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為什麼“水至清則無魚”?水下藏着什麼生命?為什麼通惠河(玉河)廢棄了漕運功能?3月22日,第二十九屆“世界水日”,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衚衕小學五、六年級的28名學生,沿着通惠河行走2小時,邊走邊聽北京建築大學的博士“老師”們講解水生態、水質的相關知識。
記者瞭解到,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3月22日14:05,府學衚衕小學學生在萬寧橋畔,觀察澄清上閘、萬寧橋水獸,就橋樑、閘、水獸等問題,與老師進行互動。
隨後,孩子們從萬寧橋出發,沿着玉河南岸行走至東不壓橋處,在博士們的引導下,觀察水的駁岸、植物和周邊建築等。行走至玉河一號院附近時,博士“老師”們還為學生放置了無人船,讓學生觀察水的清晰度、水下動植物等。
博士“老師”給學生講解。校方供圖
活動開始前,府學衚衕小學已給學生布置作業,請學生圍繞“你認為一條河應該是什麼樣子”畫一幅畫或者寫一篇小作文,並在活動中展示。府學衚衕小學一位教師表示,希望通過開展水文化通識課和走河實踐環節,讓學生了解北京的歷史河湖水系,增強學生保護歷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遺產的意識。
新京報記者 戚望 校對 賈寧
來源:新京報