教育孩子的事情,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